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国资党委 发布时间:2018-07-12 立足人才工作“四项机制”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人才选聘与招募机制持续优化。着力优化优秀人才择优选聘机制,坚持企业领导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与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相互动,以岗位职务说明书为基点,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才的选拔任用标准体系。着力优化市场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集团两级招聘信息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形成集团政策指导和各单位自主招聘相结合的配置体系。着力提升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社会化使用能力,加强与人才中介机构、职业院校及合格分包商等单位战略合作,形成人才资源优势互补,依法合规合理使用好劳务人员,使他们中一部分优秀员工充实进入产业工人队伍之中。人才培训与开发机制持续推进。围绕强化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四个力”的办教宗旨,实施党校教育与职业培养“双轮驱动”、政治轮训与能力认证“双管齐下”的培训大格局。集团 “网上学习平台”先后在集团管理干部、全体党员和三万余名员中开通,并通过线上学习完成了在线学习考核。截至去年底,学习平台上线率的党员干部达到95%以上,员工上线率已近50%。目前,集团网上学习平台开发上线必修课程近150门,推送通用管理课程100余门,覆盖到企业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建、党员教育、项目管理、高新技术等多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从专业领域和职业教育角度,开通了“上海市土建施工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开发了“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管理、建材及混凝土”等六个专业300多门课程。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持续强化。着力将绩效考核作为实现企业和干部职工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落实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集团党委持续三年组织年度各单位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述职评议、持续多年实施各单位董事长报告工作和总裁(总经理)述职讲评会等,从2012年起,集团组织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三年业绩考评,实施述学、述职和述廉结合。员工职业通道建设,在进一步规范岗位名称、岗位说明书、岗位职等和职级体系、岗位职等和职级套级的基础上,明确要加强绩效管理、岗位考核评价,并与兑现分配激励等相结合。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持续完善。坚持考核与激励并举,鼓励干部要有担当作为。对集团管理干部,采取以股权形式实施中长期激励,有利于责任与利益持续挂钩,调动工作积极性。2017年3月成功推出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给资本市场投资者传递了信心,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的凝聚力。对全国化人才以逐步推进实施考核激励取代地区补贴、差旅费,体现以岗位为基础、业绩为导向,引导全国化员工立足区域长期发展,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强化人才工作“五大项目”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深化完善。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逐步推进落实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着力满足广大员工对晋升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在包括集团总部在内的19家单位进行,涉及在岗员工约2.5万人,占集团在岗员工总数的72%。从集团层面,加强职业培训、绩效考评、岗位晋升等方面探索并建立相关制度,通过集团党校、管理学院和网上学习平台,搭建了集团魔方课程体系,包含企业战略与文化系列、党群系列、领导力系列、通用系列、专业系列和精品项目6个系列214门课程,其中专业系列涉及市场管理、技术管理、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等12个专业条线。在19家已经实施职业通道建设的单位中,有11家单位开展绩效评估并实施内部专业系列岗位的首次晋升考核和套级。后备人才开发计划扎实推进。近年来,根据集团党委提出重点做好对80后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等要求,确立了二至三年内各单位领导班子中要配备1至2名80后干部的硬性指标。至“十三五”中期,已经有12家单位完成班子成员内配备80后干部的目标要求。持续多年抓好每两年一轮的企业后备干部推荐选拔,明确基本条件、职数要求,强调要优先现在重大工程、全国化市场推荐、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国内市场人才“百千计划”不断突破。随着外埠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全国化员工队伍持续扩大,集团累计全国化员工15944人,其中非上海“走出去”的全国化人才4747人,占到29.77%左右。着力加强全国化领军人才的培养选拔。目前,进区域公司班子团队的非上海“走出去”全国化人才为78人、其中正职10人,被选拔到区域公司中层干部岗位的非上海“走出去”全国化人才有228人、其中正职98人,他们是全国化核心团队的主要力量;担当商务经理、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的非上海全国化人才382人,他们是外埠市场的经营和项目骨干力量。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备受关注。 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集团产业升级转型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2012年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了13个培养项目,累计培训技能人才15000人次。注重发挥4个技师工作室和16个劳模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通过“名师带高徒”的形式,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批具有绝技绝活的技能型工匠人才。在关键岗位、特殊工序试行首席技师制度,并结合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专设“首席技师”等7个职业等级,为技能型员工的职业发展建立了晋升通道,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和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陆凯忠技能大师工作室”、“陈耀峰盾构电气维护工作室”、“王斌隧道测量工作室”、“张雄伟焊接工作室”等,在技术攻关、传授技艺、传播技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才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逐步完善。围绕集团第四次国内市场会议召开,着力加强全国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编制“十大城市人才政策”汇编并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持续通过HRMS的平台开发及阶段性检查评估,着力提升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和使用效率,促进集团与各单位、基层组织和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了解和互动。强化系统信息的动态维护和业务应用,逐步推进上线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业务模块的设置及运行管理,提高数据库信息化准确率和支撑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