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领军人物和团队在,盾构机出现再大的问题,给我的感觉是都可以解决。”让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建明心里有底气的“神人”就是全国劳模、电气高级技师——陆凯忠。 崇明小徒弟的“修炼”之路 市民们乘过地铁,却不一定见过盾构机。盾构机是隧道挖掘的专用工程机械,可以在开挖地下隧道的同时,构筑支撑坑壁的盾体,从而实现隧道的一次成型。 现在的地铁隧道,其挖掘工作几乎都是用盾构机来完成的。而陆凯忠就是一位全身心扑在地铁建设工地上的专家,他的攻克对象就是各种各样的盾构机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 “1991年从技校毕业后,我就成为了一名一线的技术工人。”跟师傅、当学徒、出远差……刚参加工作的陆凯忠凡事都抢在前、干在前,师傅们打心眼里喜欢他这个说着一口崇明话的勤勉的小徒弟。 曾经有一个地铁工地,刚开始施工便出现问题:从日本进口的盾构机只要一掘进,就会出现螺旋机停机。陆凯忠迎着日方专家们质疑的目光,一个一个数据分析,一道一道程序验算,修正数据后盾构机恢复了正常掘进。日方专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盾构陆’了不起!” 1972年出生的陆凯忠,几乎参与过所有上海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人民路越江隧道、龙耀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除了工程实践历练,他还在上海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和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不断学习深造。 他累计设备技术革新、发明创造近20项,先后申报4项专利,获得过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首批工匠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盾构机配件国产化取得较大突破 基础集团目前累计承担了上海市及外埠重点城市近150公里地铁施工,而盾构机是隧道建设必不可少的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参加工作27年来,陆凯忠先后参与了一百多台次不同原理、不同直径、不同型号的盾构机安装调试工作,熟练掌握了各种类型盾构机的电气工作原理,并在盾构机械自动化、配件国产化、施工信息化改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陆凯忠自主研发的“网格式盾构水力机械PLC自动控制器”,使企业节约盾构掘进维修人员每公里200人工。他自主研制的《海瑞克盾构的水循环辅助系统》成功应用于施工项目,并已累计申报4项国家专利。 在陆凯忠看来,“盾构如人,也需要有劳有逸、休生养息。”先前,盾构机的维修保养都交由外包,而他说“这种事情完全可以我们自己做”。 就这样陆凯忠成为了一名“救火队员”,哪里有疑难杂症就奔赴哪里,9000多个日日夜夜坚守在盾构施工一线,探索出了一条“管、用、养、修”一体化的路径。 高技能蓝领队伍打造新时期建设排头兵 据记者了解,明年,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台盾构机可能同时在全国各地作业。陆凯忠说,“要实现这个其实压力很大。”好在有陆凯忠工作室的同仁在。回顾工作室创立之前,陆凯忠提出想多带一些新人,把自己的所学奉献出来,而劳模工作室无疑是最好的平台。按陆凯忠的说法“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谁养大的孩子一定像谁”。领导听后笑着应答“像你就好”。 于是2004年,以陆凯忠为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这为他和团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形成了一支包括高级技师2名、技师6名、高级工12名在内的24人的高技能蓝领队伍。 十三年来,工作室累计技术创新、发明创造16项,设备方面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改造12项,解决各类施工技术难题54项,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200余万元。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获得全国第一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5年是施工任务最集中的一年,不仅上海的盾构工程多,而且还要北上天津、南下福州,参与外埠工程。尽管如此,陆凯忠和他的劳模工作室,还是先后完成了13台次盾构机的进场、安装、调试、保驾工作,完成了包括11.58米直径泥水盾构在内的7台次盾构机的维修保养任务。 “作为工人,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了新时代的发展努力奋斗。”陆凯忠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简单,干一行爱一行就是一辈子了”。基础工程集团曾被命名为上海市首家特色“建设铁军”,陆凯忠表示,对他们而言,就是要当好新时期产业工人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