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脚步的临近,作为承担国展中心场馆功能提升、广场园林景观改造和展厅平行论坛等建设重任的上海建工,于6月8日在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工程现场召开了迎中博会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建工职工技能比武开幕式暨“精品杯”立功竞赛推进会。 该活动旨在围绕“出精品、出精英、出精神”的竞赛目标,推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培养,为圆满完成中博会场馆改造等一系列上海重大重点工程建设鼓舞士气,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为上海城市建设再立新功,同时也为参与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上海建工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升级和建筑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需要一个‘见人、见物、见精神’的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平台,需要一支学有专长、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要以中博会和上海筹办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圆满完成举办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贡献上海建工的力量。 依托技能竞赛平台树标杆 2018年上海建工职工技能比武,主要针对企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重点技术岗位,设置有商务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辅助施工、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施工、测量技术、砌筑工、钢筋工、手工木工、中式烹调等8个竞赛项目。 在当天的开幕式现场开展了砌筑工、钢筋工、测量技术全站仪架设等三个项目的比赛。 现场还有上海建工近年来涌现出的6位“上海工匠”获得者,这里面有毫米级的工程测量名匠王斌、站在“中国之巅”上海中心大厦上的塔吊司机李杰、“专家型”技术工人“盾构电气通”陆凯忠,还有扬名海外的东方园林大师顾军、扮美迪士尼的“装饰画匠”袁正峰、解决城市“拉链路”难题的设计先行者王恒栋,以及花艺、古建筑木工、塑石抹灰工艺的技能展示。 上海建工近年来充分利用竞赛平台,组织和参加了多次国家级、市级的各类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和业务交流等形式,全面提升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随着各类管道工、木工、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建筑类技能大赛的举办,逐步涌现出了一批技术能手,上海建工的劳务工人尹松林便是其中之一。他获得上海市技能比武优胜奖后,参加了全国建筑业技能比武大赛。经过激烈比拼之后,他光荣地登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捧回了“全国建筑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奖杯。 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担当“孵化器”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开始向城市综合建造、设计施工一体化、互联网+建筑等新的商业模式转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在向绿色、环保、装配、工业化制造、BIM技术等领域转变。 2017年,由上海建工和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主办,上海建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承办的“2017年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共有来自企业及部分高校的714名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报名参赛。大赛充分弘扬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2017年6月,在全世界、全媒体视角的关注下,上海建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建筑匠心智造、成就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建工馆亮相,全方位展示了集团在技能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 上海建工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视作集团产业升级转型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于2012年成立了自己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专注于基地的专业设施设备建设和企业内工种的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共计培训技能人才15000人次。其中,高级工程安装钳工、高级工程机械修理工及高级起重机驾驶员培训鉴定1200人次,基地培养的高级起重机驾驶员在上海中心项目塔吊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训机构基地网内申报了建筑电工、精细木工、BIM建模、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施工(PC)等不同工种初级、中级职工技能培训和鉴定,共计626人次。 创新引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除了对一线核心岗位技能人才,采取集中轮训、名师带高徒等方式,有条件的子公司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在关键岗位、特殊工序试行首席技师制度,并结合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专设“首席技师”等7个职业等级,为技能型员工的职业发展建立了晋升通道,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和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陆凯忠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自1991年从技校毕业进入上海建工成为了一名一线工人以来,他始终怀揣着做一名“专家型”技术工人的梦想,与盾构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同行称为“盾构电气通”。成立“陆凯忠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后,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工作室也先后荣获了“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此外,“陈耀峰盾构电气维护工作室”、“王斌隧道测量工作室”、“张雄伟焊接工作室”等也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域优势,加强现场操作与指导,为基地培育了大量技能型后辈人才。 “上海的发展迫切需要的就是第一流的‘大国工匠’,无论是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上海打响‘四大品牌’,都是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徐征看来,只有大力对产业工人队伍进行培训和培养,使其具有高技能,才能实现工业化对整个行业的推进,能够掌握新一代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工人将是未来的主要力量。 据悉,受上海市总工会委托,上海建工将承担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海地区砌筑工比赛的培训、交流和选拔赛工作。受上海市人社局委托,上海建工还将承担2021年46届世界技能大赛建设行业参赛项目的场地经理选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