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交流

创新交响曲——记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团队

日期:2013-05-06     点击量:

2013-5-5    中国企业党建网

 

        作者:丁宇 秦豪 静珏  
 
        引子:
        凝聚力量,在创新发展中、在艰辛的奋斗中抵达梦想的新高度,实现新目标,这是上安人的夙愿。历时三载,《短管-法兰及管-管件焊接专机研发及应用技术》获得成功,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收获。
        科技创新成就了企业的辉煌
        近年来,上安公司坚定不移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技术创新之路,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在企业规模迅速发展的今天,在风险和挑战面前,上安公司着重提出了在企业发展中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及实现六个转型目标。公司领导班子尤其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科技投入,使核心技术日臻完善,技术难题逐步突破,科技成果日益丰厚,而《短管-法兰及管-管件接专机》成果成为了公司科技创新中的奇葩之一。
        短管-法兰及管-管件焊接专机技术创新团队,在这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道路上,敢于直面困难、勤于思考,不气馁、不放弃,坚定信心,勇于奉献,凝聚共识,攀登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这支团队,倡导专业精神与责任感,尤其可贵的还在于“精、气、神”的升华。
        这支团队,在创新中不断自我完善,在创新中不断寻找新的出路,依靠创新提升管理、形成核心技术能力、赢得效益,为企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本报特刊登长篇通讯《创新交响曲》,让我们共同学习这支优秀团队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鼓励更多的团队,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和百折不回的坚韧,去奋斗创新,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才能抵达梦想的新高度。
        2011年7月16日,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世人瞩目,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以一场“水的礼赞”盛大揭幕。“梦在东方的海上/向世界激情绽放/一波一波的碧浪/推动着生命向前闯/梦在东方的海上/向无边无际天地出发/Round and Round(不停地)/游向心中挚爱与渴望……”一支世游赛的主题曲,萦绕在“海上皇冠”的上空,也萦绕在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总经理谢骏和他的团队成员的心上。
        因为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工程中,渗透着他们的智慧和梦想;因为在这首充满激情的主题曲中,融入了他们创新的交响……
        求索:一个创新思路
        让时光回溯到2010年年初,一个“以‘调结构、促转型、强基础’为重点,着力推进‘六个转型’”的工作要求,在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党政工作会议上得以明确,同时确立的是一个年度文化培育的主题:“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方式”。
        其实,近年来,第一工程公司始终紧紧围绕工程项目生产实际,进行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推广“四新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获得的各类创新成果可圈可点,其中,高速磁悬浮轨道梁制作技术、辰山植物园温室超大异形铝合金网壳结构展览温室机电安装技术、中国馆冰蓄冷、不锈钢卡凸式连接技术等项目获得科技创新成果奖。那么,为什么还要特别强调有针对性地创建学习型团队呢?答案十分简单,回头去看看这些年来公司发展的轨迹,然后把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在企业的进步中,科技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工程公司的焊接主管、高级工程师李瑜燃就是在这种认识中增强了创新意识的。焊接技术是关键的施工技术之一,其进度影响到计划的工期,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其效率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造周期和建造成本。在大型工程的机电安装过程中,按照传统的做法,大量的管道制品都依靠人工切割下料、坡口、手工焊条电弧焊接完成,但是,随着业主对工程工期、焊接质量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加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和施工的需要。若是要提升大型民用工程机房管道安装质量和工作效率,那么,推行先进的焊接设备和工艺,全面实现管道预制、焊接自动化,就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必须直面的当前课题。
        李瑜燃之所以要想到“当前”二字,是因为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机房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确实近在眼前,而且“8月至9月间机房调试,11月间正式运行”的计划工期是铁定的。因此,当“能不能就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开展机房管道预制加工自动焊接的试点项目”这个念头冒出来的一瞬间,他为自己的“大胆”而感到吃惊了。首先,你面对的是一个世界关注的重大工程,其中的如何一个差错都不能允许;再说,在此之前,有人已经在机房管道预制加工自动焊接上作过尝试,效果并不理想,难道你就不怕重蹈覆辙吗?李瑜燃终于没有放弃。
        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当他打电话征询总公司技术中心领导的意见时,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总公司技术中心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使该项目茁壮成长。
        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当他与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朱跃忠进行深度沟通时,朱跃忠的第一句话就是“真是到了该做这桩事的时候了”。
        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当他向工程公司总经理谢骏汇报这一想法后,谢骏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去做,我支持”,不过,在末了还加了一句,“不会一帆风顺,但要一往无前。”此时,已经临近2010年春节。
        集聚:一个技术创新团队
        经过多家调研、考察,工程公司技术团队确定了自动焊机的研发方向,最总决定与北京中电华强公司进行合作研发。
        2010年的春节,对于渴望在自动焊设备上实现突破的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殚精竭虑的春节。春节刚过,上班的第二天,由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朱跃忠、工程公司设备主管千应洪和工程公司焊接主管李瑜燃等组成的技术团队,就匆匆赶去北京,去确定技术和设备方案,去草拟技术协议。在北京的两天,除了商谈还是商谈,即使在前往机场搭机返回的当口,还在敲定设备交货的最后期限:5月19日。因为制造方始终认为,不到三个月,时间上太紧,而技术团队则是始终坚持:时不我待。
        时不我待!就在他们赶去北京商谈自动焊设备设计、制作、改进一应事项的两天里,第一工程公司的领导班子也已经进入运筹帷幄阶段:作为一个涉及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项目,首先要报请总公司立项;然后,要成立一个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协调、各部门负责人配合实施的管理团队;再次,要制定一个涵盖“人、机、料、法、环”的清单式管理方案,落实到人,过程问责;而紧紧围绕的只有一个目标:创造优异成绩,迎接上海市机电安装观摩活动。
