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国资智库:上海建工:再造城市价值

日期:2018-01-16     点击量:

      “像绣花一样对城市精细管理和更新,推动城市增值,已成为未来城市建设重要发展方向。”上海建工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表示。
      几乎参与了上海全部重大工程建设的上海建工近年正全力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其凭借精湛的技术、人才、全产业链和品牌优势,赫然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领跑者。
      “我们作为中国建筑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作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建设和维护上海城市的各类建筑,只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理念的变化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更新业务才更加突出。”卞家骏表示。
      1990年代,上海建工就开始修缮外滩的百年老建筑。1995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恢复外滩金融街的功能,实施外滩建筑“置换计划”,启动大规模整复工程。上海建工当年参与了从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至33号的建筑改建任务,对始建于1906年的外滩7号盘古银行上海分行的修缮成功是上海建工涉足城市更新的第一步。
      卞家骏对这项工程还记忆犹新:“盘古银行为假5层砖石结构,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是外滩较早建成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我们于次年4月30日竣工。”
      直至目前,上海建工的城市更新市场已极为广阔,其可囊括地下空间开发、地铁隧道盾构维护与工程排险,历史保护建筑修缮与改造,老厂房改造,商场、酒店、公共建筑改造,交通系统改造,地下停车库改造,污水厂改造,桥梁改造与维护,污染场地修复,土壤改良修复,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等数10个领域,且在上述领域多有口碑之作。
      不仅如此,上海建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通过产业协同联动,走出上海,陆续承建了江西省“一号工程”万寿宫改造项目和南京夫子庙科举博物馆项目的更新。
      “我们要将上海的城市更新理念推广到全国。”卞家骏表示。

静悄悄的变化

      “不停航、不停业、不封路、不拆迁”是上海建工从事城市更新的原则。无论是将锦沧文华大酒店、第一八佰伴全面升级还是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这些项目都是“静悄悄”地焕然一新,重新散发出新的活力。
      2017年3月26日,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A楼正式揭开全新的面纱投入使用,上海建工在此次“不停航施工”中,大显身手。
两年前的2015年3月,上海建工正式进场施工。而早在2013年,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部便开始前期策划,为实现不停航目标,上海建工将改造施工分阶段进行,首期进行航站楼A楼改造;随后开始航站楼B楼改造,全部改造完毕预计需历时3年。
      因为航站楼改造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上海建工项目技术团队在整个工程的策划、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中,引入了先进的BIM系统。“虹桥T1航站楼建筑年代较早,建筑结构空间狭小,设备与机电管线布置与穿越困难,用BIM系统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拟校核,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满足系统设计使用功能,确保设备的操作、维修空间的同时,合理地对航站楼内机电设备进行安装,大大节约了施工周期。”
      此外,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建工集团总包项目部在施工组织、策划阶段制定了极为详细的保障运营方案。对于施工噪声、扬尘、光污染进行严格控制,精心设计场区施工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将项目施工对机场运营地的影响降到最低。
      锦沧文化酒店的升级改造则是在不封路不拆迁的前提下进行。锦沧文华酒店始建于1987年,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曾是上海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上海建工锦沧文华楼宇改建项目总工程师杜晓晖介绍,改造后的大楼整体建筑风格不变,但要同时新建一座四层的裙楼。地下部分则是,主楼区域地下一层保留,其余区域下挖17米成为地下四层,扩大地下空间面积和利用效率。总的来说,大楼将会进行一次“脱胎换骨”。
      怎么“改”?按照一般的改造思路“炸平重建”?“这行不通,”杜晓晖表示,“在人车攒动的市中心改建工程,安全是第一要素。”而酒店大楼西侧毗邻上海展览中心,北至南京西路,东近平安戏院,南邻沧州大楼,爆破拆除固然省时省力,但对周围建筑和道路交通,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加上酒店本身作为有着二十多年历史上海老字号,关联着一代人的回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更不能简单重建。因此,更新大楼的思路是在新建的同时,慢慢拆除部分内部结构。让大楼“不动声色”地变化。
      改造方案其实面临高难度的施工挑战。比如,由于酒店的主楼地下桩基已经承载了这座大楼几十年,每拆除内部的一块板、梁、墙、柱,都要考虑地下桩基的荷载力,因为大幅度地变化会引起地下架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与地下室最近距离仅7米的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为此,动手拆除之前,上海建工就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模拟改造流程,并不断复核改建方案,同时使用自重较轻的全钢结构搭建新增建筑结构,最终实现地基荷载的平稳过度。
      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施工人员采用切割替代凿除,对原来内部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拆除,从而减少粉尘污染。在拆除原建筑机电设备时,上海建工采用人工拆除,防止电焊切割时产生有毒有害烟雾。同时,施工人员在工地围墙处设置与延安路高架同材质的隔音屏障,并由一般的2.5米升高为5米,虽然成本提高了四倍,但隔离噪音效果可以提高5到10个分贝。拔桩工程则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回转清障机,有效减震减噪。工程靠近沧州大楼一侧也设置了安全隔离棚,采用透光材料制作并增设夜间照明,极为周到地考虑到了居民生活。

