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澎湃新闻:东方明珠、金茂、上海中心……拼搏七十载,他们不断刷新上海天际线

日期:2023-06-25     点击量:

说起“上海城市天际线”,大概不少人脑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站在外滩眺望浦江对岸所看到的画面。天空最先触碰到的,是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这些摩天大楼即使在钢筋水泥的树林中也夺人眼球,早已是在上海的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标志性建筑。

而这些标志,全都出自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一建”)之手。

2023年,上海一建迎来了自己的第70个年头。1953年创办至今,七十载时光见证了一建的辉煌和上海的蜕变。

从24米到632米

“高”还不够,要“超高”。

上海的建筑最高点,在一建手中不断刷新,它已成为国内建筑施工行业承建超高层建筑最多的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一建承建了168米高的上海商城,成功站上“上海城市制高点”。上海商城竣工3年后,由上海一建承建的杨浦大桥正式落成,将上海城市天际线的高度改写为208米。同时,杨浦大桥还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创造了上海造桥史的新纪录。

上海一建冲击更高天空的脚步没有停下。468米高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1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相继落成,在国内率先将超高层建构筑物的高度提升到400米级。

2015年,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建筑高度再次刷新纪录,达到632米,一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陆家嘴天际线基本绘成,上海一建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间,让浦东“长高”了600多米——20世纪90年代之前,浦东的最高楼是当时东昌消防中队的瞭望塔,高度仅仅只有24米。

要做到不断刷新天际线,技术才是硬道理。举例来说,东方明珠电视塔建造时涉及的8项施工工艺在当时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重450吨、长118米的钢天线桅杆采用的计算机同步控制技术和液压提升工艺处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一建集团总工程师朱毅敏曾参与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的建设。在他看来,这两栋超高层建筑最能反映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以及中国的超高层建造技术水平。

据介绍,上海中心的建设在当时不仅突破了高度,也颠覆了许多传统。上海中心的地下有6层,在软土地基上做如此深的基础,在当时是创纪录的。此外,上海中心下面的主楼底板有6米厚,一次浇筑成功,同样创下了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世界纪录。

朱毅敏回忆说:“主楼底板一次混凝土的浇筑量是56000平方米。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当时这56000平方米的底板我们是连续浇筑,工程总共进行了60个小时,这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的。”

从1953到2023

1953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成立。同年5月,设立北区工程处,这就是上海一建的前身。1954年7月,北区工程处改为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一建始终积极参与各个时期的重大任务、重要建设。

五十年代起,上海一建就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承担了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众多重要工程建设。彼时彭浦工业区、杨浦工业区、吴淞工业区一大批知名工厂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上海一建都参与其中,还远赴贵州、江西、安徽参与了“三线”建设任务。七十年代,上海一建又成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二期工程和宝山钢铁总厂一、二期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后,上海一建又主动写下请战书,奔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参加开滦机厂的灾后重建。2008年汶川大地震,上海一建作为上海建工首批赴四川绵阳抗震救灾的援建队,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抢建绵阳过渡安置房8346套和都江堰过渡安置房3248套。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上海一建更是争分夺秒,在短短44天内,承建市区两级各类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项目18个,共交付床位29000余张。

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上海一建也开始参与编织上海的城市交通网络。九十年代以前,上海市民都梦想着“一桥飞架黄浦江”。在1991年末,由上海一建参与建设的南浦大桥正式通车。那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江大桥,主桥长达846米,主跨长423米,跨度之大为当时全国之最。以此为起点,徐浦大桥、卢浦大桥、闵浦大桥先后在江上出现,背后都有上海一建的参与。除了桥梁之外,高架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它也同样没有缺席。

进入21世纪后,浦东发展突飞猛进,在开发开放中焕发新生,而随着城市建设逐渐完善,相对更旧的浦西便也显出“更新”的急迫感。城市更新成为一个新命题,而与之相伴的是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秉承“结合实际、合理利用、修旧如故”的保护理念,上海一建承建了和平饭店、外滩12号、外滩源益丰洋行和汉口路50号等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平饭店(北楼)修缮整治工程于2010年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文物本身的原真性,再现了当年号称“远东第一楼”的历史风貌,使其成为这座城市永久的藏品。

城市更新的另一方面,上海市“两旧一村”改造工作近年来持续不断推进,上海一建同样承担了重要任务。静安区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涉及居民878户,改建面积5.7万平方米,是上海目前已落成的最大的对非成套旧住宅的改造。这一项目于2019年11月开工,2022年7月,居民已经回搬。

从0到500亿

70年发展至今,上海一建年合同签约额已经超过500亿元,年施工产值超35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在建施工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总数达到5000余人。

从2013年起的十年间,上海一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新签合同额累计完成3453.31亿元;施工产值累计完成2395.36亿元;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253.16亿元。

2021年,上海一建新签合同额首次站上500亿平台。以此为契机,其加快推进全国化进程,提出了“立足长三角、深耕大西南、开拓大湾区,多区域发力、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总基调,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新发展的第一动力。

事实上,上海一建从未止步于上海。从2005年起,上海一建便开始在南京、成都等地设立分公司,工程方面更是不断挑战全国各地的天际线,“世界第一高塔”广州新电视塔、苏州东方之门、昆明恒隆广场、宁波中心、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旅检大楼……

2021年是上海一建的又一次提速。3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成立,同日设立深圳分公司。7月21日,投资设立苏州上建建设有限公司。11月16日,投资设立芜湖上建建设有限公司。

对外辐射全国的同时,对内也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自主开发“主动式”智慧运维平台。平台能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实现系统与数据的融合。

今年5月24日,上海一建总承包的长三角示范区水乡客厅标志性建筑“方厅水院”项目正式开工。标杆项目仍在不断落地,走过70年时光,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