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党建网 2013-5-14
去年以来,上海建工材料公司机运站参与了29项上海市重点实事工程的泵送任务,共泵送混凝土271万方,比2011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劳务工的不懈努力。为此,机运站党支部视劳务人员为兄弟,情同手足,实施全方位关爱,进一步释放这支队伍的能量。 “劳务工兄弟”,是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机运站现有190余名员工,其中85%以上都是来自外省市的劳动务工人员。一提到这些劳务工,辛明华站长总是不自觉地滑过“兄弟”两个字,在他看来,“劳务工”和“兄弟”,本来就是一回事。这些劳务工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在他们的家乡,只要凑出万把块钱就能办一个小企业,而一辆四、五百万的泵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机运站不但把泵车放心的交给他们使用,更交给他们管理,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和肯定。目前,这支队伍中担任车长的就有三十一人。他们也用实际的行动回报了这种信任,走进机运站的大门,从场地卫生到车容车貌都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彼此间的信任,关怀与情谊更是连接着站领导和劳务工兄弟的一条纽带。前段时间,有位泵车工的爱人患病住院,需要心脏起搏器来配合治疗,得知情况后,站领导立即赶赴该员工的老家扬州探望,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这名泵车工用加倍努力的工作来表示感谢。同时,在2012年机运站各类先进表彰名单里,16个先进表彰员工中有10名是劳务工。 没有“劳务工党员”,只有“机运站党员”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泵车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强。一来泵车的操作、驾驶和修理本来就是有难度的技术活,二来开工如救火,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天寒地冻,工地一通知立刻就要出发,有学了一段时间还是不得要领,自动放弃的;也有吃不了苦,偷偷回去的。让机运站领导颇为自豪的是,这支劳务工队伍一直比较稳定,去年招来的大多都留了下来。目前,在劳务工队伍中有三名共产党员,其中一名是泵车长,另一名是副车长。平时机运站党支部组织党员活动时,他们都一起参加,这也让其他劳务工颇为羡慕。看到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站党支部书记杨善成琢磨着,今年要把劳务工入党培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现在我们有三名党员,很快就能有四个、五个,我希望以后劳务工入党的能越来越多”。 劳务工家乡遍及中国,这里需要文化融合 机运站里的劳务工来自14个省市,天南海北什么口音的都有,五花八门的想法也多,能让他们定下心来干,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站里可是下了大工夫。每年春节放完假回来上班,所有的员工先坐下来上培训课。机运站副站长赵志祥是住建部和市劳模,同时也是技术骨干,手里拿着多项专利,又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起人,每次开培训课他都亲自上阵,一方面将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安全事项带着大伙儿一起复习,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像这样固定的脱产培训,机运站每年至少有四个工作日。生产上遇到一些典型案例,站领导有会进行剖析,让大家各抒己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朴实、憨厚的个性,是给劳务工兄弟张贴的标签 汽修间的小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老赵夸他是一把好手,有人问他有没有得意的“战绩”,他说自己不记得了。坐在一旁的赵副站长忍不住出言提醒,“你自己忘了,上海中心大厦底板浇捣,一台泵车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工地上的人说起码要修上两天,你上去又是接油管、又是拉电线,和大伙一起排查故障,才一个多小时搞定。还有前几天在医学研究所施工,一台泵车出了故障,那天下雨又湿又冷,还不是你第一个带头钻进去?还有……”听了赵副站长的提醒,小张还是憨憨的笑着,搓着一双微微冻红的大手,不断的点头。最后连老赵也笑了,“事儿都是你做的,记都让我帮你记着。”(朱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