擦亮城市名片

      风格各异的老建筑则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作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上海建工参与了众多知名历史建筑的改造和修缮。
      2017年12月8日,经过4个月的闭店改造,由上海建工旗下四建集团、装饰集团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项目——市百一店老楼修缮后重新开业迎客。
      从2017年6月19日开始,走过68载光阴的市百一店闭店改造。上海建工项目部按照规划方案要求,遵从真实完整性,可识别且可逆,最小干预原则对建筑保护修缮,保留延续原有商业功能的同时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焕发新的活力。全新改造后的市百一店与东方商厦通过多条跃层飞梯、空中连廊等进行互通连接,在六合路上打造玻璃顶棚,整合成为第一百货商业中心。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原市百一店外部改造遵循的是“修旧如旧”原则。上海建工项目部对外立面做面砖清洗、修补、置换,墙面除锈,金属窗修缮、中式结构修复等基础性保护修缮施工。外立面底层采用黑色大理石做护壁,二层以上采用乳黄色面砖用横贴与竖贴相结合的手法湿贴,并在一层、二层交接处采用水平遮阳板做立面的分隔处理,外立面顶部墙垛之间装饰有中式勾栏状雀替。
针对六合路中部连廊六、七层位置,损坏严重且影响到建筑风貌部分,采用借鉴历史立面原貌的改建方式,以延续建筑历史性,保证立面风貌协调性施工。建筑原有的楼梯、内部立柱等都进行完整保留,就连灯光也必须安装在窗户里面。
      对于内部改造,原市百一店融入了石库门、老弄堂等老上海传统的设计元素;原东方商厦采用扩大单层狭长的视觉空间,体验老上海与新魔都的穿越;六合路开发为南京路步行街支马路,延伸成为消费者新的休闲场所。
市百一店只是上海建工擦亮的诸多城市名片中的一张。
      上海外滩源33号,坐落在闻名世界的外滩外国建筑博览群,在改造过程中,上海建工本着“重塑”“重现”理念,通过“管幕法”施工技术,使历史建筑、名木古树和基本环境焕发新的青春。
      上海外滩汉口路50号大清银行大楼,建于1908年,为“百年中行”根源地,如今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木结构柱梁多已腐朽,上海建工就以红砖外墙的安全性、原真性为保护前提,对建筑结构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柱托换式”改造,使大楼恢复稳固如初的历史风貌,延续了建筑生命。
      和平饭店、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复旦大学相辉堂等经典老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亦连连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徐汇中学崇思楼、四行仓库的改造修缮更摘得中国文物维修工程最高荣誉——“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奖。
      在一次又一次还原城市经典风貌的同时,上海建工“既有建筑修缮与改建”的品牌声名鹊起。
      玉佛寺大雄宝殿的修复工程亦是其中经典案例。
      2017年9月2日,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平移工序启动,大殿将借助现代平移技术向北位移30.66米,到位后顶升1.05米。为了保证原始原貌,内部佛像及文物也将同步完成平移,这在国内建筑史上尚无先例。
      据上海建工四建集团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次平移的原理为先对大雄宝殿进行加固托换,与原基础切断,将其放置在平台上,进行整体的移动和抬升,这个平台称之为托盘梁;在托盘梁下部修建一滑移轨道,滑移轨道与托盘梁间安装滑移装置,利用水平千斤顶推上托盘梁,使大雄宝殿沿着轨道方向滑移到新的位置,再安装千斤顶进行交替顶升,抬升就位;最后将大雄宝殿与新基础进行连接。
      这与十年前著名的上海音乐厅平移不同,音乐厅的砖混结构使整个平移过程类似于推一个“箱子”,而大雄宝殿木结构不生根的特点使其过程类似于推一张“桌子”,“桌子”下方还需带着所有佛像、佛台一起移动,过程中如何保障整体结构和佛像文物的安全,对于施工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解决大殿木结构的加固问题。据了解,大雄宝殿木构架承重,托换至托盘梁后结构整体性弱,主要受力木构件已出现风化、开裂、连接松动等现象,如何确保托换平移中的大雄宝殿结构安全,是施工方的首要考虑因素。项目监测人员首先对殿内的所有构件进行检测,运用平移顶升模拟分析结构薄弱环节,最后采用独立体系钢桁架对木构件进行了限位保护。由于大殿内不允许焊接,且木柱的直径、倾斜、相对位置各不相同,给钢桁架施工带来不少困难。为此,项目部特别选用了一批可调节的连接杆件,采用了相对耗时的螺栓连接方式,并对连接节点进行逐一加固,使得整个大殿完成“一体化”,保证平移过程中的结构整体安全。
      接下来是木柱的托换。木柱作为大雄宝殿的竖向受力构件,插于鼓蹬,放置于青砖磉石基础上,承担着大雄宝殿上部所有荷载,如何进行托换既能保证木柱平移中的稳定性,又不损伤原有的鼓蹬构件,成为项目部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针对所有独立木柱,项目技术人员决定运用可拆卸抱柱技术:首先在鼓蹬外围放置钢套箍并浇筑灌浆料形成鼓蹬抱箍,随后于托盘梁上架设四根钢柱及两根托换钢梁,通过抱箍与钢梁的精轧螺纹钢连接使木柱荷载通过钢梁托换至托盘梁上,最后形成了可靠的木柱托换体系。
      更加需要小心的是,需要在平移过程中保护佛像文物。坐立于佛台上的佛像由泥塑而成,前后左右没有任何支撑约束,为保证佛像在平移顶升加速瞬间能够稳如泰山不被损坏,施工方采用非接触式柔性加固技术对佛像进行保护。工人在佛像四周搭设刚性框架,钢框架与佛像间沿竖向分段布置水平木夹板和限位肋板,关键的两道限位肋板分别设于佛像肩部与腰部附近,肋板与佛像间的空隙通过柔性防火材料纤维支垫进行填充,即使平移过程中佛像产生轻微晃动也不会造成损伤。此外,为保证佛像法相庄严,刚性框架外部全部采用木板及布条进行封闭。
      在此项目施工过程中,上海建工采用基于多源数据的既有建筑数字化建模技术,比如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测量、无人机航摄影像等技术,对大雄宝殿进行快速扫描,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2D和3D影像的融合,对三维场景精准复原。
      “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新技术紧密结合,成为这座古寺修缮的点睛之笔”。业界高度评价。

