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民晚报:上海书城今天焕新归来 “以书为城”的设计效果是如何打磨的?

日期:2023-10-31     点击量:

新民晚报讯 暌违已久的福州路地标上海书城今天举行启用仪式,这也标志着经过近两年的更新改造,上海书城正式焕新归来、重装亮相,与期盼已久的市民如约相见。

对于福州路而言,这里曾经诞生过中国最早的近代出版机构,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1998年12月,刚开业的上海书城总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共有7层楼,经营着全国800多家出版社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品种达十余万,不仅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书刊发行中心,也是上海文化的门面担当,“买新书就去书城”曾成为很多上海市民的默契选择。

作为上海书城改造项目的总承包方,上海建工五建集团介绍,上海书城(1-7层裙房)改造项目总装修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对原建筑的部分拆除、局部加固、装修改造、外立面改造及安装工程等施工内容,由7个楼面和屋顶花园共同组成,并首次尝试在老建筑中运用街道理念,让书城拥有更艺术的气息,成为福州路文化的缩影和灵魂。

焕新归来的上海书城,建筑外立面被设计成许多册书堆积成一个巨大城市的形象,契合了“以书为城”的设计理念。书城首层开放,创造了一个为城市服务相呼应的室内文化广场,同时也是通往书城的入口,书城将变成一个象征上海的垂直微型城市,包括生活方式,城市记忆,文化社区和知识社交;三个中庭、自动扶梯与屋中屋形成垂直街道,让市民不仅可以感受书的魅力,也可以在屋中屋探索不同的文化线。

为了体现“以书为城”的设计理念,项目团队多次进行试拼装,夜间的效果则是外立面一块块铝板背后透出的光。铝板状似书脊,“封面”上有一个个孔,上面有陆家嘴“三件套”等市民熟悉的城市风景线。

项目改造设计之初,就被定位于上海第一个“碳中和铂金级文化地标改造项目”。为此,从项目中标到施工策划、施工选料、施工实施,项目团队经过一次次方案和实践的碰撞,不断细化技术方案、把控施工进度、优化施工工序,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型既有公共建筑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施工关键技术:从施工原材料入手,比选低碳绿色材料,严格把控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等新型设备或增设模块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高效运转,达到材料和设备的碳减排要求;为了提高建筑保温效果,最终选用了气凝胶无机保温膏料进行保温施工,优化特殊的节能拼缝节点,局部挑檐部位采用无热桥节点施工技术,提高建筑自身节能减碳功能;外窗采用聚氨酯型材结合三玻两腔工艺,充入惰性气体,不仅质量轻、强度高,弯曲强度高,而且导热系数低,隐含碳比常规铝合金型材低80%左右;还运用了屋顶层天窗电动遮阳强化自然采光等,共同实现既有建筑改造碳中和目标。该项目成功立项2023年上海住建委碳中和科研项目,为后续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提供绿色改造参考。

整个书城内,还研发了既有公共建筑碳中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运营状态的可视化,通过模型预测和方案优化,可以更高效、更直观、低成本地实现既有建筑未来运营中的降碳目标。在今年6月上海举办的“迈向零碳城市——碳中和建筑探索与实践论坛”首届上海碳博会上,上海书城改造项目还获得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颁发的2023年第一批“碳中和建筑铂金级认证项目(设计)”荣誉证书,提供了一份既有公共建筑碳中和改造的“上海样本”。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