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第一财经:“上海”要成为世界市场晴雨表,接下来五年该怎么做?

日期:2022-06-27     点击量:

在6月25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李强同志代表十一届上海市委作报告(下称《报告》)时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把国家战略综合优势更好转化为上海改革发展胜势。

谈及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李强说,要让“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球城市中持续进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大幅跃升,城市软实力国际影响显著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全面提升。经过五年的努力,要推动上海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更多的“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更多的“上海创新”“上海品牌”成为享誉全球的金名片。

6月25日和26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分别召开分组会议,审议李强同志所作的党代会报告。

已有坚实基础

龚正同志25日在参加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金融、经济信息、临港系统代表团审议时说,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龚正说,上海实现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现代化,创新是核心,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必然要求,城市治理现代化是重要基础,增进民生福祉是根本目的。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上实现更大作为,打好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张“王牌”,建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这个“超级工程”,下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一“先手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持续优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在沪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代表告诉第一财经,上海过去五年的发展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始终紧扣国家战略在上海的落实、落地,上海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取得高质量发展,也是在这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牵引下实现的。

权衡表示,这几年,上海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建设,初步形成了“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和“上海指数”,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价格影响力,对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具有巨大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这是形成价格和指数的重要优势。只有不断推动更加国际化和高能级的开放发展,重要资源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才能明显提升,也才能在整个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竞争和发展中体现出上海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无论是建设规模、建设水平,还是建造技术,中国建筑企业都是全球领先的。”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代表对第一财经表示,上海建工始终坚持“中国速度、上海标准”的海外工程建设理念,累计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200多项标志性工程,“上海标准、上海设计、上海速度以及上海人的吃亏耐劳精神,都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叶卫东提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上海建工会向外方积极介绍中国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不断推动“中国标准”和“中国设计”走向世界,提高与别国承包商竞争的综合能力。以上海建工在东南亚的根据地柬埔寨为例,自2004年实施援柬7号公路项目起,上海建工已持续属地化经营18年,累计承建了2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修建公路近2000公里,建成大小桥梁百余座,其中长度千米以上的特大桥有7座,新建1座金边港集装箱码头等,已成为了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代表对第一财经表示,作为对外经济为主的企业,在过去五年里,实现了较快的外贸结构调整,从原来单向的由中国加工、出口到境外的结构,调整为了离岸转口贸易达20亿美元、进口贸易达25亿美元、纯出口为50亿美元的多元化结构。

在童继生看来,这种结构调整,提升了企业的能级,“过去单一的外贸结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低成本。调整后,中低端的外贸加工向东南亚迅速转移,转移的过程中,带动了离岸和转口贸易,出现了新的‘两头在外,两头在手’,即市场和加工在外,产业配套和订单在我们手里的格局”。通过多年的实践,上海在建筑、纺织等领域都形成了可以“走出去”的上海标准和中国标准。

未来五年怎么做?

龚正同志25日在参加上述代表团审议时说,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现代化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努力夺取更大胜利。

权衡认为,25日的《报告》对上海发展的定位作出了新的描述,提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和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主题和主线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从提升世界影响力来说,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城市核心能级的显著提升,这为下一步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提出了更明确和精准的方向,也就是要把能级进一步提升。”权衡表示,报告明确了“上海指数”、“上海价格”、“上海标准”、“上海方案”等,接下来就要在国际化、开放化的发展上下功夫,比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要更多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在上海聚集,同时形成更高标准的制度性开放,在标准、规则、管理等方面体现最高和最好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大环境仍然有很多不确定,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转和挑战,再加上疫情因素,客观上降低了全球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员来往,给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带来冲击,也给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带来了影响。”权衡表示,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持对外开放。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只有以确定的高水平开放举措来积极应对。除了面向国际的开放,还有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对内开放,“国内大市场的建设和内需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国际市场的需求,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童继生表示,“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有很多正在“走出去”。从纺织来说,可以把加工和服装制造的标准,先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欧美化,而是市场哪里大就到哪里做”。

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存量的“上海标准”通过外语化“走出去”, 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发展的产业形成新的标准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通过上海标准的国际化,将会带动上海企业管理能级、人才和业务的提升。

叶卫东表示,企业当前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二是用工成本较过去有大幅提高。

因此,他提出,要提升产业竞争力,让传统企业不传统,以更好的平台吸引各方人才。吸引高技能人才,关键是要有高端产业和创新平台。近年来,上海建工加快创新转型发展,集聚培育了一批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人才,对高校毕业生、社会成熟人才都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