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人民网:打通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项目设计、建造和运维数字化信息 上海建工重大工程数字化建造显优势

日期:2020-07-01     点击量:

人民网上海6月29日电 正在发展中的数字化建造领域,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我们要认识数字化建造的规律和本质,打通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数字化信息,建立上海建工在数字化建造领域的新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在工程师节活动中特别强调的。上海建工总承包部结合采用PPP模式建造中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等工程,站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应用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主的数字化建造领域的前沿。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BIM技术不是简单地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西湖大学是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型民办大学,施一公院士任首届校长,社会关注度极高。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期)位于杭州西湖三墩双桥区域内,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工程采用 PPP模式建造,由上海建工集团等联合体单位组建项目公司,2019年4月全面开工,负责工程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及相关配合服务。项目合作期20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维护期17年。
        上海建工人很有远见,选择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贯穿于西湖大学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期待通过项目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的标杆工程,不负建造这座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据上海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总承包部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锦彬介绍:十多年前,上海建工就投入巨资,开始研究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通过强投入和培育与引进人才,如今,堪称施工技术“云端”的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为重大工程数字化建造构筑起全方位的创新体系。

从上海建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总承包项目部得知,经过8个月的奋战,西湖大学建设工程E区学术环8000吨钢结构历经6000次吊装己顺利实现合拢,6月底将实现整体结构全面封顶目标。

上海建工总承包部BIM中心主任崔满打开最新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E区学术环工程BIM模型,一幅幅彩色三维图,准确透视出各部位的“骨骼”,一目了然。成立5年的该BIM中心,现拥有22位平均年龄27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据崔满介绍: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建设以打造“智慧工地”为目标,研究基于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智慧建造”,构建集“数据采集、信息记录、数据分析、快速反应”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系统。以“人、机、料、法、环、测”为核心,横向覆盖项目管理各条线,涵盖人员、车辆、现场监测、技术、质量、安全、进度、资料等关键环节;以“材料管理”为主线,纵向贯穿项目建造全过程,以BIM模型为载体,整合项目设计初始信息、施工过程信息和竣工运维信息,项目竣工的同时实现数字化交付,为未来西湖大学智慧运维提供数据信息基础。

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建工总承包部总工程师高振峰回忆起当年建造卢浦大桥时,记忆犹新。“当时还没有BIM的概念。我们针对大桥承台和拱角施工的复杂性,尝试用计算机建局部三维模型来模拟实景,分析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如今有了成熟的BIM技术,空间再复杂,也能准确定位。建造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涉及钢结构、幕墙、机电管线、设备安装、装饰等多个专业,在BIM的三维世界里,都直观可见,通过计算机把它们叠合起来,看看有没有错漏,彼此间是否“打架”,然后通过纠偏,使设计与建造更加完美。到目前为止,通过应用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保障了施工的顺利推进”。

上海建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总承包项目部从事BIM和信息化、智能化工作的成员,来自参与项目建设的不同单位,每天要处理的“大数据”,不仅有描述几何形状的参数,还有材料性能、等各种信息,这样,能确保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BIM模型定期更新,进而对施工实现动态管理。在推进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项目BIM中心同步完成了西湖大学智慧工地平台的搭建。平台贴合项目管理习惯,内嵌到项目管理流程和表单模板,基于BIM模型基础,对接现场信息化数据成果,为西湖大学项目提供了一个功能实用、操作便捷、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项目的BIM及信息化技术贯穿于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通过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力求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的标杆工程。”高振峰如是说。

上海建工借助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智慧建造”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第一条路径是以BIM模型为基础,对整个“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完善,建立辅助运维管理的BIM模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信息查询,掌握构件、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对于设计原型、产品生产和现场施工安装情况的信息追溯,具有巨大的数据价值和实际意义。以一种幕墙胶合剂为例,完善的模型数据库,既包含以产品型号、功能参数为代表的设计初始信息,也包含实施单位、时间、责任人及验收人、验收合格在内的施工安装信息,以及以产品合格证明、质量标准、生产厂家、产品周期为主要内容的运营信息。当胶合剂产品周期到达时系统会提前主动提醒,跳出相关幕墙单元板的运营信息,便于运营单位安排维护人员去检修或更换。

第二条路径是以现场“智慧工地”为基础,对人员、车辆、安全、质量、进度、现场以及整个施工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信息管理。以人员管理为例,建立现场工人实名信息数据库,通过布设在工地出入口、施工现场和工人生活区的人脸识别设备,对工人进行现场考勤记录、质量安全交底记录和电子签名管理以及人员频繁进场、退场情况下的宿舍管理等。以车辆管理为例,借助车牌识别及图像识别技术,对现场的出入车辆进行车牌准入管理;尤其是施工高峰时期,对施工道路违规停靠进行监控管理;结合现场智能地磅的物料称重系统,加强对车辆进出场材料运输的管理。以安全管理为例,对工人进场安全帽的佩戴进行图像识别及人脸监控,对现场违规行为图像及人员信息,定期提交现场安全部门,纳入管理范围;对现场危险源进行梳理,重大危险区域设置入侵视频监控系统,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语音提醒和视频记录,降低危险发生概率;在机电安装及精装修阶段,建立现场动火审批监控制度,利用可移动式摄像头,同步传输动火作业过程视频,接受现场监控管理等。同时在工地现场构建安全教育区,监控记录每天工人安全教育时长。此外,还利用各类先进的感应、遥测、扫描技术,辅助现场技术、质量、进度管理,打造全面的“智慧工地”信息化系统。如整合第三方监测基坑变形位移数据,结合BIM模型,对变形监测区域进行报警定位,辅助现场技术管理;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定期扫描工地全场,制作720云时光球,形成二维码,展现阶段性现场进度记录,辅助工程进度管理;使用鹰眼360度多目摄像机,对工地全场进行延时摄影记录监控,辅助施工现场管理。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程建成后,由上海建工等联合体单位组建的项目公司将承担17年的运营维护。基于BIM的“智慧运维”主要围绕空间、设备、后勤、节能、安全五个方面展开,包括对门禁识别、访客人员、车辆出入的空间管理,设备运行监控、自动报修派工的设备管理,自助设施、直购配送、应急呼叫的后勤管理,垃圾分类、中水回收、余能回收的节能管理,消防联动、入侵报警、电子巡查的安全管理。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智慧运维将基于“智慧建造”过程中形成的BIM模型数据库,依托上海建工全产业链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标准,构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运维管理框架。

通过打通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程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数字化信息,为上海建工站在基于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数字化建造领域的前沿,加快提升“智慧工地”“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