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央广网:上海建工积极应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服务生态文明

日期:2017-10-11     点击量:

       着眼于加快建设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上海建工集团,近些年大力强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储备与应用,积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拓展新市场新领域的坚实步伐。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危及周遭环境,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类似“北京宋家庄地铁事件”和“武汉三江地产项目事件”等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已成为国内重大环境课题。2014年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陆续出台,上海市也发布了相应的地方标准。2016年6月6日,国务院还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一场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己在全国打响。   

       上海建工旗下上海市政总院和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等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研发、装备开发和标准编制,大力强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储备与应用。上海市政总院于2015年成立上海首个以从事完整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设计和修复工程的技术服务为主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中心”,承接的项目以上海为基础,辐射浙江、广东等地,截至目前已中标场地环境调查项目72项、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项目7项、修复方案编制项目4项、修复工程实施项目2项,并开展课题研究3项。上海市政总院承担的首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位于闵行区,修复了近2000立方米左右受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和近4000立方米受石油烃污染的地下水。修复后的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质浓度均达到制定的修复目标值。在上海某场地修复项目中,受历史工业活动影响,场地土壤中污染物超标,健康风险水平大大超过可接受范围。市政总院根据技术规范和国内外相关项目经验,确定了该场地中浅层土壤采用异位化学氧化法(ESCO)进行处理,地下水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ISCO)处理,并在后期结合好氧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法跟进深度处理的修复方案,使土壤和地下水的目标污染物得到很好的净化处理。在上海某场地环境调查项目中,该地块历史上存在塑料制造、橡胶加工、服装生产等多家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活动对场地的后续开发造成了潜在风险。上海市政总院在短短1个月内,在场地共布设30个土壤采样点和6口地下水监测井,在流经场地的河道布设2个底泥采样点和2个地表水采样点,分析了80余个样品和200余种环境指标,最终确定该场地内的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未被污染,为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环境管理参考。市政总院还积极研发污染修复设备,已完成移动式地下水污染修复设备的开发。该设备主要由加载在移动设备上的潜水泵或往复泵、注药系统、抽气/注气系统、液位探测仪、隔油池、活性炭处理装置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已经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研发污染修复技术方面, 上海市政总院目前掌握的石油烃类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法(ISCO)+加强好氧生物氧化修复技术,己在成都一项目完成“将污染物质降解到人体健康可承受水平"的现场中试研究。最近,市政总院“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中心”又中标承接包括31个地块、调查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的上海单项最大的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项目。   

       而上海建工2010年承建的土壤修复工程首个项目---1.68平方公里的“川沙A-1地块场地形成”是土壤修复技术成功应用的经典案例。一般人可能对“场地形成”不以为然,但从工程专业角度看,它绝对是至为关键的基础性工程。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游人在园区内看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基础”于此。在1.68平方公里的“场地形成”范围为,除了大面积的农田,还有数千栋民宅、厂房和160多条河流。既要解决软土地基土壤的压实度和承载力难题,又要解决污染场地修复难题。按照要求,这个区域内的农田、建筑遗址的土壤和河流中的水,都要进行包括重金属指标在内的总共30多个指标的严格检测,稍有问题都必须清除运出并加以无害化处理。一些专家的形象化说法是:清理后的土壤要做到万一今后有小朋友误食也不会出问题。整个“场地形成”单单土方工程的运输量就有120多万立方米。上海建工大胆采用真空预压技术,经过技术优化和改进后,在国内第一次大面积使用真空预压技术解决了软土地基这个矛盾。同时,上海建工园林集团通过对上海迪士尼一期163块农田表土进行了210个样品采样分析,设置了70余组配对组合,进行了2200余组实验,针对上海原本偏碱性、粘性重、透气性差的土壤缺陷,最终确定了种植土改良配方。迪士尼项目绿化种植区域1.5米深范围内土壤需进行全面更换,全部采用符合迪士尼标准的种植土,要满足6大类31个严苛的控制指标。并形成了2条专专门的流水线生产种植土。这种改良后的高品质种植土,确保了植物的存活质量。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