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第一财经:2019年盈利创新高 上海建工加速转型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日期:2020-04-23     点击量:

尽管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并没有影响业务原本与宏观经济直接挂钩的上海建工(600170.SH)2019年的业绩表现。

4月22日最新发布的上海建工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利润规模等业务各项指标仍呈两位数增长。

根据最新的年报数据,上海建工2019年的营业收入2054.97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41.38%,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净利润增长比此前公司的业绩快报高出5.8个百分点,2019年的盈利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截至2019年末,上海建工的总资产达2572.81亿元,归属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为330.54亿元,每股净资产2.97元,基本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41.38%。

而在2019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为7.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38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为2585亿元,增长1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这也意味着,上海建工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同业。

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表示,2019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利润规模、新签订单金额等指标上取得历史新高的同时,在发展新兴业务、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业联动、提高企业影响力等方面也取得了新成绩。在“全国化发展、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三全战略引领下,上海建工正在加快转型“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五大新兴业务贡献效益显现

徐征所说的新兴业务,是指上海建工近年来着力发展的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环境治理、数字化工业化建造和建筑服务业五项新兴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可以抗衡周期的风险,还将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其中,通过上海音乐厅、市工人文化宫、百联曲阳购物中心、华润时代广场、黄浦区179街坊等实现焕新升级,上海建工的城市更新业务已经确立领先地位。

通过承接杨树浦水厂、长江引水及句容市第一水厂等标志性水厂项目,完成了水电公司的内部股权划转,建成“苏四期17”堤防改造工程等,水利水务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通过中标上海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桃浦603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参与崇明花博会场馆建设、虹桥机场航空噪声治理、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山西漳泽湖生态修复等项目,环境工程业务实现了全领域覆盖。

同时,国内首座、最长全尺寸3D打印人行景观桥先后落户上海桃浦和福建泉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装饰工程实现了航站楼吊顶的全过程数字化建造,国家会展中心提升改造实现了设备管线的模块化、机械化、智能化安装,这些都是数字化工业化建造业务在2019年的新突破。

而建筑服务业务领域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内涵:“营造商”平台注册分供商数量稳步增长,撮合交易突破千亿;装饰建材采购与园林机械租赁成功登陆专业化商城;西湖大学、上海国际财富中心等项目试点启用智慧无人仓:探索“互联网+产业服务”新模式,创新扩展了金融征信平台等。

2019年,五大新兴业务对上海建工效益提升的贡献已经开始显现:五大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达到550亿元,水利水务和环境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双双突破百亿。

管理层再推员工持股显信心

徐征指出,上海建工以每年20%的发展速度成长,跻身世界500强近在咫尺,建工的特点就是有梦想、有激情,更多元和深度的产业布局,不仅仅是提高增长力,还可以抗衡周期的风险,“我们希望未来的增长有规模,也有质量,建工不再是一家传统的施工企业,而是不断涉足新的产业,产业链越来越广,公司不满足于作为一家单一的‘工程承包商’,近年来积极投入创新转型,打造‘建筑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投资、建设到勘察、设计、建造、运维、更新等为一体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而要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科创人才活力,这一点也写进了上海建工的2020年经营计划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2019年年报的同时,上海建工也再推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公司公告推出核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在2020年至2022年分期实施,参加的对象包括:集团职业经理人、集团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合计不超过100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或二级市场直接购买。

首年度(2020年)员工持股计划不超过1500万元,其中集团董事高管9人认购550万元,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40人认购880万元。

在此之前,上海建工曾在2017年2月实施过一轮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4542人,合计缴款12.59亿元。而在2019年5月8日,公司还曾公告10名董事、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了120万股公司股份,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13%。国盛证券的最新研报认为,公司管理层在增持后再推员工持股计划,充分彰显了对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建筑施工业务继续两位数增长

而2019年的业绩超预期增长,与上海建工各项传统业务板块在2019年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不无关系。

整个2019年,上海建工累计新签合同额为3608.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超额完成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的109.2%。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建工目前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业务为基础,房产开发业务和城市建设投资业务为两翼,设计咨询业务和建筑工业业务为支撑的主营业务架构。

