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国资党委 发布时间:2018-12-11 升级名师带徒,推行带教“新模式” 实施“导师带教”制,是一建党委总结历年来针对新员工开展的拜师学艺基础上开展的,是传统师徒带教的升级版。带教的学员是集团青年骨干,带教导师则是集团专家级、资深的企业中坚力量。为集团青年骨干人员再配置一名资深的导师,既拉近青年骨干与专家导师的距离,也把导师的宝贵经验直接分享到基层一线的骨干员工层面,引导、帮助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激发青年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进而加速青年“又快、又好”的成长成材,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传承“传、帮、带”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文化。 “导师带教”分为集团、基层工程公司两级。一建党委通过“科学设计、有效落实、持续推进”的“十二字”工作法开展。通过从各层级专业干部、学科带头人、管理专家、优秀员工中集聚优秀的师资力量,建立集团、基层两级导师库,同步提升集团内培训师队伍能级。通过从青年员工中择优形成集团、基层两级学员库。现有集团、基层两个层面导师近150名,学员200余名。导师与学员通过双向选择原则结成师徒关系。在两年的带教期内,导师为学员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加强跟踪指导、言传身教,与学员一起教学相长。 近几年集团持续推进“导师带教”工作,通过中途推进会、导师及学员带教定期评估、带教成果发布等形式保证带教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发放带教津贴、考核优秀的学员、导师在职业通道考核评审时予以优先等措施来保障带教质量;通过表彰优秀导师、学员激发带教与学习热情。今年7月,首批由集团层17名导师带教的29名学员已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在过往的两年带教中,这批学员中有21人次在职务、学历、职业资格等方面获得提升,其中有6名学员晋升至中层干部,有1名学员进入到集团领导班子。 升级挂职锻炼,打造轮岗“新载体” 伴随集团的快速发展,“全国化”战略的全面推进,人才需求矛盾越发突出。一建党委聚焦总承包、复合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推行不同方式的挂职锻炼培养机制,打造提高骨干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平台,促进骨干员工快速成长,进而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长效机制。多年来,党委坚持在企业内部推行挂职锻炼,并在建工集团的统一部署下积极与企业外部单位进行 “走出去、请进来”式的干部交流锻炼。近年来,集团选送不同层级干部、员工到企业外挂职锻炼10余人,吸收外单位来集团交流培养2人。今年,一建党委还成功的将南京公司施工生产部经理输送到南京市秦淮区建设局挂职局长助理,开创集团员工与属地政府部门挂职培养的先河。 企业内部“挂职锻炼”,旨在增强集团总部部门与基层单位,以及各基层单位之间的沟通、联动,促进骨干员工熟悉和掌握不同管理层面的工作要求,形成良好的人才“上下、横向”锻炼培养机制。近年来,集团党委把“挂职锻炼”培养工作进行了升华,注入更加多“人”的因素。由传统的提供岗位去锻炼“人”,升华到先诊断“人”的发展需求,再按需提供相应的岗位来锻炼。集团党委对选定的挂职人员进行“施压”,凡发现的好苗子,对其职业发展进行“设计”,早压担,注重多岗位交叉锻炼以及复合能力的养成。通过“轮岗、挂职”等模式,对优秀员工的发展轨迹进行“干预”,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加速他们成长;同时也树立“人才流动”观念,摸清各基层单位人才梯队建设情况,从集团层面进行统一调控,让优秀员工都有展现的舞台。 升级建造师培训,培育执业“新品牌” 项目经理是集团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建党委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借助干部任期考核、后备干部选拔、项目经理任职标准设计、考核等举措,创新设计一套核心员工队伍“持续培养”机制,让这些核心力量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都有导航,打造“职业经理人”。近年来,党委着力打造“项目管控出色、项目考核绩效优秀、项目团队人才辈出、项目完成续得项目”的优秀品牌项目经理团队。对项目经理的履职能力逐步形成系统的任职标准设计、履职能力培训、履职过程评估、考核体系。对具有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优秀青年员工,大胆放到大型项目、关键岗位上去实践、去锻炼;通过探索互联网+课程模式,建立网络化、自主化、开放化的在线学习培训系统,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商务、法务、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更好的满足岗位要求,精心培育“品牌”项目经理。 近几年,一建党委持续加强对员工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视和组织,加大了培训投入和管理力度,通过与知名机构合作举办专场考前辅导班,邀请业内资深讲师授课,以及严格上课出勤率和课堂纪律等方式,确保逐年提高通过率。此外,出台了《关于对员工取得注册类执业资格奖励(暂行)办法》,增长员工考试积极性。十三五以来,累计增加一级建造师100余名。 良禽择木而栖,在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人才才会心无旁骛地“安营扎寨”、全力以赴地“一展身手”。集团党委强调,人才培养是集团各级党政班子、各层级干部共同的工作,各基层单位都应有系统性的思考,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要擅于做“伯乐”、做好伯乐相马。如何让更多的“伯乐”出现,是培养“千里马”的关键。员工的直接上级和配备的师傅、导师在承担培育者的角色时,应当以高度的耐心、宽广的胸怀、高远的境界用心去辅导、用情去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充分给予他们锻炼、考验和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一建党委将以“上海一建、勇攀第一”的精气神,为加快推进“全国化”战略迈向纵深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以饱满的状态和优异的业绩为集团的“三全”战略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