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交流

培养工匠团队:市基础集团的党员劳模工作室有章法

日期:2018-03-28     点击量:

来源:市国资委党委    发布时间:2018-03-28

       (上海基层党建网)    处在转型升级期的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由原先的桩基、沉箱、桥梁等专业,逐步扩大到拥有大型桥梁、地下顶管、隧道盾构、沉井桩基、地下围护结构和水工港口等系列专业,并形成科研、设计、加工、施工相配套的经营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施工企业。基础集团党委在积极依托高端技术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高技能技术工人重要作用,积极培育以基础集团电工班班长、优秀党员、劳动模范陆凯忠为代表的一批一线高技能人才,并通过发挥以陆凯忠名字命名的党员发挥劳模工作室的品牌引领作用,滚动开发专业蓝领人才团队,使企业基础性岗位的技术工人队伍保持一定的储备,支撑企业在劳务技术输入、能工巧匠使用等方面配置更得心应手
       突出需求导向,营造育人环境。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断攀升,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逐步取代传统设备,技术工人将不断面临着各类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地冲击和挑战。基础集团也正经历着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党委充分意识到,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团队对于专业施工企业尤为重要。近年来,面临众多轨道交通项目全面上线,桥梁特色、水上作业施工等专业施工领域进一步深化,隧道维护领域的拓展,核电、风能等新型领域的渗透,都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承揽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前海市政项目等一系列外埠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面临着施工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工期节点紧等诸多难点,也对我们企业提升职工队伍整体能力,培育和储备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委把加强技术工人建设列入人才强企的战略高度,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加强力度。了党委注意发挥工团组织和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从组织人事部门,着力抓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技能开发,定期组织岗位继续教育、职业等级提升,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工会牵头负责劳动技能竞赛、提供技术比武等擂台,增强员工追求技术和爱岗敬业的进取心。团组织配合对青年技术工人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在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充电。

       完善机制建设,建好育人平台。基础集团党委以技术工人“人才库”为起点,建立了能工巧匠信息库,积极组织开掘陆凯忠党员劳模工作室的特色,并辐射到测量工作领域,组建了测量技术工作室。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逐步形成符合自身技术特点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培育了一批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理论水平的各类专业技术工人队伍。着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为技术工人培养奠定基石,多年来工作室已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协调和劳模领军、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陆凯忠党员劳模工作室以《工作室章程》为宗旨,不断总结实践中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形成“四项机制”。工作室坚持半年交流、年底总结规划工作,探讨施工难题的“交流互动机制”;采取在盾构拆卸现场开展实地教学,用团队授课模式取代传统“一对一”的“高师带徒机制”;制定了工作室《考核管理办法》,编制了《工作室成员评分表》和《技术工人人才库考核表》两项内容的“扩容考核机制”;积极与设计研究院、第三工程公司进行合作,改进和研制了基坑施工轴力自动补偿系统和隧道维修的钢环拼装机控制系统,强化“协作拓展机制”,逐步实现了团队攻坚能力提升、成员实践能力提升、总体创新水平提升和工作室运作效率提升的“四个提升”。测量工作室充分借鉴、传承陆凯忠党员劳模工作室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培训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室抓住“测量技术理论水平提升”和“新型测量技术运用”两个关键点,通过邀请同济大学、上海测绘院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结合内部交流互动模式,强化成员理论水平和创新思维模式。通过测量技术培训和测量技术比武活动,强调实践与理论运用相结合,提升测量技术工人的综合能力,培育出一支具有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高级工10名的企业测量精英团队。着力以重大工程为舞台,为技术工人实践打造平台,陆凯忠党员劳模工作室协助盾构机械队,对轨道交通12号线12标、13标,两个标段、三个区间、6台盾构机同时进行安装、调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课题攻关、成果总结的良性循环,保障项目部出色完成了各工程施工节点。同时,以外埠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对福州项目“海瑞克”盾构机的专业化转接作业,工作室发挥平台作用,带领十余名技术工人,通过重大工程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引导技术工人主动思考,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盾构机准确拼装并调试完毕。测量工作室也注重实战“练兵”,在辰塔大桥测量施工中,实践探索“桥梁挂蓝悬臂施工测量”中动态观测技术的运用,探索动态测量的实际操作办法;在白龙港2.2标工程中,探索运用曲线顶管自动跟综测量纠偏系统,成功开发了多台仪器数据线单线串联成功的案例,提高企业测量专业设备利用率。基础集团党委还注重发挥劳模效应,扩大两个工作室影响力,使之成为激励和引领一线职工技术创新的助推器。陆凯忠党员劳模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获得“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殊荣。测量技术工作室挖掘自身特点特色,依托于设计研究院优势,在“GPS在工程测量上的应用”等测量新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测量工作室成员赵志军代表市国资委参加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比赛,并获全国央企优秀选手称号,徐金荣还通过了全国测量职业技能一级资格。两个工作室引领一批青年技术工人勤学苦练、技术钻研、岗位创新,涌现了罗启亮、李呈旸等在盾构PLC编程、地下物探测量技术研究领域的优秀技术人才,为青年技术工人的成长指引了方向。

       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育人成效。基础集团党委充分发挥磁场效应,优化技术工人成长环境。以企业工资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开展技术工人职业通道设计,实行评级制度,明确企业首席技师工资标准等同于总工程师等待遇问题,打破了技术工人的薪资待遇等级低的局面。对企业内测量工、钳工、电工等成熟工种完成了岗位评级,为进一步开展其他工种评级工作和深化技术工人职业通道晋升工作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技术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与总工室、设计研究院等技术条线联合,注重推广运用和成果转化,以“课题签约、成果推广、专利转化”等方式,总结和提炼出技术工人在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点子。编辑《技术工人工作成果集》,聚焦了技术工人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双献五小”、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工作轨迹,同时也展示了企业在推进素质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创新能力的工作成果。通过工会还与团委的“启明星”平台联动,在青年职工中开展“金色主题”活动,通过技术指导、平台支持,鼓励和支持青年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第三工程公司青年职工发明的项目一线联动报警器,联动智能手机,实现实时监管,通过现场演示极大地激发了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