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6月9日,上海建工集团在最新启用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发展科技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上海建工“党员现场教学示范点”“劳模工匠传习班”也同时揭牌。请听报道。 作为上海建工“党员现场教学示范点”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在绿色低碳健康设计、建造,智慧运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比如,采用建筑外立面深度融合光伏的技术,年发电量约为48万度。经测算,节能率达到51%。上海建工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贾珍说:“我们在建筑的屋顶部分、层间的遮阳部分也铺设了光伏,旁边的停车场也铺设了光伏,年发电量是48万度电左右,整个建筑一年的耗电量是40万度电,是可以实现零能耗的。” 本周二,备受瞩目的中国首制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最大的2个餐厅、艺术长廊、公共休息室、甲板高空绳索探险区等重点典型区域的建造工作上海建工都深度参与。装饰集团总工程师连珍说,首艘邮轮建造中积累的一系列重要经验,也应用在了上海东站的设备机房等项目中,“现在东站也希望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湿作业,包括水泥、砂浆要尽量减少。船上有那么多机组,它的夹板都是钢板,有一整套设施,防火性能也是很高的,我们就把船上的材料、工艺、构造移植到东站的装配式隔墙系统里面去。” 服务国家战略,上海建工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钍基熔盐堆的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布局。上海建工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验平台项目经理薛智瑶介绍,2兆瓦的试验堆已经完工,正在调试,中国核电发电总量仅占电力总量的4.7%,发达国家要到20%左右,这一块是很大的市场,对我们业务增长会有很大帮助。” 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自于劳动,核心来自于创新。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殷红霞说,“劳模工匠传习班”将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们“传帮带”作用,持续激发广大职工科技创新的热情,“最终还是要服务上海城市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战略方方面面贡献上海建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