这几大主营业务,在公司内部主要通过五大事业群(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市建设投资、建筑工业)来联动协同发展,实现建筑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

其中,建筑施工是上海建工传统优势业务,涵盖涉及超高层建筑、宾馆商贸楼宇、文化体育建筑、公共交通工程(高架立交道路、高速公路、地铁、隧道、桥梁等)、地下空间开发、园林绿化工程、工业建筑、环保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领域。

自1953年创立以来,上海建工就参与和见证了国家和上海市建设的巨大变迁,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上海国际赛车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世博工程建筑、500KV静安变电站、上海光源、浦东国际机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一大批工程都是上海建工人的经典作品。

而在2019年,公司的建筑施工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收入增长约380亿元。全年新签建筑施工合同额累计3025.82亿元,较上年增长22.6%,其中上海以外省市市场新签合同额约占该类新签合同总额的40.27%、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约占该类新签合同总额的2.34%。

年报数据显示,建筑施工业务是上海建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建筑施工业务的毛利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

众所周知,我国工程承包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业内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住建部、建筑业协会《2019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就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多达9.27万个。

上海建工的建筑施工业务能够保持持续增长,背后是公司在各种技术和建设全过程服务领域能力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上海建工在超高层建造技术、深基础施工技术、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盾构与顶管施工、水工施工、机电设备安装、港口船坞施工、轨道交通施工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成套技术,不少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工程承包方式也提升为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集团总承包、总集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可以为业主提供建设全过程服务。

在2019年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的排名中,上海建工位列第9位,是我国省市级建筑企业集团最高排名,增长速度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并继续保持领先。

设计咨询产业链延伸

五大主营业务中的工程设计咨询板块,则是建设工程各个环节中的最为重要的智力服务工作。

住建部《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5.19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近20%,维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显示出勘察设计行业增速快于、早于建筑业的行业规律。

设计咨询也是上海建工的核心业务之一,其贯穿建设周期始终,引导“建筑产品”决策、规划、设计、实施、验收、使用和维修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涵盖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园林工程、环保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勘察、造价咨询、招标代理、项目管理等诸多领域,具有建筑行业、市政行业、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最高设计资质,设计咨询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

将每一个业务板块做到极致,是上海建工业务发展的共同特点。在设计咨询领域,公司就拥有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12家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2018年新增三家),以及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公司还牵头主编或修订了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绿地设计等行业标准和规范;在海绵城市、水系治理、生态修复、建筑工业化、土壤治理、3D打印建筑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不断转化为项目落地。

年报还显示,通过整合设计资源,完善设计资质,上海建工还在加快向规划咨询、项目管理、运营维护等产业链延伸,集团各大设计咨询企业提升了全过程服务能力,设计咨询的产业联动先导作用持续增强。

而近年我国在建设领域大力推广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也成为公司设计咨询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据了解,上海建工在2019年中标的EPC项目体量、类别、地域均大幅增长,设计咨询业务的全年新签设计咨询合同累计约187.71亿元,较上年增长16.2%。

而在城市建设投资业务方面,上海建工主要是以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投资、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旧区改造、交通枢纽等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2019年,公司在上海、杭州、日照三地新签了3项PPP项目,在上海参与投资了1项城市更新项目。公司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建设的如期推进,也有效拉动了公司其他主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建筑工业核心公司分拆上市

与此同时,在上海建工的五大主营业务中,建筑工业板块规模也发展迅速,收入增速超140%。建筑相关工业全年新签销售合同累计175.38亿元,较上年增长26.4%,其中产销商品混凝土超37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四成,产销混凝土预制构件50万立方米,销售钢构件约20万吨。

建筑工业业务板块是工程承包业务的关联细分行业,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为上海建工的建筑施工业务提供支持,还有利于提升公司业务的协同效应,并增强公司与客户的黏合度。

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建工在建筑工业板块的主要产品,涉及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构件、钢结构、中央空调等,相关业务在立足上海市场的基础上,正逐步推进全国化布局。

