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交流

市机施集团“四坚持、四创新”畅通员工职业通道

日期:2018-12-03     点击量:

来源:市国资党委    发布时间:2018-12-03

       (上海基层党建网)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进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机施党委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专家型现代化施工企业,着力建设一支一流的适应专业集团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通过“四坚持、四创新”,不断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变原有单一的行政职级选拔为行政职级与多通道的专业和岗位职等评聘相结合的职业发展模式,促进各层面员工立足本职做专做深做精自身专业,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擅长的专业通道获得良好业绩,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荣辱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政策导向,创新人才通道模式。在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中,机施党委积极做好首倡者和领头雁,成立评聘和考核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积极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形成了领导小组负总责,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协调,各职能科室、各基层单位承担相应职责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管理体系,为做好人才通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创新人才通道模式中,增加了通道数量,在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经济师、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机械技师等6个原有的分级评聘岗位基础上,将商务管理人员、党群干部等都纳入专业发展通道,为每位员工搭建职业发展阶梯,使每位员工都有一条能力、业绩、收入不断上升的通道。考虑到不同专业、职务的责任、重要度以及每一职等职级的必要任期和业务能力的积累,又延展了通道长度,由原来的3个层级增加到4—8个层级,做到各职等间“纵向发展畅通”,满足员工职业生涯长期发展需求。同时,打通通道之间关系,明确职等之间关联,促使“横向发展互通”,创造有利于人才横向流动的空间,促进培养复合型人才。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可以让企业的需求和个人的目标达成一致,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持续发展。机施党政着力转变过去“大教育、大培训”的概念,实施人才差异化与个性化培养,鼓励员工走专家型、职业化发展道路,解决企业发展的人才急需。深入分析员工职业发展成长的基本规律,认真思考不同职位序列的员工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不同需求,由组织人事部门、教育培训中心牵头抓总,设计了针对性、个性化差别的分类分层全员培训计划,包括企业中层干部“飞鹰计划”、人才培养“导师导航计划”青年科技人员“启明星计划”和新进员工“入职培训计划”等,积极构建员工终身培训体系。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深造和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注册会计师等取证考试,采取优秀施组评选、QC成果发表等形式,通过项目工程师联席会议、青年项目经理协会、青年思政工作者协会、客户经理培训班、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及“好时光”书友会等,搭建专业技术等方面攻关和交流的平台。一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通道的日益成熟,学习业务知识,增强工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员工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不用扬鞭自奋蹄”,员工从“要我培训”变成了“我要培训”,主动学习各个职位序列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员工在培训学习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增值、自我发展,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承担企业发展的任务和责任。
       坚持业绩导向,创新人才激励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人才管理理念,机施党委着力突出业绩引领,完善人才绩效管理体系与激励手段。首先,职业发展的序列等级对应不同的薪资等级,能上能下,岗变薪变;职级越高,薪资等级越高,员工发展更具备方向性、激励性。其次,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当前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匹配在职业发展通道中现有的位置;通过评价员工未来的工作发展潜力可以胜任的职位,规划其职业发展,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业绩。既“管理过去”又“管理未来”,既关注考核结果,也同样关注过程管理和行为管理。通过充分的绩效沟通,不断地诊断和修正目标,使员工在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上继续前进。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职位晋升或岗位转换挂钩,与薪酬等级紧密结合,倡导“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激发员工创造最大工作效益和业绩的积极性。一位员工,不论是从事项目管理,还是从事部门职能管理,还是从事技能操作,也不论从事什么专业或工种,只要在业务能力、工作水平上精益求精,只要对企业积极做出贡献,就都能得到相应的职级和薪酬。在员工中真正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人人有前途,个个有奔头的健康向上氛围,对企业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坚持战略导向,创新人才使用路径。为实现“把机施集团建设成为专业特色明显、工程业绩领先、品牌效应显著的龙头企业和全国领先的专业品牌”这一战略目标,机施党委通过员工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每位员工都成为各自条线的“岗位能手”和“专业行家”。项目经理要力争成为具有总承包项目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促进总承包发展战略拉动企业规模跨越式发展;技术人才要在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市场拓展和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商务管理人员要向精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造价管理、统计管理、合同管理的复合型商务管理人才转型,向管理要效益,推进从投资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型。随着“全国化”战略的深入,为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外埠工程,机施集团设计在外埠项目上的员工晋升年限要求远远少于上海项目工作的年限,从制度层面引导优秀人才扎根一线,扎根外埠。以“能工巧匠俱乐部”和“能工巧匠人才库”为抓手,以申报上海市工匠、首席技术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契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及以高级工为主的核心操作技能人员,推动企业技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集团目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占比达到85.9%;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等高端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及以上技术能手、首席技师5人,获评“上海工匠”殊荣2人,以及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