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海证券报:上海建工:守正创新强主业 提质增效开新局

日期:2022-12-30     点击量:

科创策源、引才聚力的宏伟蓝图正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近日,由上海建工承建、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正式亮相启用。上海建工旗下装饰集团在4个月超短工期内完成4.3万平方米超大体量室内精装修施工,突破由基层到面层的深度集成化和全面工业化应用,匠心打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会议中心毫米级精度精益建造。

“圆桌峰会厅空间超大扭曲铝板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涡轮机。”上海建工装饰集团总工程师连珍说,针对长达20米、宽2米的超大螺旋扭曲铝板的加工、运输与安装难题,项目团队从技术、材料和工艺入手,研发超大墙顶一体化涡轮扭曲铝板造型单元体系并申请集团自有知识产权,突破性选用适于超长异型板块的二次加工与施工的钎焊蜂窝复合铝板,优化墙顶板块立面切分工艺,现场仅需装配安装,实现墙顶一体化效果。

会见厅墙面石材安装则使用了上海建工装饰集团研发的超大型墙面板块高精度智能遥控安装机器人与智能化机械手臂,通过人机协作,极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原本需要3人搬运的作业现在仅需要1人移动及安装即可完成,提升超大板块石材墙面安装效率超过2倍,为上海建工工业智能化发展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只是上海建工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城市群、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上海建工不断强化“国家队”意识,围绕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创新策源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做强做优做大建筑主业的基础上,坚定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上海建工革新城市更新理念,“不停航、不停业、不拆迁、不封路”完成了近百个历保文保建筑、工业遗存、商业设施、桥梁隧道、老旧小区等更新改造工程,“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保留城市记忆、留住文脉乡愁;上海建工整合环境修复业务板块,大力拓展水利水务产业,以生态环境业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水土联动”“水岸联动”的互动发展模式;上海建工以建筑全生命周期为导向,在项目全周期数据互联互通、工程项目一体化智能设计、工程施工风险智能化控制、基于全过程全周期的智慧运维等应用场景方面持续发力,以不断创新的数字化能力持续为主业创造附加价值。

“上海建工科研人员的主要目标不只是攻克某一项顶尖的技术难题,而且要能够助力公司的传统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应用并改进先进的算法技术赋能传统业务,从而达到公司各项业务整体提质增效。”上海建工总工程师陈晓明如是说。

城市更新让建筑更可阅读

当代城市发展必将摆脱大拆大建的方式。上海建工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提供建筑修缮改建、历史地区保护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改建与提升等服务,保留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赋能智慧城市的一系列崭新建设理念与配套核心技术,助力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总工程师朱毅敏说:“旧住房成套改造作为城市更新中的一部分,也代表着上海城市建设从原来的‘拆改留’转到‘留改拆’。”

春阳里,坐落于上海虹口北外滩地区,曾经处处弥漫着“72家房客”的生活气息。这一处老式石库门里弄社区,内有住户1181户,每单元最少2户,最多8户,折算居住面积最小2.2平方米,最大67平方米,且存在40余种部位混搭。由于居民过多、年代久远,房屋早已破旧不堪,生活条件堪忧。既要改造又要保留风貌,如何更新?只能在原地拆除重建,这项重担落在上海建工的肩头。

旧住房改造难度相当大,需改建的建筑物距离旁边的既有建筑物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施工人员将在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再进行基坑开挖。考虑到建筑物安全性,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钢结构,这和混凝土结构相比,难度大幅度上升。每一根钢柱都是建筑的脊背,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实物与建筑图不能有任何差别。作为上海市风貌保护街坊,春阳里在改建过程中不能损坏原有的外墙面砖,红砖原则上重新回用。

虽然改建后的大部分外墙面砖使用了拆除下来的旧材料,但让人感觉焕然一新。与此同时,环保理念也被注入新生的春阳里。建成后的房屋外观大气、经济实用,既保留了上海老式里弄的独有风格,又有诸如防水面料、防盗门、符合消防标准的新型防火木质门等现代化设施。

