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看看新闻:生活在非洲 ③|这16年是华丽冒险,也是最美时光

日期:2019-03-19     点击量:
      在非洲东北部国家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当地时间2018年3月10日下午,上海外经集团副总裁陈意与6名中国同事开完会回到驻地准备吃饭,手机跳出了埃航ET302坠机的消息——载有157人的客机坠毁无人生还,机上载有8名中国人。
      
      首都阿斯马拉
      
      消息来得有些迟滞,厄立特里亚信息通讯落后,驻地有2G网络,外面基本没有信号。相隔一天的3月12日,陈意的6名中国同事就要启程前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搭乘埃航客机回到广州。
      
      震惊之余是短暂的静默,陈意问同事,是否要换一家航空公司,改签别的航班回国。六名同事,四个年轻人分别是85后,90后,两名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快60岁了,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建工外派非洲的中国员工大多都是这样的“老少配”。六个人都没有改签,还是决定按照原定计划回国。

      

      陈意和同事
      
      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现在是非洲最重要的中转地,如今埃塞航空大有赶超迪拜趋势,成为世界通往非洲的主要门户。在非洲航空公司中,埃塞拥有最大的中国航空网络,可以飞往中国五个城市,包括香港、上海、北京、成都以及广州。

      

      和外方人员开会
      
      “坠机事件发生后,我就知道机上会有中国同胞。很惋惜,毕竟都是奋战在非洲的同志,尽管没有交集。”80年出生的陈意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建工集团,第二年就被派驻非洲工作,辗转苏丹、埃及、加纳、赞比亚、利比亚等非洲各国,2013年来到厄立特里亚,现在是建工旗下外经集团副总裁兼厄特分公司总经理,在扎拉矿业担任执行董事。

      

      陈意指导当地技术人员
      
      厄立特里亚(简称厄特)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厄特金矿采矿现场
      
      厄特也是世界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整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呈沙漠状态,由于连年干旱,当地经济困难、物资匮乏。外经集团厄特分公司在当地管理着金矿、涉农、电站、公路等多个项目的建设、运营与维保工作,员工国籍多样化。公司各项目部多在条件艰苦之地,首都阿斯马拉2000多米高原,干燥缺氧。矿区常年气温40度以上,尘土飞扬,从阿斯马拉到矿区要穿越无人区,路途遥远,运输物资单程就需要十小时。电站项目所在的马萨瓦湿热高温,公路现场地形陡峭。

      

      矿区自建营地
      
      厄特当地没有大型超市,没有购物中心,也没有游乐场、正规电影院等文娱生活设施,信息通讯也十分落后。离开驻地和办公室,就没有无线网络。“非洲其它国家是经常停电,厄特是偶尔来电。”陈意笑说,厄特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供电,首都阿斯马拉每天晚饭时间供电。刚开始都是自己装柴油发电机,马萨瓦电厂建成投运以后,首都的供电才比较稳定。而扎拉矿区所有的设施都靠自建,大家在矿山的无人区植树建房,从13公里外的河道打深井取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营地和厂区,五年时间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生生造出一方绿洲。

      

      厄特分公司年轻人和当地人
      
      厄特当地政府希望尽快开发矿业,引进外资振兴当地经济。开始做项目的时候,当地人并不相信中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想要用加拿大的开采模式做样板,后来他们发现中国人的技术和管理自有一套,才慢慢服气了。2016年,扎拉金矿就已经正式投入商业运营,2015年底产出第一批金。金矿建设完成当年产金,在质保期内就达产达标,不仅在当地,就是在世界都是非常傲人的成绩。

      

      厄特分公司年轻人和当地人
      
      厄特公司有500名员工,中国员工100多人分散在项目各地。派驻非洲当地的员工大多是85后,90后,大家集中居住在一起,更像是集体生活。厄特当地食物是传统的埃赛俄比亚薄饼“英吉拉”。不过公司还是在驻地安排了中国厨师负责员工的伙食。项目营地上,工人四人一间,管理人员两人一间。首都阿斯马拉的住所也是集中居住。

      

      传统的埃赛俄比亚薄饼“英吉拉”
      
      相比国内,当地的业余生活是枯燥的,除了棋牌、唱歌、看电视等常规娱乐项目,公司偶尔会组织中资公司联谊,每周六的足球赛和篮球赛,中国人和当地人一起参与,俨然是一支多国球队。在扎拉山下与抢夺食物的狒狒斗智斗勇,在马萨瓦海边抓螃蟹、捞海胆,也成为一种特别的非洲体验。
      
      今年是陈意在非洲的第16年,虽然家在上海,不过在这16年中,陈意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非洲。“厄特当地人都很淳朴,对中国人也很友好,路上汽车抛锚了,很多人都会赶来帮忙。”中国在非洲当地投资建设以及无偿援建的许多基建项目,包括铁路公路电站等,极大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也让厄特人心存感激。
      
      “大概有十多年春节都是在非洲过的,现在才逐渐开始两头跑,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非洲。相比上海这样快节奏的大城市,现在对于非洲倒是有着别样的感情。”陈意说,因为埃航空难事件,人们开始关注到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但事实上,这些年来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有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非洲大陆打拼。他们的名字并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在非洲大陆建起的铁路、公路、桥梁、矿区和电站却真实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紫楹花开
      
      “非洲工作节奏很慢,没有了网络和外界的干扰,倒是可以沉下心来专心做事。”陈意告诉记者,六位同事已经安全抵达广州,这一路上,他一直和他们保持联系。通话持续了一个小时,因为网络原因中断了多次,陈意说话沉稳,成熟度远超许多同龄人。在迟滞的网络通讯里,可以依稀听到当地婉转的鸟鸣。三月中旬,正是紫楹花盛开的时节,也是阿斯马拉最美的时光。每逢寒暑假,陈意会把儿子从上海接来阿斯马拉。“每天晚上你可以看到满天繁星,就像小时候的夜晚。如果当时没来非洲,我就是朝九晚五的城市上班族。在非洲的16年,就像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这是最难得的经历,也是最美好的时光。”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