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文汇:零碳、零能耗、零水耗……还要拿下6个绿色建筑认证,这座新开工项目将施展“绿意狂想”

日期:2021-01-06     点击量:

新一年的阳光照在跨越发展的建筑业上,投射出“绿色”的影,一批批“新”建筑正向我们走来。

今天上午,在普陀区西北隅的桃浦智创城,“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基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由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打造,集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五位一体”,计划于2022年9月竣工。

“最高”成就都市绿美空间

从现场展示的效果图上看,“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的建筑形体错落有致、层叠出挑。节能玻璃幕墙贴合着建筑曲线,仿佛镶上一道道裙摆。再仔细瞧,你还会发现在它的外围有着养眼的“绿被”,因路造景、因景塑绿,营造出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空间。可以想象,待项目落成后,人们推窗即可呼吸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身边的花草、绿树随时激发灵感,一景一物蕴透着诗情画意。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不仅外观亮眼,更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表率。

上海建工将推进该项目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三星、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美国绿色建筑LEED评价标准铂金级、美国健康建筑WELL评价标准铂金级以及英国绿色建筑BREEAM评价标准杰出等级,力争获得六大绿色认证体系的最高分和最高要求,成为可感知、可触摸、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该项目集上海建工绿色建筑技术之大成——

以采光为例,建筑合理利用采光天窗引入更多自然光,室内灯具采用采光感应模式和人体节律调节措施,室内光线颜色随着室外天空颜色自动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传统灯光环境易引起疲劳的问题。相比传统照明模式,全年约减少8万度照明用电,做到在降低照明能耗的同时,带给使用者更为良好的自然光新体验。

在水源使用方面,室外屋顶和场地内雨水、室内中水会被收集并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后用于绿化浇灌等,通过优化设计,最终将实现除了饮用水外,全部采用循环水,预计全年可节水约3000吨。项目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在雨季等降水密级的时段,对雨水进行存蓄,暴雨时不向市政管网排水,减少公共设施压力,整体达成“雨水收集量等于市政管网取水量”目标。此外,项目还将对周边河水开展生态净化处理,提升水生态质量,为建筑使用者和周边邻里营造良好的环境感受。

在能源使用上,利用建筑外表进行光伏发电,并根据太阳辐射角为每个光伏玻璃定制专属倾斜度以提高发电效率,预计全年可发电40万度,可基本满足建筑本身用电量。此外,绿色建材、绿色电力、智能幕墙、高效暖通等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助力其成为全球一流的绿色碳中和标杆建筑。

作于细、成于大,站上绿色建筑的时代风口

据了解,该项目的论证和策划历时两年时间,在随之而来的施工环节,绿色循环理念得以全面彰显。

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研究应用高性能绿色模块化装配建筑结构体系,最大程度减少在施工现场的作业量,减少现场操作带来的噪音、废气、废水等排放。在基坑施工阶段,还将采用最新的新型PC工法组合钢管桩技术,实现全回收、无污染、施工高效的绿色基坑支护。

项目还将结合施工实践,开展建筑材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将按其来源、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等,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路径方法,以及施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运输、贮存及最终处置等全过程智能化可追溯管控技术,为今后全面提升施工绿色化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在项目投入使用后,上海建工还将全程管理建筑的运维,将基于物联网,形成智慧用能平台,作为建筑管理的“大脑”,统一调配储能设施、智能微电网、通风系统等设施运转,根据探测到的温度、空气质量等数据,自动控制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节电系统等的运作方式,达到智能感知、智能预测及智能控制的效果,建筑还将设置智能服务系统,将来可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进行功能对接。在运维过程中,还将开展大量的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绿色运维解决方案,同时也将成为提升绿色运维效能的研究和展示平台,为孵化后续的绿色建筑技术提供储备。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