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第一财经:从上博东馆、地铁到污水厂,上海建工大力布局智慧运维,“酝酿”新兴增长极

日期:2024-02-06     点击量:

2月2日,历时六年建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迎来首批观众。

由上海建工(600170.SH)承建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共设大小展厅20余个,预期每年观众接待量达500万人。这里,也是国内大型博物馆建筑、展厅、展柜、展品多维度全方位智慧运维管理的创新案例。

依托“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建投资、建材工业”五大事业群,上海建工提出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六大新兴业务,并定位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在大力布局的运维,就是建筑服务业的一个主要构成。

“运维目前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虽然还不大,但这是上海建工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的重要支点。”上海建工集团信息总监余芳强说。

目前,上海建工已形成以复杂公共建筑智慧运维为重点布局,道路桥梁养护、轨道交通维保取得重要突破,其他运营维护业务初步介入并持续向好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数字化也正成为运维的核心竞争力。

轨交维保市场在突破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

这其中,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条数20条,运营里程825公里,仅次于北京;运营车站数407个,客运量达到366107.8万人次,均为全国最高。

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扩大,维保市场也日益扩大。“一是一些设备老化需要维修,一是技术在进步,以前的技术要维修升级,一是基于当年技术条件的设计,运营中发现的问题也需要维修。”上海建工基础集团维保总经理汲亮表示,2019年以来,地铁维保业务年均增速达30%~40%。

目前,上海建工在轨道交通维保市场的布局是——基础集团承接了上海轨道交通2、6、7、8、9、12、14、16号线,共8条线路的正线及其车站的维保,还承接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捷运线、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维保任务。

一建集团则拓展了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及西安、贵阳、成都、合肥、南昌、厦门全国其他6座城市的地铁维保业务。

地铁维保的重点在于,维持设备设施的良好状态,尤其是正线区域的附属设施的稳定,保障地铁运营安全。但同时,地铁维保存在诸多难点,一是涉及土建、机电、通号、供电、车辆等多专业,且对队伍的专业性、全面化要求高;二是里程长、设备设施多、作业时间短,作业条件限制大;三是突发任务多,对队伍响应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四是维保业务难免占用市政道路、声光噪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协调难度大。

“我们实际的施工时间往往只有凌晨1点到3点半。”汲亮说。

自2013年进入地铁维保领域以来,汲亮说,公司前期主要涉及隧道钢环加固、渗漏水封堵、变电站防水等维修任务。2019年开始,上海地铁进行条线委外,也就是按照线路整体委托委外单位进行维保。近年来,车站的改造升级、增设电梯等功能提升业务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2022年,基础集团参建了2号线龙阳路垂直能力提升改造项目、6号线高架车站电扶梯改造项目等上海地铁首批电梯改造项目,自此拉开了开拓车站改造类业务的序幕。2023年又接续承建了6号线五莲路与五洲大道站、9号线洞泾站等车站综合改造工程。

截至目前,基础集团已累计完成隧道钢环加固超600环、管片纠偏近700环、车站临修改造200余座、运营线路日常维修维护达160公里,正大力推动运营线路土建结构日常维修、隧道变形纠偏加固、车站更新升级改造等业务,保障上海地铁安全运营。

从单项的维修任务到车站的综合改造,上海建工轨道交通维保业务不断延伸。与此同时,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并提出了“外地项目合同额”这一经营指标。

当前,基础集团提出,在巩固地铁运维市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轨道交通运维板块升级发展,以上海为起点,继续辐射至长三角区域,加强产业联动,促进产业链合力形成。

汲亮解释说,所谓运维板块升级,是指由维修到维保再到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委外单位按照业主单位要求自主进行线路的管理。

从产业链角度,目前基础集团正在主导构筑“运维业务+”的产业链模式,以运维业务为基础,拓展大型设备设施改造项目,拓展改扩建项目,进一步为新建工程业务承接奠定基础。比如,2020年,基础集团开拓苏州地铁维保市场,现承建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结构委外维保项目。借助运维业务,基础集团又承接并完成了苏州市首个隧道钢环加固工程,为后续承揽项目奠定了基础。

“我们走出去的一个优势在于,有一支建立多年的应急抢险队,这是被各地业主所看重的。”汲亮表示。

打造污水处理厂标杆

上海建工“十四五”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发展运营维护业务。形成以建筑智慧运维为重点,道路桥梁养护、轨道交通维保业务为突破,水务水利、生态环境、新能源相关运营业务为辅的业务发展格局;培育打造一批专业运维企业。

拓展生态环境等新兴业务的一大力作,是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这是常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处理标准最高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也是苏州地区集约化程度最高、智慧运营标准最高的水厂。

2023年9月17日,总投资约14.75亿元的洪洞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工程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16万吨。“二期工程规模8万吨/日,目前方案设计已完成,计划于2026年底投用。”上海建工投资公司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项目常务副总经理华志晖说,水厂整体建成后,将服务常熟市区约1/3的污水处理任务。

