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上海建工安装集团 实干奋进一甲子 砥砺奋进谱华章

日期:2018-06-29     点击量:
      六十年栉风沐雨,她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又从改革开放走向全面深化改革,见证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在祖国大地拔地而起,川流不息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
      六十年奋力开拓,面对数千个安装项目带来的严峻考验,她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外练善打“攻坚战”,内修也有“绣花功”。
      六十年创新发展,她一路斩获鲁班奖、国家金奖、詹天佑大奖、白玉兰奖等400余项奖项,获得国家专利157项。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金杯奖等殊荣。
      她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六十年历史画卷,绘就她一路风雨兼程;六十年斐然成就,激励她披荆斩棘的建设精神。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将继续担当建筑安装行业内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进一步做专做强,全面实现“全国化、集团化、专业化”转型,成为一家国内一流、令人尊敬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机电工程总承包企业。
      
      工业起家奏响发展强音
      
      1958年,在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的统筹协调下,分属中央和地方管辖的建筑工程部第五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上海市水电安装公司和上海市卫生工程公司三家国营专业安装单位合并,于当年6月23日组建成立上海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揭开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发展的扉页。
      六十年风雨征程,起步于工业安装。建设者们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近百项市内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在一大批高、精、尖工程施工中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展示了企业在工业安装领域的专业优势,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10月,上海重点工程五号沟LNG站扩建二期项目中,运用空气吹升法将钢结构升至35.87米高度的储罐顶层,并顺利安装就位。这项创造性的科学施工,前后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开创有史以来LNG 站储罐设备安装的新纪元。
      另一项严峻考验是2010年召开的上海市世博会,面临世博一轴四馆(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世博轴、文化中心)的五大战役,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在世博建设中首次承担了工程机电总承包的任务。这是前所未遇的浩大工程,是挑战,也是超越。在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公司承担了世博一轴四馆、VIP世博公寓、酒店主要永久性场馆,以及浦西江南三馆和北部展区的机电设备安装总承包任务。世博工程建设工期短、任务重、难度高、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公司派出一支由六个分公司合作,400名强将、6000名精兵组成的精锐之师分批出征,夜以继日地奋战600多个日日夜夜,用智慧和汗水点亮世博,点亮上海。
      面对紧张的工期,安装集团强化预制加工能力,采用制作安装一体化的模式,既大大减少对现场用地的要求,杜绝施工现场“脏、乱、差”和高噪音,也实现人力资源的“移峰填谷”,合理地分配劳动力,为项目部节约了40%的时间,保证按期按质完工。通过三维立体图纸深化和工厂化预制方案的实施,对各类管道合理布局,管道排布合理、精确、错落有秩,展示安装施工的工程美学,实现暗管明敷的装饰性效果。
      一座座精品工程,一项项社会担当。六十年间,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从一个普通安装公司发展到具有建筑设备安装一级资质的国家二级企业;从仅能承接单一安装任务发展到具有兼营设计、土建、安装、装饰、市政工程等多种能力的大型综合型企业。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安装集团以其齐全的专业门类、先进的安装技术、完善的施工工艺、雄厚的施工力量、有品质的安装质量、出色的服务信誉成为上海城市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民惠民铸就安装品牌
      
      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上海万体馆、上海游泳馆、海关大厦、上海商务中心、上海电信大楼、曙光医院、瑞金医院……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座座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背后是建设者们挥洒汗水、矢志坚守的缩影。
      金茂大厦是公司在陆家嘴承接的第一座具有时代意义的超高层民用机电安装工程,是当时的中华第一高楼及世界第三高楼。大厦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高420.5米,地上88层,地下3层。1—50层为办公区,53—87层为金茂凯悦酒店,88层为观光层。项目于1994年4月开工,1998年8月交付使用。
      作为公司承接的第一个超高层民用办公楼项目,所面临的困难也都是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超高层民用项目中,垂直运输至今都是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面对四百多米,八九十层的工程项目,安装集团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探索和优化垂直运输管理流程。除建工集团作为总包安排的吊装外,安装集团成立了自己专门的吊装小组,利用管道井和暂时没有安装的电梯井道,通过卷扬机等工具进行独立吊装,作为工程集中供料的有效补充。超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对工程每个层面的施工预算要求很高,施工员们细心核算预算,并根据实际经验,确立了每五个楼面设置一个材料堆发点的运管模式,为工程在进度上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背后也有安装集团建设者们持之以恒的保障。浦东、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要求在不停航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对航空运行保障、施工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航站楼的正常运行并顺利完成机电安装工程是改建施工中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公司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开展技术攻关,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有效保证各个施工节点。在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施工期间,为了不影响旅客的正常出行及保障过往旅客安全,项目部制定了白天施工采用手工作业,并搭设隔音防护栏,机具作业放在晚上机场停航时间段施工,获得了业主的广泛好评。
      
