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东方网:百年老市府大楼“蜕变”迎关键节点 “小红楼”踏上回归之路

日期:2022-07-04     点击量:

东方网7月3日报道:“‘小红楼’正进行第二次平移,预计将于7月8日平移回原位。”记者今天了解到,作为申城百年历史变化的见证者,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中的老市府大楼正经历蜕变,旨在打造成外滩第二立面新地标。其中,“小红楼”平移就是160街坊项目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老市府大楼建于1914年,曾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之后更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其中的“小红楼”于二十世纪初期建成,为4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维多利亚式建筑,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布局,顶为红瓦,俗称“小红楼”,曾先后作为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办公楼、救火处消防员宿舍楼等。

“小红楼”平移是160街坊项目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原来,在160街坊项目整体规划中,“小红楼”作为历史保留建筑采用外墙修缮、内部换胆的方式进行改建,同时为兼顾项目地下空间开发,需将“小红楼”平移至基坑临时栈桥上方,待原址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平移归位。

据介绍,平移“小红楼”难度很大,它是目前上海面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砌体结构平移工程。要在“小红楼”这个保护建筑下打开城市开放空间,项目部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由于基础埋深浅、墙体厚、外立面保护部位多,且紧邻轨交10号线隧道和其他重要市政管线,施工方不仅要兼顾整体施工和老建筑的修缮保护,还要严密监控对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做好对保护建筑的基础托换技术和基坑变形进行控制,更要保障“小红楼”上方大体量钢结构吊装和连接技术必须保障历史建筑安全无损。

据悉,第一次平移于2020年12月正式完成,整个平移过程历时十余天,将这幢有着清水红砖墙、红瓦顶的3800吨砖木结构老建筑,成功移位到指定位置。

在基坑栈桥上停留18个月后,随着终址基坑顶板顺利完成,作为黄浦区首批复工复产在建工地,“小红楼”已于2022年6月30日正式启动平移回迁施工。目前第二次平移正在进行当中,预计将于7月8日平移回原位。值得一提的是,为完整呈现“小红楼”的历史风貌,在平移回迁前,还有一个顶升阶段,是为露出“小红楼”被掩盖多年的精美石材底座。

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先行启动项目,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由上海地产集团下属世博土地控股公司、黄浦区属外滩投资开发集团合资的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施工总承包,于2019年10月开工。项目位于“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汉口路”合围,街坊内核心建筑即为“百年老市府大楼”与“小红楼”。

在规划中,“小红楼”将作为历史保留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未来将作文化商业等功能。项目负责人周善表示,自项目全面开工以来,建设团队发扬“我在外滩修文物”的工匠精神,力争把160街坊项目打造成外滩地区城市更新的新标杆。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