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海国资 国资智库:上海建工整合壮大环保产业,为公司生态环境业务发展搭设更高服务平台

日期:2022-02-22     点击量:

2021年10月28日,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整合了集团下属三家土壤修复领域的企业,分别是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申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徐征表示,成立环境科技公司是要为公司生态环境业务发展搭设更高服务平台、注入更大发展活力,以此形成发展合力、提升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打造上海建工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独特品牌优势,努力成为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领跑者。

1刚性需求催生市场

上海建工正在加紧对新兴业务的布局。目前,公司在传统五大主业“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建投资、建材工业”的基础上,深挖产业链高景气度细分领域,大力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六大新兴业务。目前,在上海建工的业务板块中,新兴业务增长速度一般在20%以上,而传统业务基本保持在10%—15%,上海建工希望自身业务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

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磊介绍,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共10条35款,简称“土十条”。根据“土十条”,我国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8年,国家又出台了要求更为严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法规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倒逼相关企业重视土壤修复。这就出现了一个细分的行业和新的赛道。”

2重组整合做大市场

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旗下琸域、格林曼、申环三家重组单位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具优势。琸域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于上海市普陀区,承建了上海地区污染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桃浦603地块修复项目,采用“土壤修复+开发建设”的创新理念,以及“修复工厂+智慧管理”的数字化模式实施,已成为上海领先的土壤修复工程公司。格林曼公司注册于上海市虹口区,由全球最大的环境咨询公司美国西图集团的北亚区环境事业部,于2012年改制而成,2020年由园林集团全资收购,业务类型包括场地调查、环境评价、修复方案编制等咨询业务,以及修复工程施工和环境监理业务。格林曼员工海归留学生比例为三分之一,业务涉及多家跨国公司的环境评价服务,具有较广的国际化视野。申环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于上海市杨浦区,业务覆盖咨询和工程,能够提供土壤修复全过程服务,同时也开辟了渣土资源化利用、药剂研发等新兴业务,自主开发的渣土固化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首座大规模渣土资源化利用工厂—南京南部新城项目中。申环公司已成为行业内最具创新力的成长公司。

资源重整,强强联合,通过多元业务矩阵打造生态环境全生命周期服务。组建后的环境科技公司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专业领域涵盖国内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申领及证后服务、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服务、环保管家、绿色供应链、ESG咨询、EHS符合性审核及尽职调查评估、节能降碳、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效果评估、竣工环保验收、药剂研发、专业设备租赁、渣土资源再利用、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等。

王磊介绍,在环境科技公司整个重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新企业组织文化整合和重塑。“三家公司基因各不相同,我们将尽力融合琸域、格林曼、申环公司的企业文化。上海建工的母文化是环境科技和下属三家企业子文化的基础和基因,决定了环境科技和下属三家企业子文化的体系、结构和发展方向”。环境科技公司将依托上海建工“三大文化基因”“国家队意识”“工程师气质”“服务商文化”等企业文化特质,推动重组后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还将以上海建工的综合管理思想为整合平台,理顺公司管理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生产经营策略;统一工资薪酬分配标准,建立有特色的职工薪酬体系。作为上海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海建工一直是中国建筑行业先行者和排头兵。新成立的建工环境科技公司还积极建立与集团内部、外部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联动机制,积极搭建产、学、研共享平台,为生态环境业务领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抓住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抢抓行业龙头地位制高点。

“我们的优势是业务覆盖土壤修复全产业链。”公司既提供环境咨询服务,还承接环境修复服务。双轮驱动的服务模式推动公司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先后完成了600多个污染场地管理咨询项目;为石化、化工、汽车、食品、医药等上千个建设项目提供环境健康安全尽职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及政府审批服务;为世界500强公司的头部电子产品品牌公司在华和亚太地区供应链提供数千环保、社会责任、安全和职业卫生审计服务;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基金和金融机构提供投前和投后的ESG咨询服务。到2021年底,公司主导开展了上海桃浦智创城603地块、广州广船二期地块、重庆重钢烧结厂原址二标段、上海金山滨海地区等亿级项目的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专业、高效、全面的场地修复技术服务。此外,在江苏、海南、湖北等地成就了若干环境修复服务。“我们的目标是3年后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土壤修复的利润率也比传统业务高出不少。”

王磊表示,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才和技术,所以“尽管有两座工厂,但是依然定位为轻资产运营。”公司近四分之一职工具备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硕士、博士人数占公司总人数60%以上。公司现有技术团队近200人,其中,上海市环保局专家库专家9人,外省市环保局专家库专家3人,中、高级工程师人数占总比40%以上,归国留学人才和具有国外大型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重为20%。并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建有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同时与AECOM和WSP等国外著名公司保持着良好的技术交流。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公司在生态环境领域革新力和创造力持续提升,目前,已拥有91项土壤调查修复相关专利技术(其中包括9项发明专利)及11项环境咨询与工程相关软件著作权,并参编国家、地方级行业标准若干。紧随环保产业发展新趋势,公司深度聚焦“环境修复+”经营服务理念,通过打造建立区域“修复工厂”对周边区域的污染土壤进行集中修复,实现资源化安全再利用和就地消纳,全过程服务于整个规划区域的整治开发,进一步促进当地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通过升级打造适用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全面覆盖项目信息、工程进度、采样检测、土壤运输、堆场管理、环境监测等多维度项目管控,有效实现自动化数据分析、信息化协同共享、可视化决策管理,进一步达到项目风险可控、资源优化、降本增效等综合目标。从而不断推动“环境修复+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修复+集约化智能化管控”综合管理新模式成功落地。

3一二三战略

王磊介绍,对于未来发展,公司制定了以一二三战略为核心的三年行动计划,即“做强环境科技一大品牌”“实现工业化和数字化二大转型方向”以及“做强咨询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工厂和设备药剂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未来3年,公司将积极参与全国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规划,为片区开发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公司将在做深工业场地污染修复业务的基础上,逐步进军农田、矿山等修复领域,将对修复药剂研发、专用设备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施工工艺等咨询板块进行快速延伸,积极构建“咨询设计3+X(即:环境评价、绿色咨询、场地调查+环保管家等其他业务)”“工程技术服务3+X(污染场地修复、垃圾填埋生态修复、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等其他业务)”“工程和设备药剂3+X(修复和渣土工程工厂化、修复设备研发、修复药剂研发+碳中和等其他业务)”三大业务发展体系。

在市场布局上,将积极聚焦上海的中心辐射、两翼齐飞、南北转型和五大新城市场,特别是要服务好普陀区桃浦智创城、杨浦区滨江锈带和虹口区北外滩的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区域公司,如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同时,同步聚焦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创新,将充分发挥申环公司、格林曼公司的专业人才优势,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国内一流的土壤修复专项技术,参与编制国家生态修复规范标准。

公司将聚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工程项目“数字孪生”。争取建立上海市域范围的污染土壤数字地图,实现“一网观全市”;建立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记录,实现“一屏管全程”。公司还将不断优化调整战略目标,改进完善发展措施,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既定目标任务上,保持战略定力,着力在推动全国化、工业化及数字化转型发展上有新作为、在强化全产业链协同联动上有新突破、在加快生态环境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升级上有新进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发展。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