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文汇报:哈达系在森嘎村新民居上, 上海承担整村重建的126栋民居已全部封顶

日期:2025-09-10     点击量:

7月1日,西藏定日县森嘎村震后重建的工地上,涌入了一大批村民。藏族老阿妈们一手拎着暖水壶,一手拿着成打的纸杯,只要见到一位工人,就赶紧倒一杯甜茶递上。还有的老阿妈拎着塞得满满的塑料袋,袋子里有面包、蛋糕、萨其马。你只要站在她面前,无需开口说话,她当即就会敞开袋子任你挑选。

那些上海建工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或者其他穿着西装和衬衫的,只要没有穿着当地人的藏袍,没有在忙着干活,脖子上就会被披上哈达,一条又一条。这还不够,就连建筑物外围的脚手架上也被系上了一条又一条的哈达。

这是一场特殊的仪式,属于森嘎村村民,也属于震后重建项目的上海建设者们。




村民:房子封顶了,那必须得大办

森嘎村是西藏定日县长所乡人口最多的村子,也是年初6.8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村子。震后,上海承担了森嘎村的整村重建。截至目前,森嘎村重建的126栋民居已经全部封顶。

当地有个风俗,房子建好封顶,一定要办一个仪式。然而,森嘎村重建期间,整个区域都被封闭得严严实实。

上海建工项目负责人庄亦农说:“施工期间,我们严格禁止村民进入工地,这涉及安全问题。”所以,七月之前,封顶仪式一直没办成。然而,老百姓却惦记着,因为那里面就是自己未来的家。媒体上总在说森嘎村的重建进展,村民们也知道上海的建设质量没得说,但就是想进去看一看,心痒得很。

7月1日是党的生日,上海建工集团和当地举办党建联建活动,顺便也是给当地老百姓补上了一个封顶仪式。为了迎接村民的到来,庄亦农说:“前一天,我们连夜把广场上的架子和障碍物拆掉了。”

后续,村民们将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通过分类抓阄来确定自己的新房子。也就是说,直到现在,他们还不确切知道自己的新房有多少面积、具体在什么位置,但这丝毫不影响村民们来一睹新房的热情。


上海建工:做一步想三步,精打细算

长所乡党委书记次仁旺堆已是庄亦农的朋友。在他的印象中,上海朋友的特点就是干字当头:“做事情从不拖拉。和他们合作,定下来什么,第二天就开工,整完了就完了,爽爽快快的嘛!”

“干”的背后是精打细算。工程有标准、进度有要求,不算是不行的。比如,上海建工3月底在森嘎村搭建了一座混凝土搅拌站。单论这个事,没什么难的。庄亦农说:“我们前期调研发现,整个定日县只有一座商用混凝土搅拌站,一旦所有受灾村庄都开始动工,供应很可能会紧缺。”因此,森嘎村震后重建,首先就要建造一座混凝土搅拌站,否则难以保证后续的工程进度。做一步、想三步,这是最难、也最体现上海特色的地方。

森嘎村的民居虽然已经全部结构封顶,但工程要继续推进下去。眼下,内部开始砌墙,砌墙进度已经过半,最终要等水电全部到位、墙壁刷好大白,才会将新房子交给当地村民。记者在现场看到,民居的外部开始上涂料,进行藏式绘画的墙花装饰。泥瓦匠提着涂料桶和刷子爬上爬下,有的在批墙,有的在绘画。有几栋建设进度快的房子,已经初露样貌:外墙是在高原阳光下闪耀的白,墙花是藏式风情浓郁繁复的红。


重建工作是使命更是骄傲

在工地上,记者还注意到新建的公共设施。一块小小的人工草皮足球场,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分外鲜艳。庄亦农告诉记者,足球场、篮球场、村史馆、感恩广场等公共设施,都已接近竣工。很多设施来自包括上海在内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比如运动设施是上海申花俱乐部捐助的,还有一些捐赠来自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森嘎村的重建,凝聚了沪藏两地人民的情感。除了上海建工的建筑工人外,当地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当地劳动力,光是来自森嘎村的小工人数就有五六十人。机械操作(包括车队司机)基本上每天约50人次,小工每天约50人次,另外还有专门画藏式墙花的。森嘎村的青壮年纷纷来工地上干活,这是他们自己未来的新家,他们更想对建造进度有更直观的了解。

对于上海建工的队伍,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是使命,更是骄傲。庄亦农如数家珍:“目前工程量完成了70%到75%,但是剩下的部分是更细致更繁难的部分。我们对最终呈现的结果有信心。这些重建的新房子里,面板用的都是牌子货!”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