其中,上海建工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材料工程公司”),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占据上海地区约50%市场份额,具有预拌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生产最高资质,可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和各类混凝土预制构件,商品混凝土年产能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掌握了各种预拌混凝土先进生产工艺,多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产品质量、设备设施、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均属国内一流水平。

2019年内,公司总计产销商品混凝土超37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四成;产销混凝土预制构件约5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超一成;产销钢构件约20万吨。公司还在嘉兴、南京、湖州等11座城市新设了混凝土搅拌站,对应新增产能超1660万立方米。

而为了加快材料工程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建工在发布年报的同时,披露了拟对材料工程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分拆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计划。

“资金是材料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上市更好地解决其资金问题,材料公司将加大全国市场布局,激发市场潜力。”上海建工总会计师尹克定告诉记者,通过本次分拆上市,母、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建工材料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他新兴、绿色环保材料业务,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

“分拆上市还可以实现建工材料直接对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灵活性和效率,也有助于增强其资本实力,是切实降低公司及建工材料负债率的必要和有效举措。”尹克定进一步指出,材料公司作为上海建工集团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要大力推进科技兴企,掌握前沿技术,树立行业标杆,在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上打响上海建工品牌,推动预拌混凝土和预制构件行业转型升级。

根据上海建工的最新公告,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仍将维持对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的控股权。不过,本次分拆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取得公司股东大会对本次分拆方案的正式批准、履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相应程序等。

“建工材料分拆上市是第一家,不会是最后一家,‘成熟一家,分拆一家’,形成上市公司群。”尹克定透露,集团专注于研究战略和未来,分析政策机会,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收购天津住宅推进“1+5+X”市场布局

此外,房产开发业务作为上海建工五大主营业务之一,主要以开发中高档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为主,辅以商业写字楼、标准厂房。房产开发业务对公司的其他主营业务也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多年来共计拉动施工承包、设计咨询、建筑工业等业务新签合同额累计数百亿元。

2019年全年,上海建工新签房产预售合同59.78亿元,对应总销售面积28.22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房销售合同额、销售面积分别为10.84亿元、10.59万平方米),年内新增待开发项目建筑面积76.72万平方米,新增新开工项目建筑面积77.38万平方米。

在立足上海市场的同时,近年来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其他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业务已覆盖区域涉足天津、南京、苏州、南昌、徐州等地。2019年,建工房产荣膺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中指研究院“201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

4月22日发布年报的同时,上海建工还披露了房产开发板块的最新拓展计划:拟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参与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住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3.28亿元收购天津津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所持天津住宅的51%股权,交易实施尚需获得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征得债权人同意。

天津住宅是天津市建设系统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拥有房地产开发业、建筑施工业、与住宅产业相关的服务业等业务板块,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房地产开发、装饰施工、物业管理等一级资质和设计甲级资质。

上海建工认为,此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全国化布局,深入京津冀雄安市场,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和规模。

据了解,京津冀区域是上海建工“1+5+X”市场布局的重要区域,天津住宅具备全产业发展和独立市场开拓能力,有望成为上海建工在京津冀区域市场的业务平台,有利于集团进一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提升在该等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所谓“1+5+X”市场布局,是指“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江苏、浙江、安徽。“5”——华南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中原区域,包括江西、湖北、湖南、河南;京津冀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西南区域,包括四川、重庆、云南;东北区域,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X”——聚焦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沿海城市群重点城市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新兴城市。

近年来,在立足上海市场的同时(近年来参与了50%以上的市重大工程),上海建工一直在拓展国内市场,巩固深化海外市场。

年报显示,上海外的国内市场,是上海建工业务增长的关键市场,近年来新签合同额逐年提升。公司的海外工程市场开拓足迹也遍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北美、欧洲、太平洋地区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承建了柬埔寨国家公路、巴萨河大桥、湄公河大桥、金边港集装箱码头、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赞比亚体育场、多米尼克大学城和国宾馆、马拉维国际会议中心、特多儿童医院、伊朗德黑兰高速公路、比利时天堂公园等数百项工程。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