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观新闻:北横通道、南浦大桥……都出自TA之手!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成为路桥行业一流

日期:2024-09-12     点击量:

今年,上海市政总院迎来七十周年华诞。

市政总院的历史,是一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史诗。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市政总院的设计师们便怀揣梦想和信念,用画笔在绘图板上绘出一幅幅蓝图,蓝图又变为现实中的一座座工程,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繁荣和发展提供保障。

这个过程中,市政总院给自己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不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精英人才,更孕育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领先地位的强势专业。站在70年的新起点,回顾总院的来时路,感悟总院人的精神,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8月2日和8月22日,对上海而言,都是特殊的日子。

8月2日,历经十年建设,北横通道正式通车。它是上海第二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目前世界最长的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

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年之际,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老人心心念念的两座上海的大桥的身上,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

从越江大桥到北横通道,中间跨越30多年,却被一条特殊的纽带连接着——它们出自同一家老牌设计院——上海市政总院之手。

世代接续、承前启后、破旧立新,走过这30多年的漫漫长路,市政总院从当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成为了行业第一。


开先河敢啃硬骨头

北横通道全长19.1公里,是上海中心城“三横三纵”骨架性主干路网中收尾的苍劲一“横”,凝结了三代市政总院人的智慧结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市政总院道路专业专家便提出立体扩容设想,前瞻性地进行规划预留,以解决城市人口逐步增加、地面交通日趋饱和所带来的拥堵问题。虽然当年不具备建设条件,但是设计师们敢开先河、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薪火相传,成为道路专业跻身一流的基石。

回过头看,上海交通面貌得以改善,市政总院作为国内最早设立道路专业的设计院所,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解决严重拥堵问题,在国内没有现成高架道路设计经验可供借鉴的条件下,市政总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详实数据、合理方案说服外国专家,创新设计出“中国高架第一环”——内环高架,从外滩到虹桥机场的行车时间从两个半小时缩减至40分钟。

此后,市政总院又主导规划设计了中环高架、南北高架、共和新路高架等上海主要快速道路。每一段高架道路都凝结着市政总院设计师们创新的理念。中环高架采用的“地面快速路+两侧辅道”“高架快速路+地面道路”“地道快速路+地面道路”三种方式,在当时的快速路道路建设中均为首创设计,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考虑了经济效益。

凭借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尖端的技术实力,和一个个叫得响的作品,市政总院道路专业名声鹊起,影响力已辐射到全国各地。它成为国内多项道路交通专业重大科研和咨询的主承体,广东、河南、天津、昆明等地都有他们主导规划设计的高速公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田”字形快速路网全长约46.5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南北贯通、东西畅达。这是一条汇聚上海智慧的道路,设计方市政总院让乌鲁木齐全市的交通通行能力至少提升了30%。

目前,市政总院道路专业设计范围已经扩大,从城市道路、公路等延伸至高等级道路、大型立交、特种道路以及大型越江设施的设计,从而满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道路等级要求越来越高、道路功能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以北横通道为例,其设计理念不断优化,从上世纪80年代按照全高架方案进行规划预留,到如今全线近80%路段转入地下,体现了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理念中“大型市政设施向地下要空间,创新求质、以智提质”的卓越追求。创新采用小客车专用道路的技术标准,不仅有效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满足90%以上的城市车辆通行需求,也使得北横通道的施工难度、施工风险和投资明显降低。

又如,汽车试验场、赛车场等特种道路设计,已经成为市政总院道路专业的优势产品,完成了一大批汽车试验场的设计咨询,以及无人驾驶试验场地设计,在特种道路设计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勇闯禁区破“天堑”

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黄浦江上造大桥的进展,曾三顾大桥、两次题名。对上海人而言,越江大桥有着别样意义,它们不仅终结了上海人过江交通不便的历史,而且为浦东开发开放插上了翅膀。

具有时代意义的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斜拉桥;杨浦大桥是建成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斜拉桥;卢浦大桥再次创新,是世界上世界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上海长江大桥,主桥为730米跨径的斜拉桥,引桥为105米跨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目光由江入海,东海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开启了中国桥梁从江河走向海洋的新篇章……

这些大桥都出自市政总院桥梁专业专家之手。一座桥往往能改变一座城,在上海的城市发展中,大桥扮演的角色分量总是沉甸甸的。如今,市政总院从上海走向全国,由其设计的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彻底打通了城区北部的黄河“天堑”。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是济南市的重大工程,市政总院桥梁专业团队在总工程师邵长宇的带领下,短时间内解决了跨黄河桥梁的线位、布跨、公轨合建、慢行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出了创三项“世界之最”的设计方案——跨黄主桥、北岸跨堤桥创下两个世界同类桥型跨度最大,其中主桥采用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双主跨跨径428米;世界桥面最宽的特大钢箱梁桥, 桥梁断面采用公轨合建+慢行跨河,主桥全宽61.7米。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交通跨海通道,跨越我国南部伶仃洋海域,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改变了香港与澳门、珠海间主要依靠船运的交通方式,构建了便捷的公路通道。而这项世纪工程,则是由市政总院承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施工咨询工作。

