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交流

上海安装集团张勤:张勤之“勤”

日期:2015-06-12     点击量:

                        时间:2015-06-11    来源:今企网   作者:郁锋 好转 国庆 

       张勤老是说自己生来“劳碌命”,仔细想去,果不其然:从1983年做金山石化常减压化工装置改扩建工程以来,一直就不曾停歇过“劳碌”:几乎所有的化工工程都做过,连上钢一厂、三厂、五厂的平炉、高炉、转炉工程也都做过;若是说民用工程,场馆、酒店、办公楼他也都曾经涉足,而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由他担纲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项目和上海世博工程;这不,最近的三年多来,他又全身心扑在上海中心大厦工地上了……
       让张勤来具体担纲上海中心大厦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机电安装施工项目,上海建工集团领导和安装集团领导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是第一次承担超高超大建筑安装的几乎所有内容,也是第一次承担30多项机电专业分包工程的总承包管理职责,没有一个具有大局意识的人来全盘掌控、协调、推进,没有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来重点突破、提炼、转化,恐怕是难以完成这个意义重大的项目工程的。张勤一路走来,好艰难。俗话说得好:天道酬勤……
       勤“恳”
       张勤之“勤”,是勤“恳”; 勤“恳”之“恳”,是恳切。
       张勤恳切地邀请上海中心大厦业主前去考察曾经由他担纲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项目的时候,上海中心机电安装项目尚未招投标。
       有人把国家大剧院这样一座恢宏的建筑比作了“一颗晶莹的水珠”。35000平方米的人工湖面上浮起一座银色的椭圆形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饰面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浑圆、剔透,谁说不是“一颗晶莹的水珠”呢!而张勤觉得这个比喻格外传神,是因为作为国家大剧院上海安装项目部经理,他知道这颗“水珠”是怎样凝成的。
       这一颗“水珠”里融进了他的汗水,也融进了他的泪水。
       国家大剧院是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是国家最高艺术表演中心,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艺术殿堂,对通风工程质量要求特别高,而通风和降噪是一对矛盾,风速快、风量大,就会产生噪声;如果风速、风量小了,就会牺牲观众的舒适度。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都不用扬声器,而效果却要达到舞台上撕一张纸的声音,必须让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见……没有精神,做不好国家大剧院工程;没有精湛,同样做不好国家大剧院工程;精神加上精湛,才有精彩。那时,土建方以3000人马24小时倒班连轴转时,连张勤在内的4名管理人员和60名工人同样得24小时不间断地紧跟着土建的进度,进行孔洞的预留和管线、构件的预埋……当父亲查出那种疾病时,张勤已经奉命去了北京。在父亲接受治疗期间,他虽然也曾返沪探望过几次,但毕竟都时间太短,只能匆匆一面,他的肩上担着国家大剧院安装工程的重任,不可能终日侍奉在父亲的病榻旁边,但他怎么都不相信父亲会这么快就撒手而去,让他想起来就泪流满面……
       张勤恳切地邀请上海中心大厦的业主去考察曾经由他担纲的上海世博工程的时候,作为礼物,他赠送给人家一册《大写的上安人——建设世博工程纪实》,开卷有益,其中可以看见上海安装对于历史的传承和对于创新的不懈追求。
       在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上海安装承担了浦东“一轴四馆”、VIP世博公寓、酒店主要永久性场馆,以及浦西江南三馆和北部展区的机电设备安装总承包任务,夜以继日地奋战了600多个日日夜夜,用智慧和汗水点亮了世博,点亮了上海。其中,世博中国馆的三张安装“图”绘出了管理创新的思路:第一张“图”是“工程管理网络图”,在横向上画出了施工管理人员之间互相通报情况、互相配合工作的路线,在纵向上则画出了分包单位与项目部在管理思路、管理要求、管理质量、管理方法上保持同步的路线,为世博中国馆机电安装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第二张“图”是“三维直观定型图”,坚持应用三维立体图纸深化直观施工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实物与模型几乎完全一致的安装任务;第三张“图”是“六合安全施工图”,中国馆大空间、大跨度,机电安装需要1000多个工人,而登高作业点也有几百人之多,按照常规,要搭满堂脚手架,但会形成盲点,因此,花重金购置了24台液压升降机,并在施工现场拉了总长达一万多米的生命索,构建了一张“安全网”……
