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第一财经:上海建工二季度主业利润大增 全年营收有望两位数增长

日期:2020-09-01     点击量:

上海建工(600170.SH)近日发布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1.45亿元,同比增长0.62%,实现扣非净利润13.22亿元,几乎与去年持平,其中二季度扣非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30.8%。

作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主营业务为建筑相关领域的上海建工,上半年各项指标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同行业中表现也较为良好。

上海建工总会计师尹克定表示,上半年公司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保持了主营业务经营业绩的稳定,由于目前公司已经全面复工复产,预计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完成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没有问题,甚至可能还会比预算目标更高,争取全年收入两位数的增长。

主营业务已恢复增长

上海建工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3亿元,同比下降36.48%,不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仅微降1.53%。

尹克定分析,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公司由于所在行业特点遭受疫情较大影响,在疫情期间停工时间较长,各项固定成本费用支出及防疫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有所下滑;二是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于本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减少。

据了解,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今年上半年,上海建工的非经常性损益比上年同期减少约6.93亿元,主要是投资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比上年同期减少了约9.67亿元,剔除所得税影响,减少约为7.25亿元。

“这一部分属于公司的非主营业务,而在主营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一直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积极组织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消化不利因素,由于新签合同规模保持稳定,营业收入有所增长,相关成本费用支出保持可控状态,因此扣非后净利润下滑很少。”尹克定告诉笔者,4月15日,公司已经全面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疫情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化,比去年同期水平还略有增长,尤其是建筑施工、建材工业、设计咨询业务在二季度取得了显著的增速。

上海建工的半年报也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405.54亿元,净利润1.73亿元,扣非净利润3.59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71亿元、16.12亿元、6.06亿元;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635.91亿元,净利润11.97亿元,扣非净利润9.64亿元,2019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64.02亿元、6.76亿元、7.37亿元。分季度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的主营业务受疫情影响比较显著,营业收入和主业利润都有下降,而随着复工复产,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和主业利润都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

目前,上海建工的主营业务以建筑施工业务为基础,房产开发业务和城市建设投资业务为两翼,设计咨询业务和建材工业业务为支撑。按照以往的惯例,建筑行业每年一般在春节期间有一个月左右的停工期,但由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停工影响被延长了一个月,但建筑工人从家乡回来后还是要支出隔离、消毒、防疫用品等成本,这也是上海建工上半年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下半年这部分的成本应该不会再增长。”尹克定预计,而由于公司是按照工程完成进度情况来确认营业收入,预计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完成同比增长5%~6%的预算目标没有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还会比预算目标更高,争取全年收入两位数的增长。

新签合同稳定增长

对营收增长的信心,也来自于上海建工“全国化”战略的持续推进。除了立足上海,上海建工还在进行全国布局、服务全国、海外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区域,以及华南区域、京津冀区域、中原区域、东北区域、西南区域和其他若干重点城市组成的“1+5+X”国内市场布局,并积极对接、融入和服务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深耕全国市场的同时,上海建工还走出海外,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36个,包括柬埔寨、尼泊尔、东帝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

近年来,上海建工一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区域深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中原、西南、京津冀、东北等区域持续深耕;在海外市场,公司在巩固好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等传统根据地市场的同时,适时拓展中亚等其他有潜力的区域市场。目前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布局日趋成熟。

尹克定介绍,上海外的国内市场,是上海建工业务增长的关键市场,近年来新签合同额逐年提升,自第二季度全面复工复产以来,公司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商机,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筑施工、建材工业、房产销售在第二季度的新签合同金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1%、15%和85%,为公司实现年度新签合同目标奠定了基础。

上海建工的半年报也显示,公司在“1+5+X”区域市场都有新的发展。上半年,上海建工海南区域总部正式揭牌,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达到24亿元,承接了三亚总部经济东岸起步区、儋州S307省道、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新塔台等重点工程。嘉兴市场上半年新签合同额31亿元,中标嘉兴南湖国际广场和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雄安新区新签工程设计合同额超过2亿元。集团启动天住集团51%股权的收购,为后续开拓京津雄安市场打造业务平台。

此外,上半年公司在临港新片区新签合同额95亿元,承接了S3公路1标、临港水厂、临港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重点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签合同额73亿元,包括青浦区赵巷镇、朱家角镇的商品住宅和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等。浦东新区占比55%,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占比28%,郊区占比17%。中标张江科学之门东塔(320米)超高层项目,集团在张江中区项目群已中标8个单体,累计合同额超130亿;中标九星城2标、虹口194地块、金桥金鼎天地等大型综合体;中标轨交市域联络线(直径14米大盾构),浦东机场三期过夜楼及交通配套工程,轨交14、15、18号线安装装饰等交通基础设施;中标世俱杯上海体育场应急改建、体育学院兴奋剂检测中心、上海自行车馆、中医医院嘉定园区、百老汇等文教卫生类项目。

新签合同的不断增长,也为上海建工未来几年的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半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672.5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对于新签合同额,我们的全年预算目标是4000亿元,目前来看达到目标没什么问题。”尹克定透露,随着公司加速全国业务的拓展,未来全国市场的业务占比会越来越大。

新兴业务新签合同大幅增长

而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设计咨询、建筑施工、城建投资、房产开发、建材工业”五大事业群的同时,上海建工还确立了大力发展“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环境工程、数字化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的目标,积极服务生态环境改善、助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些业务不仅可以抗衡周期的风险,还将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尹克定介绍,公司从“十三五”开始就在布局环保产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已经深入土壤修复、水处理、尾矿处理等领域,这些都是公司着力发展的新兴业务。2019年,公司五大新兴业务在建工程合同造价超过2000亿元,其中水利水务、环境工程等环保业务新签合同额超过50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上海建工五大新业务领域的新签合同额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达到311.67亿元,同比增长138.48%。其中城市更新新签115.49亿元,同比增长3.07%;水利水务新签39.52亿元,同比增长167.1%;数字化工业化建造新签126.72亿元,同比增长265.32%。

尹克定表示,五大新兴业务对上海建工效益提升的贡献已经开始显现,未来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发展,对公司的利润、股东回报会逐步提升。

而“五大事业群+五大新兴业务”的布局,也是上海建工践行“全国化发展、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三全”战略落地的具体举措,希望从投资、策划、设计到建造、运维、更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从单一的工程承包商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变。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