      创新为魂引领行业发展
      
      创新是驱动时代发展的脉搏,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在建设国内一流全生命周期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道路上,安装集团从传统技术应用型企业向科技集成创新型企业转型,在机电设备安装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兴业务领域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科技之花绽放得愈加绚丽多彩,形成科创集成相结合、科创环境相适宜、科创人才结构合理、科创成果支撑明显的发展体系,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智慧充分涌流。
      早在2008年9月,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就已经“结缘”BIM技术,成为国内首批引入和应用这项技术的企业。BIM技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组合,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处理。
      为将BIM技术打造成核心技术,安装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立BIM机电设计工作室。时至2011年,安装集团又积极探索产学研之路,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为清华大学CBIMS标准研究实证基地,共同研究制定《企业BIM设计及运用标准》,使安装集团走在了国内BIM研究与应用(机电专业领域)的前列。
      五年来,安装集团在应用BIM技术方面屡次斩获大奖:在2011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BIM设计大赛中,获得上海中心大厦BIM应用“特等奖”;在2013年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中,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BIM应用成果获“一等奖”;在2016年第一届中国安装协会“安装之星”BIM机电应用大赛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获“一等奖”;在2017年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中,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项目获“三等奖”。
      大型高精度机械设备安装涉及面复杂、技术含量高、精度要求高,是设备装置安装的核心技术。六十年来,安装集团先后承建了望亭发电厂国产第一套2.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120吨/小时锅炉、吴泾化工厂的2.5万吨/年合成氨工程高压管道和高压压缩机等一大批大型高精度设备的安装任务,并在超高压管道安装、高压压缩机组安装等方面破解许多核心技术难题。
      2012年,在圆满完成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塔王”吊装后,集团再次顺利完成了10台大型压缩机的安装试车,创造了安装集团超大型压缩机机组安装施工质量、周期新纪录。同时,大量大口径工艺管道的安装也创造多项之最,其中直径最大的工艺管道达DN2100毫米。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投料成功,既凸显了企业高精度设备安装的实力,也是企业“全国化”战略成功实施的典范,充分展现安装集团的建设者风采。
      创新重在技术,更重在方向。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发展,全流程的“一条龙”服务成为安装集团转型新目标。推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有利于提升建设单位对科学投资决策的重视度,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建设水平。
      近年来,安装集团不断向施工管理两端进行产业延伸,初步形成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物业等有关建筑产业领域的产业链格局,提供从方案策划、总包管理、深化设计、设备技术服务,到施工建造、材料设备到业主招标管理、专业分包管理、综合调试、物业管理等全过程的专业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加快形成上安机电深化设计、BIM和机电顾问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将上安机电打造为精通施工、具有专业深度和专业特色的设计院。
      
      聚焦未来打造上海“高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新科技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新一轮以绿色、环保、节能为主题的建筑更新改造也在快速推进,这些都为建筑机电安装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安装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专业化”为发展导向,以成为优秀的工业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商和全产业链、建筑全生命周期机电承包商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引领的核心推进力作用,将差异化竞争策略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努力构筑并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的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面对新时代的建设机遇,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正在积极走出去,让来自上海的一流技术和先进经验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2007年5月成立的天津工程公司是集团的第一个外埠公司,十一年来,天津工程公司承担了津塔、地铁3号线、蓝厅数据中心、亚洲“塔王”蒸馏高塔吊装等许多华北地区重大项目,承接任务量从2007年7000余万元增长到2010年4亿元,2016年达到了6亿元。天津工程公司的成功发展为集团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新的思路。此后,东北、华东、重庆、成都、广州、长沙等区域公司均留下了安装集团的建设者足迹,全国化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步伐要稳、质量要稳、人心要稳,才能走得长远。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力,更是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安装集团至今已完成了海内外数千个安装项目,涉及石油、化工、冶炼、电子、仪表、机电、医药、建材以及高级宾馆、办公楼宇、大型公用设施和市政交通工程等,具备工业工程EPC总承包、高级民用工程机电总承包、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能力,塑就一支能打善战、敢拼敢赢的建设铁军。
      面对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安装集团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向“安装梦”和“中国梦”迈出更近一步。2000年初,安装集团从美国美科系统公司引进一条完整的制作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流水线,这在当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管加工设备。它以自动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质量稳定、提高材料利用率、常规年产量达每年50万平方米等优势,满足了各类大型、超大型工程项目的需要。2003年,安装集团从日本小松公司,引进了一台与TDC/TDF薄壁法兰矩形风管生产流水线相配套的等离子切割机,进一步提升部件的加工能力,保证产品的质量。
      针对大型综合体、区域能源中心、星级酒店等项目机房管线布置复杂、管道口径较大、管线焊口密集、焊接工作量大等特点,安装集团于2010年开发研制短管-法兰自动焊接专机,先后完成了天津北洋园体育中心、重庆奥特斯厂房、大连英特尔厂房以及本市东方体育中心、中山医院肝肿瘤和心血管综合楼、崇明体育馆、上海烟草浦东科技创新区建设等项目各类机房管道的预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多个项目被当地主管部门列为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六十年砥砺奋进,无论在工业安装还是高级民用安装领域,安装集团始终保持国内专业技术的领先优势。在机电安装领域解决高、尖、特、难等专业技术方面始终保持业内领先地位。专业技术优势之所以长盛不衰,核心原因是始终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不断进行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以“精总部,强基层,活项目”为抓手,立足集团治理,化解冗余人员,优化内部机制结构,为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面对新的时代机遇,这支勇立潮头的铁军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