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海证券报: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成立,上海建工依托宝山南大土壤修复工厂全面助力“南北转型”

日期:2022-10-13     点击量:

10月12日下午,在上海建工宝山南大土壤修复工厂,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选为主任单位,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周军当选为专委会主任。

目前,上海正在实施“南北转型”战略,在“北转型”的重要承载地宝山南大地区,上海建工旗下环境科技公司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土壤修复,为南大发展腾出更多空间。除土壤修复外,环境科技公司还将拓展“无废城市”、土壤改良等业务领域,不断服务国家战略,也为自身发展增添更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上海正在擘画“南北转型”城市空间新格局,宝山作为“北转型”重要发展区域,正朝着打造“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这一目标迈进,过去曾经是“污染重地”的宝山南大地区产业转型蓄势待发。

12日下午,在上海建工宝山南大土壤修复工厂,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专委会由土壤修复领域的专业机构组成,旨在提升上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上海的“南北转型”战略提供高质量助力。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周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任菊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黄沈发等出席会议。大会由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杨建生主持。

会上,罗海林、周军共同为土壤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揭牌。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选为主任单位,周军当选为专委会主任。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发环科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亚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当选为副主任单位。

周军在致辞中说,上海建工作为主任单位,将充分发挥专委会平台作用,以推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主线,联合行业协会和专业化骨干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努力打造上海土壤污染防治的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平台、管理决策支撑与培训平台,不断提升上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管理水平。

大会当天还举行了双碳背景下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发展研讨会。

上海建工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区域转型发展,在2020年6月,与宝山南大开发公司共同成立了南大土壤修复工厂,并由旗下环境科技公司承担工厂设计规划、建设运维等服务工作。打造这座修复工厂,是上海建工对“环境修复+”创新理念的有效践行。

自2020年建成以来,南大土壤修复工厂已累计处理近3万方污染土壤,帮助6个南大地块修复项目顺利验收。把周边分散广、工期紧、体量不大的地块内的污染土壤集中式处理,是南大土壤修复工厂的一大优势特色。

厂区内设有土壤淋洗、异位热脱附、高级氧化还原等专业大型修复设备,并配备可持续修复实验室,具备淋洗100-150m3/d,氧化400-800m3/d,热脱附50-100m3/d的核心技术处理能力。

目前,工厂污染土壤年处理能力可达15万方至20万方,待第二阶段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总计45万方至60万方的异位污染土壤最大年处理能力。

与此同时,环境科技公司自主研发了全过程智慧管理平台系统,以便更好地开展运维服务。这个系统可以形象地展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信息,自动化数据分析、信息化协同共享全部得以实现,污染地块管理水平被极大地提高。“环境修复+集约化智能化管控”新模式的有效推行,对提升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王磊说,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成立近一年来发展始终向好,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在做深上海市场的同时,也在长三角、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不断开拓市场,将继续探索和深化污染土壤集中修复模式,在南大土壤修复工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其他地区提供可推广的环境治理方案。除土壤修复外,“无废城市”和土壤改良也是环境科技公司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拓展领域,值得期待。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