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两年“长”到48米 为国内首座在软土地基上建起的人工山林

日期:2022-12-15     点击量:

什么山是山又不是山?那非得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双子山莫属。昨天,历时两年建设的双子山表皮结构封顶,这意味着,双子山最高峰的高度顺利“达标”,达到48米之高。与此同时,它创下国内工程界新纪录,成为中国首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首座在软土地基上建起的人工山林。

源于市民“金点子”

过去两年里,如果你有路过卢浦大桥,或许会好奇,大桥一侧的世博文化公园里,怎么会横空拔起一座超大停车库?其实,这就是双子山的真身。

双子山,诞生于普通市民的一个“金点子”。2017年,上海曾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建议,许多市民提出,能否在园内建一座山,让游客拾级而上,在山顶饱览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建言被采纳后,一支专业团队迅速组建起来,2020年10月15日,双子山项目开工。在设计上,它的外形延续上海本土山体形态,外表植被丰茂,内有乾坤。内部采用空腔结构,一、二层设置了1500个停车位,满足公园游客需求。

可以想象,若土壤植被覆盖上去,双子山就会和真山无异,肉眼看去,还有绵延起伏的山脉造型。但造山谈何容易。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双子山项目经理张斌介绍,双子山东侧峰最高,为48米,次高峰高37米。余脉从东出发,一路向西,高度在8米到37米不等。为了给山塑形,支撑结构用的是PEC(部分包覆钢—混凝土)钢框架,表皮是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不仅耐久性强,而且重量轻,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PEC组合结构。

选择这样的材料,让团队费了不少心。要知道,双子山虽然是人造构筑物,却和普通建筑不同,它的表面还有土壤和植物,所以比普通楼房重得多。“普通钢结构成本太高,而混凝土结构又太重。我们反复考虑,选择了PEC钢框架,兼顾了经济性和实用性。”张斌说。

放在更早之前,在上海这样的软土地基上造一座苍翠山林,可能很难实现,或耗时很长。专家坦言,如今,工程师能快速把“金点子”变成现实,得益于建造技术的发展。在双子山项目里,用到的工业化技术、二次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还有数字化技术,含金量都非常高。

凸显上海本土特色

双子山落成后,将凸显上海本土特色。据悉,山体将以松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原型,还原自然野趣的山林溪瀑,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供市民观赏。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李亚明介绍,双子山建成后,高度仅次于佘山。内部结构除了一、二层的停车库,四、五层还有展区和展馆。目前,双子山在表皮结构封顶的同时,已完成表皮覆土30%,绿化种植10%,争取明年全部完成,2024年正式对外开放。

“双子山整体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山体部分苗木有5000多棵,需要在明年春、秋两个种植季节完成,确保市民2024年能来世博文化公园爬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双子山项目经理易卫军说,双子山山间设置曲幽步道,供市民散步休憩;最高峰还设置观景平台,可远眺浦江两岸美景。

有市民担心,在人造山上种植植物,又地处市中心,如果遇到台风暴雨天气,植物会不会根基不稳,对周边造成影响或者倒灌进山体内?易卫军说,在建设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做过考量。因此,植物是种在山体表面若干的网格中,网格内有防穿刺的防水材料,避免根系扎进混凝土,影响结构安全。同时,考虑到防风问题,植物一般不采用大型树木。

上海地产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管韬萍介绍,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放后,截至目前已迎来近百万名游客。双子山在今年年底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后,明年钢筋水泥土上即将绿树成荫。根据要求,2023年年底公园南区将基本建成,2024年全园对外开放,届时将展现出世博文化公园的“完整版”。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