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围栏,准确识别施工现场安全围挡拆除缺失情况并发出警示;吊钩可视化,为塔吊、龙门吊等起重机械装上“智慧探头”;AI作业辅助系统,自动评估操作人员动作合规性;设备基础及资质信息以二维码的方式贴在每一台设备上,使每一台设备拥有“专属ID”……安全、可视、智能、可追溯,这些都是上海建工持续打造升级“智慧工地”的真实写照。11月8日,上海建工举办“智慧工地暨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应用观摩会”。 以人工智能信息化为代表的技术智慧深刻影响了“智慧工地”的发展方向。观摩活动选址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双子山为景观堆山建筑,采用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用量达3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打造服务市民的人文新地标。承建该上海市重大项目的同时,上海建工也在此实现了“智慧工地”的典型场景应用。 在现场展区,上海建工展示了AI建造现场安全感知系统、AI作业辅助系统、施工设备管理系统等,凸显施工生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理念。AI建造现场安全感知系统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具有群机械防碰撞、起重设备状态监控、吊钩可视化、施工升降机AI告警、隧道内定位、吊索具检查、泵车定位等多方位智能安全监控功能。AI作业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大型设备及流动设备的人脸识别告警及联动,以及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监测区域内起重指挥人员的在岗情况及未授权人员闯入情况的危险区域识别。施工设备管理系统以二维码、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针对施工现场出入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实现设备出入场管理、设备巡检计划管理、安全交底、技术资料管理等功能。 经过对平台中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基坑管理、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的迭代升级,“智慧工地”平台2.0进一步延展出“X”模块,并现场展示了PEC构件跟踪管理、智能水电表、智能地磅、车辆出入管理、智能螺母、钢丝绳监测、作业机器人等,工地智能图书馆、智能健康亭、安全展示厅、工地党建等功能也得以实现。 近年来,上海建工坚持数字引领,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把全面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作为面向未来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积极探索“智慧工地”平台开发与应用,并不断铺展到六大新兴业务领域,延伸到上海建工全产业链的前后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