       张勤的恳切感动了上海中心大厦业主,而他们在国家大剧院和上海世博园的所见所闻,又使他们坚信:把上海中心大厦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机电安装施工项目交给上海安装、交给张勤,可以放一百个心。
       勤“奋”
       张勤之“勤”,是勤“奋”;勤“奋”之“奋”,是奋勇。
       张勤满心想做上海中心大厦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机电安装施工项目,在此之前,他做过超高层,但是,只做过超高层中的部分系统,如果由他来担纲上海中心大厦安装工程,那么,这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制高点、一个闪光体。
       上海中心机电安装工程对于安装集团来说,又何尝不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制高点。对此,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书记倪永明多次强调,要把上海中心工程作为提升高级民用工程机电总承包、主承包能力的实践载体。
在谈到“打赢一场战役的关键是将领”这个话题时,上海建工安装集团董事长徐建东列举说,上海中心机电安装工程,除了是安装集团迄今为止承建的建筑高度最高、合同金额最大的工程,而且还是机电系统最全、管理覆盖最广、技术含量最新的工程。我们采取了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实施,上面管理下面实施,具体实施的有我们的第五、第六、第九三家工程公司;项目涉及到暂定价格材料设备的招标管理,除自行施工之外代业主、总包的专业分包管理,新材料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超高层建筑材料设备的垂直运输,超大量的深化设计和产品预制等项目实施的关键点,我们提出了“出精品、出精神、出精英、出成果、出效益”的创建目标。因此,才选派了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功底深厚的安装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裁张勤来担任项目建设的总指挥,常驻现场。
       2011年6月,受命担任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工集团总承包部项目副总经理兼上安机电安装项目部经理的张勤,带领着一支庞大的精英团队,开始了又一次艰难而又光荣的重大工程创新历程。
       固然是天遂所愿,但张勤又怎么会不知道此去的难处呢?
       第一、上海中心大厦作为超高超大智慧型城市社区,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每一个分部分项都与土建结构、钢结构、双层玻璃幕墙、土建二结构砌筑、精装修等专业有着密切的前期配合,以及机电本身各专业的配合衔接。而机电总承包组织管理最大的难度,或许说最艰巨的、最有挑战的是要将机电工程各分部分项的前期配合界面与接口搞清楚,并事先落实到各自的深化施工图设计,明确各自范围与责任;第二、第二层次专业分包管理,如弱电、室外总体、总承包机电范畴的招标进度控制,以及第三层次设备材料招标进度控制与乙供定价设备材料内部招标采购进度控制与现场工程进度,深化设计配合、标前标后的技术确认与最终核定、按计划要求落实进场、吊运安装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协作、提高效率;第三、机电范畴内专业分包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怎样与管控自行承担部分一起建立一套“精干高效、和谐进取、敢于创新”的现场管控体系;第四,不不,若是从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工程的复杂性说开去,不知说到哪里才是头,不如只说其中最大的难点,那就是把机电总承包管理体现在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之中,逐步建立与健全一套现场机电总承包“精干高效、和谐进取、敢于创新”的管控体系和运行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安装特点的机电总承包之路来。
       一路的管理施工,就是一路的征程。
       “人在奋勇向前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你相信不相信?我相信,我们项目部的人都相信。”张勤平时话不多,而说出口来的似乎都经过加压,有冲击力。
       勤“快”
       张勤之“勤”,是勤“快”; 勤“快”之“快”,是快刀。
       自从进了上海中心工地,他一直都在强调:在实施机电总承包管理模式上,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思考来加快提高。他说,每一天要有每一天的思考,每一天要有每一天的进度。