春阳里的改造是基于数字技术开展里弄建筑结构整体置换下的更新改造、风貌特征部位修复传承、内部空间功能升级完善,既保留了石库门的味道,又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雷士德工学院是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认定的三类保护建筑,主要立面、主要结构体系、有特色的内部装饰均不得改变。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在修缮过程中坚持整体性、真实性、可识别性、可逆性、最小干预性、可持续性六大原则,开展“修旧如故,以存取真”的保护性修缮。

特别体现匠心的是,上海建工一建集团的项目团队在二楼圆弧会议室楼板结构的加固过程中,保留了局部密肋楼板板底,进行裸露展示。现在,如果走进这间会议室,1930年代 “密肋楼板肋腔填充空心砖”的历史风貌直观地呈现眼前,与周边修缮一新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是新旧历史的碰撞与呼应。

“老”建筑与“新”工艺的融合,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BIM技术、云计算、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介入后,上海建工在数字化测绘、查勘、修缮施工、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的完整链条上全面发力,形成了商场建筑、医院建筑、住宅建筑、历史建筑、展馆建筑、道路桥隧和地下空间等多个应用场景。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上海展览中心、上海音乐厅、锦仓文华大酒店、春阳里等一批地标性项目焕发新生。

在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看来,保持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与肌理,留住岁月的痕迹,唤醒曾经的记忆,让建筑更可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是上海建工孜孜不倦的追求。

智能建造协同智慧化运维

以技求远,以新求变。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竞争新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上海建工瞄准建筑行业前沿,把“双碳”目标、新能源、新基建、数字中国、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任务,转化为科研项目课题任务清单,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海建工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服务人民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智慧工地的覆盖面,深度打磨基于BIM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筑机器人应用形成了更多的成果。

陈晓明表示,国家大科学工程、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内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已完成核心部件超导加速模组样机的总装,顺利移交测试团队,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高效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也使上海成为世界上同时具备第三代和第四代先进大型光源的七个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位于甘肃武威的第四代核反应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实验堆历经3年多建设已基本完成,移交业主系统调试。上海建工总结施工安装成套技术、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筹备后续TMSR研究堆项目,为清洁核能商业推广筑基铺路。

作为“智慧运维”标杆项目,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全球世界级城市最大的复合型公共图书馆,上海建工在此项目运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智慧建造与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顺利实现建造与运维的BIM模型转化,以数字孪生技术开展大型图书馆智慧运维的实践属行业首次。建造过程中的数据“无缝”衔接至运营阶段,让图书分拣运送、日常维保工作都井井有条,图书馆的相对碳排放峰值更是降低了20%。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对“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进行了公示,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总承包建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入选。

“智慧运维平台以数字孪生模型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实现主动式、精细化管理,主动式维护技术、AI识别防疫安保管理等功能,照亮了运维管理的盲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总工程师张铭认为,高效的图书分拣是一个图书馆的基础本领。在上图东馆,四建集团自主开发了图书分拣系统远程管理模块,对图书分拣系统的运输小车实时监控,出现故障后可及时向维修人员报警,维修响应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缩减到15分钟,对比淮海路老馆的管理模式,效率提升了10倍。

此外,公共建筑智慧建造与运维平台的协同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接管的质效。在竣工交付阶段,上海图书馆东馆工程部、物业部联合总包和各家分包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了基于BIM的图书馆东馆验收接管,做到可闭环、可追溯、可统计,为后续智慧化运维奠定了基础。

生态修复成绿色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上海建工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坚持走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从土壤修复、流域治理到废弃物处理、噪声与光污染防治,再到园林景观,上海建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板块整合重组,设立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也为上海建工生态环境业务发展搭设了更高的服务平台、注入了更大的发展活力。

据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磊介绍,蓝天、碧水、净土,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主要聚焦于净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壤污染的修复,把污染的土壤修复成标准的土壤;二是无废城市的标准化推广,即将废弃物资源化之后进行循环利用;三是土壤改良,把标准的土壤升级成更优质的土壤。自公司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业务拓展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典型案例。

