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南京第一高楼——499.8米南京绿地金茂金融中心成功筑底 为当地最大单体底板项目

日期:2021-08-25     点击量:

历经55小时的连续浇筑,8月23日下午,由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建的499.8米超高层南京绿地金茂金融中心顺利完成了33800立方的超大体积大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这也标志着这座国内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单体地下空间项目建设正在全速前进。

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一期位于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地处定山大街与横江大道交汇处,总用地面积为29.66公顷,规划建设地下总建筑面积约85.10万平方米,包含12个地块和地块间道路,建成后为集国际化、超高标准,打造集南京绿地金茂金融中心摩天地标、总部独栋、天幕公馆、城市公寓、央芯商铺、五星酒店等业态为一体的新金融中心。此次由五建集团承建的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一期三区一段属于区域内12个地块之一,为南京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地下部分,包括地下4层,核心筒含夹层为地下5层,建筑用地面积115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916平方米,建成后用于商业、设备用房、停车库等;其地上部分高达 499.8 米,为地上 102 层、地下 5 层,是南京第一高楼,建成后为国家级江北新区新地标,将与450米高的绿地紫峰大厦隔江呼应,刷新南京天际线。

不止追求建筑高度,还有建设高质量

南京绿地金茂金融中心地下部分底板单次浇筑量为 33800 立方米、混凝土底板厚度达 5500 毫米,强度等级为 C50P10,属于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此外,作为超高层中的超高层,主塔楼桩基409根,单桩承载力达5000吨,且地处江边,地质极其复杂,地基作业必需一次性浇灌成功。浇捣现场,共调用了230台混凝土搅拌车、12台汽车泵。另一边,4个搅拌站和多条混凝土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同时作业。

这些井然有序的背后,是谁在守候?“万事始于初。建设超高层项目,我们追求的不止是高度,还有与之同行的高水准、高质量。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南京区域的项目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五建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圆满实现各项节点目标!”五建集团第八工程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邬荒耘表示。

浇筑开始前,五建集团及时研判此次浇捣施工体系,织牢织密各项组织工作体系网,一方面成立了由五建集团、第八工程公司两级领导小组,层层紧跟制定严密施工措施,并组建了一支集合第八工程公司技术、质量、安全等条线负责人担任租组长的砼浇筑组、试块组、测温组、技术组、质量组、安全组、物资组、后勤组等10个职能管理小组、共计30余名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班子,保证24小时能够随时待命,逐级逐层压实人员责任,为确保浇筑的顺利进行全方位“守护”。另一方面,“一流产品、五建生命”的五建集团企业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比如,此次底板浇筑的混凝土是“量身定制”的。混凝土的配合比是经过项目部与试验室技术人员对原材料的精心挑选、配合比的严谨设计、多次搅拌机小试验证和机台生产浇筑验证的全过程而获得的。最终,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从混凝土优异性、合理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经过行业专家审核才确定投入使用。

BIM技术让工地更“智慧”

此次大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量 33800 立方米、混凝土底板厚度达 5500 毫米。如此大体量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如何有效做好交通组织、施工质量把控工作是浇筑工作中的最大考量,而钢筋的成功安装与否是混凝土顺利浇筑的前置条件。

此次底板主筋选用了HRB500 50mm钢筋,单根重量140公斤,约56000根、总重达7850吨。单根钢筋的安装工作至少需要六名人员协同作业,钢筋竖向最密集部位设置有23匹。得益于五建集团企业核心技术优势之一的“BIM智慧建造技术”通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提升,围绕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建造关键技术,开发了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等智能化建造及控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项目建设周期全专业BIM技术咨询服务和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能力,形成了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解决成套方案。

项目部依托“BIM+智慧工地”的智能化建造模式,运用BIM建模深化,对钢筋和预埋件可能出现碰撞问题进行分析,协助现场钢筋和预埋件安装,成功避免了现场大面积返工作业的出现。整个浇筑期间累计运输约3400趟次,项目部事先利用BIM动画建模,将施工现场场布、交通组织、混凝土浇筑等工艺和施工方案全过程进行了动态化模拟演练,使方案讨论科学化、管理视野全局化。

当天,230辆混凝土搅拌车上均装上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一旦发现交通堵塞、车辆抛锚等异常情况,马上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混凝土供应源源不断。施工现场,还有一面智能化大屏幕,这也是上海建工范围内首次在工程建设中运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大屏幕监测调度指挥系统”。混凝土温度、产量和消耗等数据不断更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采集相关数据,所有测温点预先安装测温传感器,将实时温度上传至信息平台,实时展示并提示温度超差预警,方便指挥者及时掌握情况。

“防疫生产两不误”

7月20日晚,南京禄口机场发现9例新冠阳性病例,7月21日上午,南京市发布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号通告。在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大考”之下,项目部坚决明确了“防疫生产两不误”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日常的行动,并在执行原有防疫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的防疫强化。“查验健康码不是光看绿码,还要仔细检查时间是否已更新!”项目部每日密切关注权威部门疫情信息,并利用微信工作群、宣传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类要求和政策文件精神,确防疫宣传教育覆盖全体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项目部还积极响应江北新区防疫政策,先后进行了三次核算检测,检测率达100%,疫苗接种率达100%。每周展开2—3次防疫专题会,部署防疫工作。进出人员进出必须戴口罩、测体温、核验苏康码,外来人员还需核验行程码,做好进出登记,并安排巡查员对施工人员安全距离、是否规范戴好口罩等进行盯控。同时,及时储备各类防疫物资,驻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做好消毒防卫。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浇筑期间内不能有大到暴雨天气,为此,项目部还运用“工地版”天气预报敲定浇筑最佳窗口期,并在现场安排一辆救护车,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

钢筋绑扎、土方外运、浇筑混凝土……于是我们看到,在浇捣现场,戴着口罩的工人们在做好疫情防护及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正开足马力进行紧张的施工作业。一辆搅拌车在门岗处经过体温、核酸检测报告、行程码、通行证等信息核查后,缓缓驶入工地现场。项目专门成立防疫组,实行一车一查,所有进场人员也需要出具48小时核酸证明。不少工人感叹“一进现场,各个角落都能闻到消毒水的阵阵‘芬芳’”。

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坐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独特优势,而以南京绿地国际金融中心为代表的新金融中心承载了江北新区新金融的未来。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上海建工积极对接、融合和服务国家战略,以实现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为愿景,始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承担了一系列地标性重大工程的建设任务。下一步,五建集团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国家同梦、与市场共创,充分发挥多元产业资源优势及在超高层领域的建设经验,奋力为提升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做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