上海市民关注的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将于9月2日上午10时正式启动。记者从施工总承包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获悉,大殿将借助现代平移技术向北位移30.66米,到位后顶升1.05米,为了保证原始原貌,内部佛像及文物也将同步完成平移,这在国内建筑史上尚无先例。 具有130多年历史的玉佛寺是上海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佛教寺院。然而长期以来,玉佛寺却面临着建筑整体安全隐患、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重大消防隐患、高密度人群集聚的安全隐患等诸多相关安全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隐患,玉佛寺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消除安全隐患保护性修缮工程”。历时30个月后,工程东区、西区相继完成,包括卧佛殿、普贤殿、济公殿等12个厢房单体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各路香客。而中区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大雄宝殿平移工序,也将于9月2日正式启动。 此前,上海音乐厅等建筑也曾经进行过平移,但大雄宝殿这样的大型中国传统纯木结构建筑整体平移,在国内还没有案例可以参考。项目经理沈君旗告诉记者,如果说音乐厅的砖混结构使整个平移过程类似于推一个“箱子”,那么大雄宝殿木结构的特点使其过程类似于推一张“桌子”,“桌子”下方还需带着所有佛像、佛台一起移动,过程中如何保障整体结构和佛像文物的安全,对于施工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雄宝殿矩形平面东西向24米、南北向18.34米,殿高18.2米,占地面积约450余平方。大殿作为传统砖木结构,采用抬梁式木构架承载,屋架及上部荷载通过木柱传给基础,砖墙仅起分隔作用。殿内中央供奉着三尊泥塑大佛,佛高4米,大佛背面是大型海岛观音壁塑,殿内两旁是二十诸天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图说:玉佛寺大雄宝殿俯瞰图 根据施工方案,这次平移的原理为先对大雄宝殿进行加固托换,与原基础切断,将其放置在平台上,进行整体的移动和抬升,这个平台称之为托盘梁;在托盘梁下部修建一滑移轨道,滑移轨道与托盘梁间安装滑移装置,利用水平千斤顶顶推上托盘梁,使大雄宝殿沿着轨道方向滑移到新的位置,再安装千斤顶进行交替顶升,抬升就位;最后将大雄宝殿与新基础进行连接。 平移中如何保护佛像文物的安全?沈君旗表示,为保证佛像在平移顶升加速瞬间能够稳如泰山不被损坏,施工方采用非接触式柔性加固技术对佛像进行保护。工人在佛像四周搭设刚性框架,钢框架与佛像间沿竖向分段布置水平木夹板和限位肋板,关键的两道限位肋板分别设于佛像肩部与腰部附近,肋板与佛像间的空隙通过柔性防火材料纤维支垫进行填充,即使平移过程中佛像产生轻微晃动也不会造成损伤。此外,为保证佛像法相庄严,刚性框架外部全部采用木板及布条进行封闭。 记者获悉,玉佛禅寺大雄宝殿自2017年5月18日封闭以来,日前已完成了全部结构加固修缮及平移准备工作,9月2日上午10时平移正式启动,当天计划平移2米,之后计划每天平移6米,顶升阶段每天顶升0.3米,整个平移顶升工作预计在两周内完成。平移结束后,殿前将增设钟古楼、观音殿,而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的广场面积将扩大近一倍,为重大香期及大型活动提供容积场地。整个修缮工程完成后,玉佛禅寺将重现光彩,可容纳更多前来瞻仰的香客信徒,成为上海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