上海市宝山区南大地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地处上海市中心城西北角,占地约6.28平方公里。当前,上海市擘画“南北转型”城市空间新格局,加快将宝山打造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环境修复治理成为重中之重。

2020年6月起,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打造了总面积7.4万平米的南大土壤修复工厂,主要服务于南大地区各类规划地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目前年处理能力已达15万-20万方。两年来,该工厂以集中高效的修复模式,实施土壤淋洗、化学高级氧化、热脱附、生物修复、气相抽提、土壤翻抛与生物堆肥等工艺,可持续修复实验室的持续探索,也走出了一条从土壤修复到土壤改良的新路。

“南大土壤修复工厂采用了集中高效的修复模式和多种异位修复技术,修复质量高、项目成本低、二次污染少,同时兼顾整个区域规划用地功能、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王磊表示,公司研发出适用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施工全过程的“智慧化管控系统”,全面覆盖项目信息、工程进度、采样检测、土壤运输、堆场管理、环境监测、健康安全等多维度项目管控,实现了自动化数据分析、信息化协同共享、可视化决策管理。例如,针对土壤修复过程有隐蔽工程的特点,土壤修复智慧化管理系统能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污染土壤从开挖到验收的全过程,使每一批污染土“洗净”全过程可追溯。

据了解,上海建工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探索,早在上海迪士尼施工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通过融合国际先进的一流的土壤修复技术,结合公司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进行的广泛紧密合作,土壤修复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幅提高。

上海建工生态环境业务发展迅猛,新签合同额连续3年保持15%以上高增长。自2019年至2022年7月,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已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40个城市,以土壤修复业务为代表的环境工程业务也成为上海建工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新引擎。

上海建工旗下市政总院积极推动环保新兴专业发展,设计低碳减排工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污水厂除臭技术研发,研发预制装配技术,诠释高效、现代、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比如,S7公路采用预制拼装、绿色公路技术,使得工程现场施工工作量减少了90%,施工速度提高7倍以上,同时,吸收了大量周边废弃建筑拆迁废料,通过建筑旧料再生技术,实现了4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二期工程创新采用的除臭技术,能够将除臭率提升到99%,该技术已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复制到全国。正在加紧扩建的上海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泰和污水处理厂入地后,不仅本身实现了“节地瘦身”,腾出的地上空间将建成一座开放式绿地,还通过提高污泥浓度,使污水处理厂的吨水用地面积减少40%左右,部分污泥实现再循环利用,臭气浓度和厂界噪声均达到最优排放标准,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

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数字化转型将影响并决定大型建筑企业下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将逐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上海建工正在努力进一步做强主业、做优业态、做实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实现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和落实国家战略的有机统一。”陈晓明表示,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驱动发展,上海建工将重点选取超高层核心筒、二次结构施工、地下连续墙等分项工程作为培育数字化转型价值试点,通过开展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完整工艺数字链研究与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工程应用与BIM应用延伸研究,着力实现工艺流程控制体系的集成转变,通过激活建筑施工端的数据,让数据在施工过程中流动起来并创造价值,为一线施工现场提高劳动生产率。

陈晓明表示,目前上海建工70%-80%的专项技术主要用于赋能传统业务板块,“十四五”期间,上海建工将坚持传统核心专项技术和新兴领域专项技术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依托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充分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上海建工将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着力提高建筑产品品质,降本增效,最终实现绿色化战略。上海建工将朝着实现真正工业化建造方向努力,让建造过程成为可移动产品流水线,让建筑工人成为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陈晓明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上海建工《“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商转型三大创新转型战略。展望未来,上海建工将聚焦核心能力建设,保持以五大事业群为主体的建设工程传统业务优势;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培育扩大新兴业务市场竞争优势;瞄准国际工程领域发展前沿,在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形成上海建工创新转型新亮点。上海建工将通过做强创新引擎和自主创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同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商转型;将营运与数字化合二为一,实现洞察导向和敏捷反应,在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领域不断巩固和形成新的制高点。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