对于上海建工而言,这也是其首个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特许经营期约为30年,是建工投资公司投建运周期最长的项目。作为该项目的控股方和联合体牵头方,上海建工借此将经营业务拓展到了水务投资、厂站运营领域,实现了污水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我们秉持上海建工价值投资、品质发展的理念,以上海建工的速度、标准、专业品牌和全产业链能级,希望打造一个标杆水质净化厂,并拓展更多生态环境类的项目。”华志晖表示, 自项目立项开始,常熟洪洞水质净化厂就创出多项“之最”和“第一”。

水厂属于相对密闭的管理环境,采用的是对象化、模块化、平台化的设计方法,以实现智慧水厂靠谱、高效、智能、低成本运行。

目前,水厂已经建立了视频监控、智能预警、周界防范、人员管控、车辆管控等系统,智慧监管系统随时在线,各类数据指标实时监测。同时,在厂区的智慧运营中心,各区域的各类运营数据都会上传到智慧平台。在污水处理中心,在线监控系统发挥好“千里眼”作用,对污水厂厂区工艺参数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全面、直观地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信息。

数据显示,自一期工程正式商业运营以来,洪洞水质净化厂已累计处理污水约1391.10万吨,污泥累计产量约7846.62吨。排放水水质合格率和污泥规范化处置率均达到100%。

作为标杆项目,上海建工注重加强新能源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将洪洞水质净化厂同时打造成为绿色环保低碳的示范性项目。举措之一,是实施“光伏+污水厂”模式;举措之二,是建设尾水生态湿地。

在洪洞水质净化厂内的生反池屋顶等区域,上海建工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了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设计总装机容量1650kW,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1281吨,节约标准煤约478吨。

“污水厂的用电量大,我们用绿电保障能耗需要,通过‘水光融合’实现低碳运行。”华志晖说。目前,“光伏+污水厂”的模式,已经在常熟实现复制推广。

不仅如此,洪洞水质净化厂还利用坑塘水面、废弃河道等,配套建设了尾水生态湿地,设计处理规模16.8万吨/日。在这里,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物,实现尾水从“工程水”向“生态水”的转变。

数字化打造运维核心竞争力

在大力布局运维业务的同时,上海建工也在通过数字化打造运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余芳强解释说,以复杂公共建筑为例,由于传统运维都是使用二维图纸或台账,建筑内设备运行性能,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控制关系,以及人员体验、空间舒适性和系统状态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等,都很难描述清楚,所以传统运维模式无法实现通过快速、精细化设置系统参数使楼宇又舒适又低碳节能。

数字赋能是上海建工2024年的“四大”攻坚战役之一,目标是建设智能、集成、创新、互联的“云上建工”,打造企业版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赋能”。近日,上海建工发布数字赋能6大应用场景,包括市政设施数字设计、工艺数据链、公共建筑数字孪生智慧运维、历保建筑数字孪生平台、长三角绿色示范楼低碳智慧运维、建材科技绿色矿山等。

在公共建筑数字孪生智慧运维这一应用场景中,四建集团面向智慧城市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需求,研发了建筑智慧运维系统。该技术通过构建“人员-空间-系统”耦合的建筑数字孪生模型,数字化描述建筑各要素运行机理;然后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实现了机电系统主动式、预防性运维,空间环境精细化调控和高精度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

目前智慧运维系统已在上博东馆、上图东馆、新华医院、四建科技大厦等项目深入应用,减少建筑突发故障30%以上,显著提升建筑运维可靠性、安全性和整体效率,减少建筑运行能耗。

在长三角绿色示范楼低碳智慧运维这一应用场景中,低碳智慧运维系统是该建筑的智慧大脑,由安装集团和园林集团打造,内嵌多种AI算法,助力绿色低碳运维。系统集成了设备管理、能效管理、环境管理、安防和物业管理等应用模块;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跨系统的数据融合、智能诊断和无人值守。系统还包括数字专家库,支持重点机房智能巡检、制冷能效智能诊断、绿色建筑指标动态控制,有效提高建筑空气质量和机房能效,降低建筑运维能耗,节约运维成本。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是由上海建工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全产业链打造的绿色建筑,也是上海目前最大单体的零能耗建筑。

有数据显示,传统楼宇建筑的碳排放约占国内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22%,是社会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余芳强表示,运维又占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50%左右。因此上海建工集团在研究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建筑节能减碳技术,特别是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低碳智慧运维技术。

与此同时,上海建工也在加快打造机器人系列,以服务于勘察设计、生产加工、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

在地铁维保中,基础集团自主研发了用于隧道钢环安装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并在2022年6号线隧道收敛变形整治工程春节停运施工中实施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焊接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

汲亮表示,未来计划对机器人进行深度研发与改进,并以自动焊接机器人为基础研发智能检测机器人、智能拼装机器人、智能钻孔机器人等,以期实现整体工艺的升级革新。

在1月份举行的上海建工集团建筑机器人业务座谈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表示要打造超过50个机器人组成的产品方阵,并且做强10个爆款产品。目前,上海建工集团已经研发和应用的建筑机器人达40多种。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