       2012年6月20日,在项目施工进入到关键阶段,上海中心上安机电安装项目部召开了一个立功竞赛暨“创双优”动员会。张勤同样没有好大喜功,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尽是忧患意识,他谈机电安装组织管理和实施方面逐步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问题,他提深化设计方面的要求,提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和材料定价定商及报审报验方面的要求,提设备材料的配送和吊装运输及工厂化预制加工方面要求,提机电安装工程范畴内的专业分包管理方面的要求,一二三四,细之又细。会后,有人开玩笑说,张总,你开的不是动员会。他问,是什么会?人家说,是快刀会,就听到嚓嚓嚓嚓斩乱麻的声音。
       加强专业分包工程的管控与协调,是整个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重点”。
       嚓嚓嚓嚓——在总承包组织管理大纲的基础上,机电专业分包管理方案尽快编制完成了,并将方案重点放在“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具体流程和实施细则上;在项目总包管理架构内,全过程专业管控与协调团队搭建起来了,并在这个团队的内部设置了合约管理、深化设计协调、技术文件审批、特种设备、暖通设备、电气设备、给排水消防系统、弱电综合管理、进度管控、质量安全管理、图纸资料管理等专业组,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总包机电部的每周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起来了,并通过会议纪要形式规范和约束了专业分包的行为;将公司技术中心作为专业分包工程技术支撑力量,在技术中心内部建立了多个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地将30多项机电分包工程的管理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形成组织管理方案,用以指导现场的管控和协调……
       上海中心大厦的垂直运输,是整个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难点”。
       嚓嚓嚓嚓——上海中心大厦垂直运输项目设备品种数量多、重量重、高度高、吊装次数多、技术难度大、周期短等工程特点,对上安机施垂直运输项目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考验。在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从事任何一个工程中,专门成立一个垂直运输吊装项目部,是绝无仅有的。张勤之所以要作出这个决策,是因为四个字:“上天入地”。主楼高度632米,每一层都有设备,固然是一个难点;各类设备在数量上多达5000多台,吊装的要求不尽相同,固然也是一个难点;而更大的难点还在于没有主动权,一旦设备交货轮到要吊装时,幕墙已经装好,结构已经做好,此时,都会给设备的及时到位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于是,上安机施垂直运输项目部经理袁文根、吊装专家卓轶非等一班人未雨绸缪,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专门做吊篮、专门设计两种规格的升降平台和可以实现对接的接收平台,制作专用吊装设备。同时,制定相应的吊装方案,譬如,超高层建筑工程400米以上的工况与400米以下是截然不同的,400米以上的天气表现为风大、湿度高、夏季高温闷热等特点,在施工作业中,如遇大风天,当吊装平台靠岸到吊装口时,一定不能碰到已安装好的幕墙玻璃,这就给垂直运输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必须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和考虑其他各方面因素,采用缓慢吊装的方案,谨慎、仔细、放慢速度,以保证垂直运输工作安全平稳的完成。此外,由于受到前道工序的制约,又不得不安排在其他施工单位结束当天工作而天色未暗时进行吊装作业,抢时间,赶进度……
       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消防喷淋系统安装,是整个项目工程中的一个“亮点”。
       嚓嚓嚓嚓——这是上海安装首次施工,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困难可想而知,因此,上海中心机电安装项目部专门成立了QC小组,实施技术攻关,以确保工程节点目标。按照设计要求,上海中心大厦有10个区共90层需安装窗喷系统,其作用是能在火灾发生时及时保护内侧玻璃幕墙。每个楼层环绕内侧玻璃幕墙一周呈圆形安装,管道直径108毫米,每个喷淋头对一块幕墙,总长达200多米。接到施工任务后,项目经理助理鲍靖针对每段管道呈一定弧度的实际,为防止泄漏,他提出了根据施工图绘制加工图,送生产厂家定制(直接采用无缝镀锌钢管及法兰连接)、现场只需拼装的思路。张勤支持了这个创新思路,不过,经过分析、测试,安装一个楼层需两周,每吨管件的成本达到1万元左右。如何来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呢?张勤亲自来到QC小组,他和班组成员一起商量,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在施工现场,采用无缝镀锌钢管,用沟槽式连接,采用机械开孔的安装工艺,并建立了样板先行、分层验收、技术交底等制度,使得各区玻璃幕墙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跟进。经过测算,成本降低为每吨管件7000元左右,安装一个楼层工期也因此缩短到了10天……
