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人民网:上海建工建设者三年奋战,全球首个总部落户上海的多边国际组织总部大楼进入收尾阶段 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基本落成

日期:2020-11-17     点击量:

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  近日,经过上海建工建设者三年的连续奋战,位于浦东世博园A片区的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建设己进入最后的精装饰收尾和设备调试阶段,这标志着全球首个总部落户上海的多边国际组织总部大楼己基本落成。

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项目,其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50米,建成后将满足约2500人的办公需求。由于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建设标准高、管理要求严,传统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其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需要在总承包管理的手段上创新转型。为此,上海建工以“服务国家战略、铸造精品工程”为宗旨,委派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林锦胜担任工程建设总指挥,并组建由朱莉莉担任项目总经理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团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在上海建工总承包部的统筹下实施对工程施工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计划、统一管理”。上海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建工总承包部总经理张锦彬要求项目总承包管理团队“变压力为动力,将难题作为攻关课题,以打造智慧型工地为突破口,强化“菱形管控”,组建专业团队,加强前期策划,实施建造过程的精细管理”。

为体现建筑与国际接轨,建造过程与信息化数字化接轨的目标,上海建工总承包管理团队在实施总承包、总集成、总协调管理过程中,以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理念为先导,依托远程监控、智能芯片、大数据分析、云端服务、二维码扫描、手机移动APP等手段,构建起基于BIM技术的多维度、全方位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建造过程更加精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文明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使该项目在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方面始终处于行业的前沿水平,先后荣获上海市优质结构奖、国际金钢奖、上海市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上海市文明示范工地、上海市特色项目、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施工升级示范工地等,连续三年成为了上海市观摩工程,受到业内千余名观摩者的广泛好评,其总承包管理团队荣获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称号。

进入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工地现场,可看到建造过程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文明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不少亮点。

建造过程数字化

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项目在设计阶段即采用BIM模型出图。在各建造阶段,在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团队的统筹协调下,各参建单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根据工程进展,在管理协作平台上对BIM模型进行实时更新,直至竣工交付,最终将实现数字化建造与交付的目标。同时,项目运用BIM技术进行进度模拟,细化施工管理,通过BIM技术规划场布,提高场地利用率,减少二次搬运,方便运输,降低成本。此外还针对工程特点进行方案模拟,直观反映施工节点,使方案更优化,交底更清楚,管理更流畅。

上海建工项目总承包管理团队还创新采用统一的手机APP平台,对各项工程信息进行全面建造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掌握。在重要建筑构件、设备、材料上粘贴二维码,对生产、运输、吊装、验收等环节进行扫码记录。物料二维码与BIM模型关联,可用手机实时扫码查询构件、设备和材料的信息,并生成物料状态统计分析图表,使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得到有效监控。如新开发大楼主体为六边形,由于该工程机电安装需要集约管理各机房、各设备,集中布线错综复杂,而核心筒内很多管井形状不规则且空间狭小,部分管道的安装空间异常狭窄,尤其是每个楼层的水管井面积仅为7平方米,内部各种给排水管、消防水管、雨水管、空调水管数量却多达近30根,最大管径为300毫米,大大增加了管线排布和施工的难度。为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观感需求,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协同安装项目部通过运用BIM三维可视化设计模型,细化图纸深化、管道定位、综合排布等多个工艺步骤,动态数字化模拟施工,并在施工中为各类桥架镀上不同色彩,不仅保证了成品观感质量上乘,也为后期机电的运维管理提供了便利。

安全监管智能化

为使工地安全监管做到全方位全覆盖,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首先通过设置固定摄像头和管理人员随身携带的移动摄像头,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智能视频监控网络。并将BIM模型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点击BIM模型上的探头就可以查看相关区域的施工实况。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通过实时互动系统进行干预,消除不安全状况。其次是打造智能化人员管理系统。现场所有建设者信息统一录入“一卡通”系统,构建统一的人员信息资料库,有效解决身份甄别、门禁管理、插卡取电、安全教育、就餐购物等问题。再次是打造智能化机械管理系统。在升降机、塔吊等大型机械的驾驶室内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防止工人无证操作或冒名顶替。在大型机械上安装物联传感设备,实时将机械运行数据传输至控制终端,做到安全运行事事留痕,从而实现事中管理可看可防,事后管理可溯可查,有效杜绝工人违章作业和设备带病运行的监管难题。最后是引入智能化高支模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测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和产生的应力,并通过数据计算和工况分析,对高支模的安全性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将高支模的预警信息传输到手机移动端。

部件预制工厂化

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协同安装项目部将建筑给排水、采暖、电气、智能化、通风与空调工程等领域的建筑机电产品,按照模块化、集成化的思想,从设计、生产到安装和调试深度结合集成,通过这种模块化及集成技术对机电产品进行规模化的预加工,工厂化流水线制作生产,从而实现建筑机电安装标准化、产品模块化及集成化。就拿装配式减震支吊架来说,与传统焊接支吊架相比,因为装配式支吊架由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无需切割、动火、焊接,采用镀锌材料,无需防腐油漆,因此更环保。此外由于机械化装配,减少人力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全性。工业化成品支吊架也是如此。因为产品由一系列标准化构件组成,而所有构件均采用成品,因此,一般只需2人即可进行安装,安装操作简易、高效。而更重要的是,施工现场无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从而杜绝了施工过程中的火灾事故隐患。

在工程实施中,对每个部件,包括排水管道、消防喷淋管、动力桥架、空调风管,都设置了追踪二维码,二维码包含部件的位置、系统及规格、材料等信息,从设计初期就以二维码对部件信息进行追踪,实现对下订单、加工、运输、安装及运营等整个过程的监视和管理,全程可追踪部件和管道的加工、运输及安装信息。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二维码的信息快速地知道部件的位置、标高等信息,以防安装出错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施工技术与安全交底,包括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电气桥架施工技术交底、空调风管施工技术交底和登高、吊装作业施工安全交底,都做成二维码的形式,张贴在施工现场多个部位,或者将二维码电子版发到施工人员群里,施工人员随时可以用手机扫一扫便能看到交底内容,从而可以更加规范、安全地进行施工作业。

质量控制信息化

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定制了基于BIM虚拟场景的场地物料查询系统,在BIM模型上可以直观展示各混凝土浇筑点的分布以及各浇筑点的实时浇筑量,打通了混凝土生产数据库与收料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混凝土物流环节的过程管控。同时,混凝土测温系统能够及时探测混凝土不同部位的温度值,为进一步采取养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极大提升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品质。

此外,在钢结构构件制作中,还引入由上海建工海门钢构厂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有效解决了复杂钢结构的焊接难题,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提高了施工质量。该工程内的机房由于采用BIM技术出具工业级装配图纸,在预制加工厂进行模块化预制,待施工条件具备后,再将模块运输至现场进行装配,在加快进度的同时,施工更加节能环保。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