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话匣子:“百年老市府大楼”院内的“小红楼”平移归位,拓深约3万平方米地下空间

日期:2022-07-04     点击量:

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先行启动项目,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正迎来重要节点。记者今天在施工现场了解到,最快到本月8号,在经过两次平移施工后,老市政府大楼院内的“小红楼”将迁回百年前的原位,进行后续改建。请听报道。

建成于1900年的“小红楼”,是一幢4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布局,顶为红瓦,曾先后作为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办公楼、救火处消防员宿舍楼等。人站在楼前,似乎看不到楼的移动,但事实上,这幢重达3800吨的历史保护建筑,正由东向西以每分钟3厘米的速度通过12条平移滑道向靠近河南路的原址位置缓慢移动着。上海先为土木工程公司董事长尹天军介绍,这是目前上海面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砌体结构平移工程。

尹天军:“我们做了空间加固技术,计算机同步平移,实时监控技术,把房屋姿态、位移,在平移和停留期间全程监控,相当于长了一双眼睛,这个房子结构是不是安全的,基坑开挖有没有沉降,有没有隆起,有一双眼睛盯着它!”

“小红楼”第一次平移是在2020年12月完成的,本月8号,它回到原位后,将作为历史保留建筑采用外墙修缮、内部换胆的方式进行改建。这段时间,“小红楼”所在的这片区域已向下拓深变为深达18.2米、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项目负责人周善说,他们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比如基础埋深浅、墙体厚、外立面保护部位多,且紧邻轨交10号线等。

周善:“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是停车库,地下一层是十米挑高的空间,未来有一些文化的展览,还有一些局部的夹层,为了配套用房和物业用房。”

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于2019年10月开工,预计2023年10月竣工。项目内核心建筑为A楼“百年老市府大楼”与B楼“小红楼”。周善说,老市府大楼的保护性修缮也已经全面开展。它建于1914年,曾是原工部局大楼,之后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就在这里升起。

周善:“内外立面,肯定是修旧如旧的工艺,包括门窗,陈毅市长办公室区域,这栋楼里有6个类似金库的储藏室,找了锁匠对门锁进行修复,包括小条木的地板,类似百乐门弹簧地板,有一些马赛克地坪也是这次重点保护的区域,我们也是怀着“在外滩修文物”的工匠精神,进行完整的修缮,确保都做到有效的保护。”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