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华社上海分社:引领城市更新,留住城市记忆——上海建工以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引领城市更新

日期:2018-06-01     点击量:
      上海建工65年风雨历程中,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用智慧与汗水奉献了无数精品佳作。上海不断变高的天际线见证着这个城市的蜕变,当它迈入稳健的成熟期,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与更新,推动城市增值和持续运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题中要义。
      
      更新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更新传统商业,升级购物体验;更新老旧危房,创造宜居空间;更新交通枢纽,提升服务效率;更新工业厂房,激发城市活力。上海建工近年来以打造“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为目标厚积薄发,凭借精湛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品牌优势,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领跑者。
      
       “老建筑是上海人的情结,作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上海建工有责任为这座城市保留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上海建工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表示,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更加关注城市功能与品质,更加注重历史传承与魅力塑造,以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城市价值。
      
      过去,城市历史建筑悄然更新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建工的城市更新业务始于修缮和维护外滩百年老建筑。这些老建筑长期交替使用,功能反复变更,致使建筑外观污浊、内部杂乱,建筑生命周期也到了需要修缮的时候;另一方面,这些老建筑的功能随着城市发展需要进行提升。上海市政府在1995年决定恢复外滩金融街的功能,实施外滩建筑“置换计划”,大规模整复工程启动,上海建工参与了从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至33号的建筑改建任务。最早始于1995年修缮外滩7号盘古银行上海分行,其原是建于1906年的电报大楼,假五层砖石结构,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是外滩较早建成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建工在世博最佳实践区对一些老厂房进行改建,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城市更新经验。最典型的案例是将上海南市发电厂改建为世博会城市未来馆,两年后再将其改建成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南市发电厂曾是上海工业辉煌时期的标志,代表了上海的工业文明,对这座建筑进行改建之初,上海市领导曾经提出改建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建筑的外观上保留老电厂的元素,同时要做到功能改变、空间整合以及动线梳理。在改造过程中,上海建工满足了这些要求。在改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在外观上保留了整个建筑的主要面貌,包括原发电厂的外墙色调、建筑比例、标志性的大烟囱,使老建筑的生态价值、情感价值也得到保留。
      
当下,以全生命周期服务城市更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理念的变化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更新改造更为迫切,城市更新业务更为突出。上海建工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提供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整体开发、融资支持、总包管理、施工建造、系统集成、销售支持、物业管理、数据监测、运营维护、建筑更新等全过程专业解决方案,并对智慧城市基础性工程建造和城市更新给予全方位支持的增值服务。
      
      在知名历史建筑改造修缮方面,上海建工本着“重塑”“重现”理念,通过“管幕法”施工技术,让上海外滩源33号焕发新春;以“钢筋混凝土梁柱托换式”改造的方式,让上海外滩汉口路50号大清银行大楼恢复稳固如初的历史风貌;通过对老建筑的四度平移,采用逆作法大显神威,城市更新神技助南京民国建筑“生出”八层地下室。大世界、和平饭店、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复旦大学相辉堂、徐汇中学崇思楼、四行仓库、上海爱乐乐团行政楼、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等改造修缮,做到了修旧如旧、修旧如故,获得社会各届广泛肯定。此外,上海建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通过产业协同联动,承建了江西省“一号工程”万寿宫改造项目和南京夫子庙科举博物馆项目的更新。
      
      在公共建筑、商场、酒店等改造更新方面,上海建工秉持“不停航、不停业、不封路、不拆迁”的理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开创了首个不停航改造工程的先例,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行T1航站楼已改造投入使用;位于繁华商圈的锦沧文华大酒店,正改造成为满足城市功能需求的商务写字楼;商业地标第一八佰伴,在商厦正常营业状态下,从结构优化、功能拓展、装饰升级、绿色环保等方面改造升级,服务于整个商厦的业态调整;以“金蝉脱壳”工艺打通金茂大厦、国金中心、上海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地下空间,塑造陆家嘴立体交通体系;修复百年老桥浙江路桥、上海首座跨越黄浦江大桥松浦大桥;恒隆广场、兰生大酒店、东方商厦,以及北京京西宾馆、萨摩亚机场一期、瓦鲁阿图游轮码头等不停业、不停航改建,都如期交付,成为了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像绣花一样进行精细化管理。”卞家骏指出,在第一八佰伴项目中,管理计划性和时间节点尤为看重,除了对夜间施工的灯光进行控制外,为了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施工人员在每天凌晨收工时要将建筑材料收到指定的地方,一直坚持到工期结束。“对建设现场的管控、降低对民众的影响始终是我们的第一课题。”
      
      上海建工参与上海轨交运营地铁修复维护,为上海的大动脉运行保驾护航;参与世博会园区滨江绿地改造工程,为城市生态建设打造缓冲区;参与上海首个里弄房屋内部整体改造试点项目春阳里,在修缮还原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不仅改善了46户居民的生活条件,还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私人定制”;参与静安彭三小区旧住房综合改造,打造上海第一个完整试点“原拆原建”的住宅示范样板工程,使400余户旧区民居领取了“新房”钥匙;参与上海迪士尼、普陀区桃浦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扫清屏障。
      
      未来,着力多点布局后城市化时代
      “上海2035规划”提出,对于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坚持“整体保护、积极保护、严格保护”的原则,中心城区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不断拓展保护对象体系;推动城市更新,促进空间利用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上海建工主动发力,多点布局后城市化时代,助力城市更新升级。
      
      早在2007年,上海建工就成立了“上海建筑改建与持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上海市科委认定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培养了一批研究、开发、产业推广的人才,提出了相关技术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了系列施工技术标准,为上海建筑改造与持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中心还被上海市科委评估为2018年“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建工参与投资了两支城市更新基金。城创基金主要投资邯郸路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改造,该项目定位为上海市虹口区城市科创综合体,并将引入大健康、跨境电商、国际教育、新材料四大产业;国开滨江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徐汇滨江梦中心项目,该项目是上海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徐汇滨江区域文化传媒港标志性项目,同时上海建工将发挥投资与建设“一体化”优势,承担商业地块和文化地块的项目建设。2016年12月,上海建工与金山区枫泾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PPP开发模式对枫泾古镇进行全方位更新,助推这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升级。通过城市更新基金的引领,上海建工已着力多点布局养老地产、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商业地产、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以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理念推动项目管理和运营,提升城市价值,服务全国。
      
      “将上海的城市更新理念和技术推广到全国,上海建工责无旁贷。”卞家骏指出,上海建工要成为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领跑者。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