已走过70年风雨的市政总院桥梁专业,始终坚持用先进技术引领设计,创造出数不清的高质量设计作品,桥梁专业涉及强风强震、复杂地质等多种建设条件,完成了一大批超大型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和跨海大桥设计,屡创世界第一,拥有一大批国际先进与领先的科技成果,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全国优秀设计等奖项。

近年来,市政总院桥梁专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结合时代要求和城市发展新需求,不断迭代设计理念。

随着“城市更新”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热点,许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建设的大城市桥梁,都进入了“更新”的范畴。桥梁专业抓住机遇,用“微创手术”般的技术方法,“抓症结,出实招,改痛点”,打造更适合“城市体质”的更新建设。

如上海外环西段提升改造,桥梁专家们创新采用了“结构形式抬升、交通功能提升、路网配套衔接、环境景观升级”,完成从城市“边缘交通环线”向城市“内部交通动脉”的重大转变。抬升后,创口小、精度高、恢复快,外环路网整体运行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预制装配绿色建造技术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缜密的研究与验证,市政总院先后设计建成了上海S7公路、南昌洪都大道、龙东大道、两港大道、S3公路等一批典型的预制装配桥梁工程。

其中,S7公路是国内首个设计阶段就采用桥梁全预制拼装技术的工程,是上海市交通建设装配式技术试点项目,也是在桥梁预制拼装技术领域应用最全面的项目。除承台和铺装外,所有的桥梁构件均采用预制拼装技术进行施工,桥梁工程预制装配率达到95%。S7公路工程获得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在超宽盖梁、桥台、地面小桥等领域填补预制拼装技术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月30日,新疆首座装配式桥梁——乌鲁木齐东进场高架道路工程(河滩路至北京路)正式通车。市政总院在这项现代化交通工程中,承担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为了在施工周期短且施工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证工程进度,总院人研发高烈度区桥梁预制装配升级版技术,采用新一代桥梁装配式技术,装配化率高达90%,还搭建了基于BIM 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大幅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综合交通服务高质量发展

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是对一家设计院综合实力的重大考验,它要求设计院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复杂空间布局、大型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环保可持续发展、沟通协调以及创新前瞻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了建设黄金期,建设理念、规模和功能都不断提升,从传统的“站”向“站城一体化”转变。交通枢纽已不仅是出行时“途径”的中转地,而更多成为出行的“到发”地、生活娱乐、商业经济的活力中心。

拥有70年专业积淀的市政总院,把握历史机遇,聚焦综合交通学科,深化布局枢纽规划设计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当前聚焦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规划及路网规划、综合交通廊道和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承担国内多项大型机场综合枢纽、高铁枢纽的规划及工程设计,有力支撑起上海“交通强市”建设,助力我国城市交通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如今,在东海之滨,被称为“虹桥枢纽2.0版”的“东方枢纽”正在悄然崛起,由市政总院参与的这座集多种现代化交通功能于一身的新时代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申城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围绕“一个新标杆、两个转型、三个一体化”要求,市政总院综合交通板块组建“最强”团队,开展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规划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聚焦站场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一体化,总院设计团队高质量构建多个“子系统”。包括构建空铁联运轨道系统、车行系统和行李转运系统,服务长三角旅客从上海东站直接进入浦东机场;以及快进快出、南北互联、客货兼用的集疏运系统,服务高端、高时效的空铁物流系统等。

“我们在充分借鉴虹桥枢纽和国内外大型枢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面向未来,以旅客优质体验感为目标,以多模式绿色交通为主体,构建了站场城融合、空铁一体、换乘便捷、快速集散、灵活调剂、数字智慧的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市政总院专业总工程师刘艺说。

此外,市政总院还承担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机场T3航站楼枢纽和杭州西站等综合交通枢纽标杆项目设计。同时,打造从“地上”到“地下”的复合交通廊道新模式,包括上海共和新路高架道路工程,这是由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共和新路高架道路及地面道路组成“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工程;通过集约化利用城市下方空间资源,完成了上海浦东大道地道与轨道交通14号线一体化工程,为全国树立新标杆。

结合交通数字化转型,市政总院提前规划布局智慧交通综合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理论,建设实时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化综合交通系统,实现交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交通运输更加安全有序、高效环保。在上海延安路71路中运量工程中,设计团队通过深入技术调研,采用了专用道信号优先、运营管理等技术创新,在“一增一减”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让智慧赋能公共交通。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