技术与工艺

      事实上,在诸多改造成果的背后是上海建工积累的创新技术与高效管理的支撑。
      比如在对于南京东路的中央商场建筑集群综合改建时,上海建工首次采用“热水瓶换胆”新技术——即改建在保留建筑外墙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进行拆除重建。“我们既要全面拆除内部建筑结构,并要重新打桩加固地基,也要保持建筑外墙,使建筑风貌不受影响。拆除内部结构会使外墙无所依托,使结构失衡,技术人员就通过各种技术,先加固外墙地基,并对外墙进行保护。”
      看上去容易,实施起来却极有难度,背后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加固外墙地基、拆除内部建筑结构、通过可移动自爬行桩架在建筑内部重新打桩加固地基……通过一系列的施工手段,技术人员终于巧妙地解决了拆除内部结构会使外墙无所依托、结构失衡的问题,在不破坏“外壳”的同时,为“热水瓶更换了一个全新的内胆”。
      打通陆家嘴核心区“地标”建筑地下空间,上海建工则运用了“金蝉脱壳”技术。上海建工需要在金茂大厦、国金中心、上海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等4座超高层建筑之间开掘了4条地下通道,让地标建筑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通常,地下施工的顶管施工中,一个成熟的接收井能为整个隧道推进过程画上完美句号。但是,陆家嘴中心区地下工程的通道接收部位全部位于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建筑,不具备建造接收井的条件。上海建工利用自主创新研发的国内首台非开挖并具有“金蝉脱壳”技术、无需接收井的大截面矩形隧道掘进机,成功完成了地下通道的掘进。
      “每一个改造案例都有独特性,对上海建工而言都是不同的挑战。”卞家骏认为,在建设过程中,上海建工坚持工匠精神和精细化管理,将产品做到极致。“这得益于一代代上海建工人身上流淌的‘三大文化基因’:执行力基因、诚信基因、工匠基因。”
      上海建工走过的每一步,串联起了上海城市更新的脉络和轨迹。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