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上海建工: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推动城市更新迈上新台阶

日期:2024-03-06     点击量:

2024年首个工作日,上海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以城市更新为新年开局,足见这一议题对上海的重要性。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这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去年,《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计划通过开展综合区域整体焕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历史风貌魅力重塑、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商业商务活力再造等六大行动,推动城市更新迈上新台阶。

作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领跑者,上海建工集团全方位参与其中。从参与外滩保护建筑修缮开始,从一砖一瓦、分寸之间起步,上海建工在20多年探索中保持突破,不断夯实不同领域的城市更新能力,造就许多城市地标,从花园洋房到产业园区,从住宅到公园,从商场到酒店,从地上建筑转向地下管线,并从上海走向全国。

截至目前,上海建工城市更新项目在手合同额已超过千亿元,2023年度营业收入达到330亿元。“上海建工是城市更新的实践者、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从供给侧来看,我们服务城市更新,需要不断培育自身能力,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进步,来适应各种城市更新的需要。”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说。

更高层次的城市更新,强调高质量、高品质、可持续。在杭迎伟看来,上海建工要持续努力培育城市更新的专家品牌和专业化团队。精细化施工和管理是做好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础,“螺蛳壳里做道场”,依靠的是一流的施工和管理能力;持续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实践应用,推广建筑机器人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实践应用;更好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打造“红色文化+建工建造”“海派文化+建工建造”“江南文化+建工建造”代表作。

技术引领 助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2023年年初,以“两旧一村”为主体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被列入上海城市更新六大行动。这是上海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也是上海建工涉足最早、探索最多的城市更新板块。

在过去20多年里,上海建工相继承担曹路、康桥、周康航、惠南、杨浦228街坊等一大批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项目,服务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支撑企业在“两旧一村”改造中走深走实的是技术创新。在探索不同类型居住类更新试点中,提炼总结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造工艺,踏平了横亘在前的技术门槛。

城市更新本质上是功能的提升转化,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人民城市的需要。张园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在正在建设中的张园东区,上海建工引入平移技术、建筑机器人、逆作法,依靠技术进步、装备进步,在保护张园地上建筑的同时建设地下空间,实现从居住功能到商办综合功能的转换。

黄浦区露香园二期内保留历史建筑“开明里”,在平移中采用“大型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整体(车载)平移与结构安全状况分析及控制技术”,并开发基于BIM模型轻量化技术的“损伤立帖式砖木结构顶升平移工程的监测、诊断、管控一体化软件平台”。

华兴新城养护院改扩建项目涉及结构置换、结构加固、装饰装修等,通过合理的技术安排,充分发挥旧建筑价值,最终提高改扩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还顺利加装了电梯。在桃园新村旧住房综合改造,对建筑单体进行整修,解决屋面渗漏及外立面空鼓渗漏隐患,同时通过对小区室外景观美化设计,增加公共设施,保留这一上海住宅设计改革试点的光彩活力。

同时创新模式,以更有效的形式参与其中,从最早的建造施工,到把建造施工和投资能力进行深度融合。海玥黄浦源(黄浦新昌路项目)由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引入旗下7家单位共同参与,在改善民生、保护风貌肌理的同时,为城市空间做增量,提升区域形象和城市界面。

创新工艺 助力公共空间设施优化

公园绿地、街区景观、道路配套……在上海,把经济价值极高的地块用于民生福祉,为人民提供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设施,除了克服“寸土寸金”的诱惑,还要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瓶颈。为了破除“尴尬”,上海建工从设计到施工全链条参与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大型自来水厂长桥水厂,近期在原址实现迭代升级。传统水厂升级换代需要扩建动迁,上海建工利用数字化手段,最大化集约利用土地,将长桥水厂在原址进行深度处理改造,实现服务能级提升和复合化,满足人们对更高水质的需求。