       勤“勉”
       张勤之“勤”,是勤“勉”; 勤“勉”之“勉”,是自勉,也是共勉。
       利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平台,培养青年人,使用青年人,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主要领导始终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张勤始终坚持实践的一件大事。
       一件大事被张勤分成了两块内容:他把第一块内容叫作“我用心,你动脑”。春节前后,正是农民工回乡期间,张勤就利用这段相对空暇的时段,组织对项目全体年轻施工员进行上海中心机电安装总承包管理知识和复合型技术培训。他确实是用了心的,白天事务繁多,就挑灯夜战,亲自编写培训资料,然后传授他多年积累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运作技能,大家从心里感谢他的无私,他说,不必不必,我也可以“温故而知新”;第二块是“我搭台,你唱戏”。张勤根据项目管理需要,按区域实施施工管理,并把一批青年施工人员推上项目管理的重要岗位,让青年人在管理、施工实践的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和锻炼,既调动了青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又为安装集团持续发展储备了各类可用人才,大家又从心里感谢他的提携,他又说,不必不必,“长江前浪推后浪”,这是规律。
       1986年出生的吴杰雄被任命为弱电项目通讯系统组长后,为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通讯干扰及传输难题,专门制定了大楼施工临时通讯方案,利用现有无线对讲系统,通过多点位架设终端机,并将信号源进行放大后再传输,从而实现建筑内外对讲机之间的桥接作用,使所覆盖的区域内通信的语音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包正大学毕业后进入安装集团就直接参加了世博工程建设,随后就来到了上海中心大厦工地,担任了分区经理,不仅要负责通风施工的各项协调工作,而且还要管理设备的垂直运输以及水、电等项目的施工。由于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做好各方的配合、协调,成为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他与业主、监理、总包、设计单位的积极协调,整天奔波于施工现场与各兄弟单位之间,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他的努力下,通风施工始终保持着有序进行。材料的使用和管理,事关工程的百年大计,在此之前,上海中心机电总承包部技术科副科长梅挺没有管过材料,没有管过材料的梅挺确定了一个专业分包材料封样流程,也就是说,不管哪一家分包单位在进材料之前要先进样品,进行封样,为进材料后的验证和监督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不要以为所有分包从一开始就会对你买账,梅挺说,你必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这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施工中,材料和设备都要垂直运输,因为临时电梯速度太慢,需要先期安装正式电梯投入运营,而一家生产、安装电梯的企业人员对一系列管理措施不以为然,但是,他们终于明白,电梯运营需要照明、空调等保障,需要组织调试,需要政府验收,而这一切,都需要总承包部技术科来协调。于是,从2011年7月第一台电梯开始,梅挺就要求这家企业做标准化格式,把需要协调的事项一条一条列表,然后由总承包部技术科以专题会的形式一家一家落实。实实在在的服务,终于获得了所有分包的心悦诚服,而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有序进行。在张勤对“大型项目锻炼人”、“重大工程出人才”理念的秉承中,建工集团优秀青年项目经理应晓风、青年文明号副号长华磊、优秀项目副经理鲍靖、优秀青年黄飞等脱颖而出,而鲍靖、费佳伟等还通过任职考评,晋升为项目副经理和项目经理助理……
       眼下,上海中心上安机电安装项目已接近尾声,跟着张勤奋战了三年多时间的青年们商量着送一幅字给他,上书“天道酬‘勤’”。那个“勤”字之所以要打上引号,说来也简单,因为这是张勤之“勤”啊!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