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国资党委 发布时间:2018-10-31 发挥政治优势,依托项目党建实现旅检大楼“三年工期一年完成”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的旅检大楼,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东方明珠的建设量。三年半的施工周期,被压缩到一年中完成。行业内人士纷纷摇头表示根本不可能完成。而这颗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便由上海建工完成。2016年底,当第一批“先遣部队”上岛时,澳门口岸旅检大楼工地只有漫漫黄沙——从建设的角度讲,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块“生地”。车轮碾过黄沙,很快陷成沙窝,大型机器无法驶进。建设者们趁着冬雨过后沙子又重又实,铺上钢筋和混凝土,使地面变得结结实实,才有后续一砖一瓦的建设。去年6月1日,一根22米长的钢梁被缓缓吊起,随着它的安装就位,宣告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港珠澳大桥配套工程——澳门口岸旅检大楼A区钢结构正式封顶。 今年1月3日,上海建工集团召开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旅检大楼工程“践行承诺 创造奇迹”总结汇报大会。集团副总裁、旅检大楼项目总指挥、联合党委书记蔡国强表示,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创造了“三年工期一年完成”的奇迹,而成功的背后,来自于项目党建的重要支撑。上海建工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旅检大楼注重发挥总承包联合党委和分包项目党支部的“三强化”作用:强化党建工作保障力。项目联合党委以“强化保障力、激发原动力、展示亲和力、提高战斗力、营造凝聚力”为党建创先争优标准,完善项目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抓动员、保节点,把工程建设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推动项目党建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力有序健康开展。强化立功竞赛推动力。项目党组织注重发挥项目工、团组织的作用,项目召开“三保二创”立功竞赛动员大会,完善立功竞赛检查考核办法,通过竞赛考核和中途推进、阶段评比、表彰等措施,调动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助推旅检大楼工程建设。强化施工团队凝聚力。项目党组织以凝心聚力为抓手,通过党员责任区和干部身先士卒,带领建设者顽强拼搏、务实奋进。2017年8月22日至27日,百年难遇的超强台风“天鸽”和接踵而来的台风“帕卡”双双肆虐珠海,在联合党委和各项目党支部的带领下,干部职工奋起抗台、积极应对,创造了人员零伤亡,财产低损失的奇迹。党组织还高度重视关心职工生活,工地实施巡回医疗,积极做好防暑降温,适时组织开展有益于工程建设、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努力培育施工人员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发挥管理优势,让“三大文化基因”在施工现场充分展示 多年来,集团党委积极弘扬和传承上海建工执行力、诚信和工匠精神“三大文化基因”,在发扬老一辈上海工匠心灵手巧、精益求精的基因特质的基础上,通过设立“能工巧匠人才库”、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提升职工技能、培育能工巧匠搭建舞台,工匠精神已成为上海建工集团三万多名职工身上不可磨灭的职业印记。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施打12350多根、共50多万米、直径600毫米的预应力管桩,以及整个口岸区的基坑开挖,合同工期250天,其中桩基工期180天。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高。 上海基础集团项目部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把试桩阶段优选施工队的方法,拓展成打桩总量动态管理法,按照管桩总量三分之二的比例进行施工分配,形成良性竞争。项目党支部还将这种竞争激励机制在吊车、平板车司机等岗位上推行,打造“服务标兵”;延伸到柴油供应商领域,选拔“明星供应商”。同时,采用区域扁平化管理,把施工现场划分成若干区域,责任到人,计划到日,促使桩基施工效率明显提高。在港珠澳大桥旅检大楼工地,从指挥长到施工管理者,从管理人员到农民工,一天当作两天用,苦干加巧干,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科技智慧现代化手段,强化采购、设计、施工等环节管理,确保工程有条不紊推进。负责旅检大楼项目主体结构施工的是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担共计土方开挖6.58万立方米、钢筋1.29万吨、混凝土7.37万立方米的工作量,即使在上海完成通常也要半年以上工期,而在岛上仅有一个混凝土拌站、产量有限、还要同时供应其他四五个项目,一建加强与其他各项目团队的通力合作,保持建设者24小时连轴转,使这个时间被压缩到短短75天。上海机施集团派出了一支“吊装英雄队”,并从上海调配了6台1200吨塔吊,它们作为施工主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施工成败。此外,技术部门先后编制完成各类施工方案25本,增加了5台履带吊、6台汽车吊,在旅检大楼和通道楼之间穿梭施工。用灵活高效的吊装工序,不断调整设备吊装次序和路径。去年2月19日开始地下首节立柱吊装,仅用39天完成地下钢结构部分。“上海建工善打硬仗、敢打硬仗非一夕之功”。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感慨地说,“专业、专心、专注、专家”是上海建工品牌多年以来“亮度”不减、分外璀璨的秘诀,这“四专精神”就像是企业生命力的“铸魂器”与“磨刀石”,让跨越了60余载的上海建工时刻勇于“亮剑”、超越自我,体现了“和谐为本,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是集团全产业链联动集中实力的效应。 发挥人才优势,九年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全过程咨询 在港珠澳大桥的众多建设单位中,上海市政设计总院算是“元老”级别。大桥建设整整九年间,总院党政班子派出精兵强将,他们以“主办人”的角色,联合另外三家企业组成了咨询联合体,为大桥建设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创新采用了集设计、施工、咨询等于一体的方式进行建造,这是国际通行模式,也不同于我国传统工程建设模式”。总负责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设计总院总工程师邵长宇如是说。具体内容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咨询、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咨询服务。虽然不“画图纸”,但要当好“顾问”并不简单。由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周期短,咨询审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境外专家审查部分,又要克服中外理念差异、时差问题,给咨询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极大挑战。审过的图纸多到邵长宇都已经记不清了,单单最初的大桥初步设计阶段,奔赴现场的设计师就有几十号人。参与的设计师不乏经验丰富的老法师。他们曾参与了东海大桥、长江大桥等特大跨海跨江桥梁建设。在提供全过程咨询当中,总院还牵头主编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和《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运营维护技术手册》,历时三年编制而成的标准、手册,综合了国内外最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成果,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及运营维护保驾护航,也在中国首例重大桥隧工程全过程咨询的案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港珠澳大桥咨询联合体董事会主席、市政设计总院董事长周军和咨询项目部经理、市政设计总院交规院副总工程师戴建国此次应邀作为建设者代表,出席港珠澳大桥通车典礼,也是对市政设计总院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好的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