        当然,再先进的机器也必须由人来操纵,自动焊设备也同样如此,数控设备进场后,要设定参数,要进行调试,还要随时纠正偏差,保证在10天里完成调控,6月初投入应用,因此选择高素质的焊工来担当重任同样也迫在眉睫。几经斟酌,焊工人选终于确定:由张雄伟担任自动焊负责人,他是焊工出身,又是劳模,可以体现劳模效应;由唐志刚具体负责实施自动焊,他自1990年安装技校毕业后就做焊工,后来又去日本从事过民用工程焊接,现在是高级技师,应该发挥一技之长;还有王军、闵桃泉、刘东三人,也都是焊接领域的一把好手,刘东也是高级技师,好钢用在刀刃上自在理中。尽管他们现在都在不同的工程管理岗位上,对于重新回到操作岗位上来,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是,为了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相信他们会义不容辞的。2011年4月,唐志刚、王军、闵桃泉、刘东等人,肩负着整个公司的期望,先期去到北京接受培训。一个技术创新团队集聚起来而且行动起来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那期待中的东风果真会是化雨的东风吗?这些日子来的所有压力,仿佛一下子都集中在最后的等待之中了……日后,说起那段岁月,大家只用了“刻骨铭心”四个字。但这四个字中,包含了多少内容啊!在总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在公司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所有的阻力、压力,最终都变成了合力、动力。
        见证:一个成功时刻
        作为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机房管道安装工程的项目经理,在得知要进行自动焊试点后,翁一平就有了他的担忧:工程的工期原本就不宽松,现在来试点管道预制加工自动焊接,不管怎么说,难免会对正常的秩序造成影响;再说了,自动焊操作是否方便、速度是否比手工焊快、焊接质量又是否有保证,一切都是未知数,谁的心里也没有底,如果只是热闹一阵子,岂不是多出来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假如不是怕影响工期,他可是从心底里希望自动焊试焊成功的,那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对手工操作技能的依赖,实现绿色施工、文明施工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但是,不是“假如”,在管道预制加工自动焊接试点现场会上,工程公司总经理谢骏把话说得斩钉截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绝不模棱两可,坚决用,无条件服从!”翁一平当然服从大局,他当场作出了一个决定:先辟出一块预制场地,现场调试,现场试焊,然后进行无损检测和压力试验。
        也许,在这里我们无须去细述自动焊机如何进场,如何调试,如何利用废料进行试焊,如何把常规试验的16公斤水压提高到25公斤,如何对焊缝拍片鉴定,如何开展工艺评定,我们就让更多的领导和专家来共同见证这一成功的时刻。
        2010年9月28日,上海市机电安装观摩活动主会场在东方体育中心进行,1500名与会者观摩了自动焊加工场、冷冻机房、变电所等观摩区。这是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自动焊接技术试点和应用的第一个工程,机房管道自动化焊接作为整个项目的观摩亮点在观摩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并受到一致好评。市质监总站的领导对东方体育中心工程机电安装质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向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颁发了“2010年观摩工程奖牌”。
        这块奖牌名至实归。在东方体育中心项目,上海安装第一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团队运用短管法兰自动焊机,以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手工焊两个半月的工作量。在冷冻机房的管道焊接中,焊接了大量的短管、法兰、大小头、弯头等管件焊口,自动焊接的管线达到1600多米,占机房管线总量的77.5%;自动焊口665个,占机房配管总量的73%以上,自动焊接的焊口合格率为100%。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动焊接有效地减少了焊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动火点,减少了烟尘、弧光,实现了民用工程施工现场管道焊接的质的飞跃。
        在观摩现场,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永明兴奋地说:这项工作大有作为,为工程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应大力推广。
        在创新中自我完善,在创新中寻找新的突破,在今年召开的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总经理徐建东也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科技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展示:一个广阔前景
        机电安装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短管-法兰及管-管件焊接专机的成功应用引人注目:《短管-法兰及管-管件焊接专机》、《自定心管道支撑滚轮托架》分别在2012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NZFG630*30短管-法兰及管-管件焊接专机焊接操作工艺规程》获得发布;《提高东方体育中心能源中心管道焊接质量》在上海市工程建设QC成果发布会上发布,获上海市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工程也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白玉兰奖”、上海市“申安杯”优质安装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
短管-法兰及管-管件焊接专机的成功推广同样引人注目:2010年底,天津北洋园体育中心项目冷冻机房90%的管线通过自动化焊接专机焊接预制加工,最终使得暖通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提前15天完成,北洋园体育中心工程成为了上海建工第一个获得“金奖海河杯”和“结构海河杯”工程,还被天津市推荐为观摩样板工程;在2011年至2012年间,上海中山医院项目通过焊接专机完成大批量的空调水管线预制焊接,取得焊接质量免检资格;南京世贸、重庆九龙仓、上海新江湾城项目,在投标洽谈中,企业拥有的自动化焊接专机和管道预制加工技术就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在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团队的精益求精更加引人注目:他们对焊接专机的法兰焊接焊缝角度、控制箱位置、动力头夹紧装置,提出了改进意见,时至2012年10月,由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参与设计的第二代自动化焊接专机投入使用,作为世界顶级的焊接产品交流平台,第十八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组委会随即向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发来了邀请函……
        “梦在东方的海上/向世界激情绽放/一波一波的碧浪/推动着生命向前闯……”上海建工安装第一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团队从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出发,充满激情地奏响了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一个新时代的创新交响曲,这支创新交响曲的主题无比鲜明——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时代的交响曲,创新更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上海建工集团统稿:孟好转 刊头书法:周永弟)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