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民晚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要“握指成拳”

日期:2025-03-25     点击量: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上海如何积极作为、更好推进“五个中心”建设?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杭迎伟在发言时,提出了3方面思考建议。

“握指成拳” 融合发展

经济能级提升,金融提供支撑,贸易扩展市场,航运保障物流,科技注入动能……在杭迎伟看来,上海“五个中心”功能互为机遇、互为供给、互为支撑、互为动力。近年来,上海“五个中心”从单项功能来看已经达到全球前列。要在更高水平上继续推进,应加强政策联动,持续深化央地联动、部市联动、跨中心协同和动态评估机制,保障“五个中心”顶层设计、制度供给和政策取向一致性。

此外,应促进生态循环,优化资本、技术、数据和人才等要素配置,推动“创新—生产—流通—服务”的全链条循环;应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数字化标杆城市,强化国际规则影响力等。由此,推动“五个中心”形成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循环、高标准开放、高能级发展的递进逻辑。

构建专业服务体系

杭迎伟发现,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面临一个共性问题:硬件水平已位居全球城市前列,但在专业服务业等软件建设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专业服务业愈发成为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要聚焦重点产业构建专业服务体系。一方面,围绕“五个中心”建设交叉领域,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数字金融、科技法律、专业会计、咨询评级、评估与投后管理等交叉服务业,更好发挥“五个中心”建设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要聚焦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进一步构建“技术赋能+专业协同+生态支撑”的服务体系。

锻“智慧绿色”长板

杭迎伟认为,在“五个中心”里,航运中心融通其他各个中心,门户枢纽功能任务落地更为具象,可以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引领带动的作用、先行先试的作用。因此,要持续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地位,全面跃升国际航运中心能级。

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瞩目成就: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排名分别升至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跻身全球前列,航运枢纽功能持续增强。目前,洋山港、浦东机场四期、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都在全力推进、加快建设。

杭迎伟认为,航运中心智慧化、绿色化等方向已成为突出优势,应持续锻“智慧绿色”长板,加快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等建设提升。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