随着城市更新提速,市政管网扩建、海绵城市建设等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将释放大量的建设任务,数字化微扰动压入式沉井工艺(DMPC)相较地墙工艺,具有场地需求小、造价低、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等优势。上海建工在参与合流污水一期复线工程时,使用自主开发的DMPC工艺,实现此项技术在上海中心城区敏感环境工况下的首次成功应用。承建的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工程试验段,探索建设韧性城市中的超级调蓄管廊,地下施工有极高难度;承建的和平公园改造项目,探索破墙透绿和公园海绵化建设。

在公共建筑领域,上海建工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改造项目中,采用多种创新施工方法,解决了新旧、临时机电系统管线施工,不停业状况下的系统切换,对部分机电管线进行装配化施工等技术难题。

在基础设施领域,上海建工以设计或EPC总承包的方式参与到杨树浦水厂、苏州河桥梁综合提升工程、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工程、南昌路美丽街区更新项目、虹口区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工程EPC等项目中,迅速成为主力军。在道路合杆整治工程上,承担全市约60%的项目;北外滩北苏州路、苏州河桥梁综合提升、杨树浦水厂等三个工程,都曾经见证了上海百年近代工业发展,是举足轻重的标杆项目。同时,以匠人精神传承接续,参与30多年前参与设计建造的内环高架工程,进行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改造后的高架道路设施和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更有效满足市民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

城市更新是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进行探索。随着技术能级提升,上海建工参与的城市更新业务领域拓宽走深。在彭越浦泵站工程、陆家嘴焕彩水环品质提升工程、轨道交通3/4号线信号系统更新改造工程机房环境配套改造工程、静安区固体废弃物流转中心更新等项目中,同样活跃着上海建工的身影。

匠心耕耘 助力历史风貌魅力重塑

历史风貌是观察一座城市的城市更新水平最直接的窗口。一边是文脉保护,一边是功能再造,如何平衡二者关系?上海建工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传承匠心,以技术引领精耕细作。

老建筑形态千差万别,在修缮中各有各的“难”。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建设企业,在面对老建筑时,也不能秉承传统大开大合的盖新楼思路,而是要细心、耐心,以及有精耕细作的能力。

2023年的倒数第二天,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工程(老市府大楼)外立面正式亮灯。夜幕降临,大楼在灯光映照下分外雅致,再现华美风姿。作为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中的先行启动项目,老市府大楼意义重大。上海建工量身定制修缮方案,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在原有设计图纸上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围合型建筑,没有缺口,与目前大楼的实际面貌并不相同。上海建工在对项目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新建一座钢框架的环形建筑与原外围的老大楼连接,补上缺口,圆了百年“围合”之梦。

在汉口路110号中南大楼修缮中,上海建工慎重对待保护建筑的现今状况,包括历史缺失与不同时期改扩建遗留下的痕迹,根据历年使用后历史材料的不同状态,采取了不同的修缮策略。在北外滩地区,上海建工借力数字化技术,让世界会客厅项目中的百年仓库,从外观到细节精准再现历史风貌,包括46万块老砖头在内,近80%的历史元素得以重新利用。

雷士德工学院修缮工程被选入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其修缮工艺尤为精湛。项目团队坚持“整体性、真实性、可识别性、可逆性、最小干预、可持续性”的保护修缮原则,联合设计院根据模型计算分析结果对外墙、梁、板等结构进行加固,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凭借精工细作的耐心、一丝不苟的细心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心,运用传统工艺和数字建模相结合的手段,原汁原味保留历史信息。

海鸥饭店改建工程所在区位特殊,被文保建筑、保护建筑和防汛墙包围,牵一发而动全身,建工团队引入“基坑顺逆做结合施工技术”“临水深基坑施工期间苏闸及防汛墙的保护和处置技术”以及“BIM辅助施工”,通过精心策划及精细施工组织,最终达到良好的改建实施效果。在上海科技馆大修工程中,团队把13个常设展区、影院、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升级,利用三维技术对建筑进行数字化修复,提高修复的准确性和效率,成为展馆运行20多年后迎来的首次最大规模系统化更新。

借助先进建造工艺,新地标成为激活区域活力的一个个节点。南京东路179号街坊(“外滩·中央”项目)则采用现代技术在内街顶部打造一座玻璃穹顶,吸引众多游客市民前去打卡。

依靠成套精细工艺,上海建工屡获殊荣。华东医院南楼整体修缮改造工程通过保护性修缮,延续建筑的历史风脉、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与新的设备有机结合,荣获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铂金奖、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在修缮过程中,南楼被顶升抬高了1.2米,是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文保建筑整体顶升工程。

保护历史建筑最重要的一环是“活化”。河滨大楼修缮项目中,项目团队除了重现大楼艺术派的历史风貌,提升居民生活居住条件,还在历史空间中植入新的艺术和人文风尚,打造全新的河滨会客厅。在上海船厂改建项目中,项目团队提出了球形风口、老船厂动力管道连接改造为剧场新风系统送风管等操作方法,既保留了原有老厂房的工业底蕴,又提升了建筑的现代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降低干扰 助力商业商务活力再造

商业商务活力再造,也是上海城市更新重点,事关“一升一降”。只有不断提升修缮、保护、更新建筑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才能让城市更新的效果更佳;只有不断降低工程产生的噪音、扬尘等,才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人流量密集的中心城区,大范围城市更新需要精密的施工管理,从而达到不停业的目标。莲花路商业广场城市更新项目是国内首个结合城市更新对地铁车站进行不停运复合利用的改造项目,项目团队将城市商业改造与轨道交通紧密结合,克服施工过程地铁公交不停运、周边环境复杂、人流导向穿越施工区等困难。

结合建筑行业绿色化、低碳化趋势,上海建工通过城市更新让许多老商场、酒店成功迭代升级。锦沧文华广场绿色改建项目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重点地标项目,上海建工在这里大胆创新,国内首例高层建筑结构置换与地下空间增层扩容同步实施案例由此而来。上海书城改造则融入绿色低碳的顶层规划,成为上海市第一个碳中和铂金级文化地标改造项目。

作为“城市更新专业实践者”,上海建工依托技术创新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建造优势,积极探索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完美诠释了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整体改建项目“超级社区能量场”的定位。在南京西路商圈,对威海路500号实现商业体改造,引入五星级酒店和高端现代化商办综合体。

发挥优势 助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产业园区如何为青年人才解决商业、交通、居住配套,实现园区功能复合,是城市更新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未来城市的产业空间,如何实现职住平衡、产生融合?来看建工实践。

在徐汇区钦州北路以南、桂果路以东,漕河泾元创未来中心项目正处于建设进行时。30米高的塔吊下方,主楼的地上结构已经向上“生长”到近20米,建成后将与周边大楼相呼应,成为漕河泾北门户未来创新高地。

2023年,上海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漕河泾元创未来中心被视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标杆之一,探索超大城市产业园区更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上海产业园区成百上千,虽然情况不尽相同,但无不以集约型、高质量为核心,上海建工充分发挥超大型建筑、综合体建造优势,助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在元创未来中心项目中,上海建工参与科研地块打造区域地标性高品质园区,产品类型主要为超高层办公,引导全球知名行业龙头企业进驻;文体地块定位文体属性场馆,用于满足市民健身、学习、休憩、社交、展览、购物等多元化个性需求。

在临港南桥创新智造产业园项目中,参与打造以生产为主的多层和单层标准厂房、1栋研发综合楼,并配套食堂和宿舍,助力奉贤区“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引擎驱动战略,重点引进美丽健康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配件产业。

上海建工将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塑造“工程师气质”、强化“国家队意识”、培育“服务商文化”、弘扬“奋斗者精神”,在城市更新这条路上走深走实,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