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国资党委 发布时间:2018-12-18 ![]() “寻”海外人,“走”海外路,招揽最适合人才。 从事海外事业,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长期驻外工作,不仅仅需要良好的专业背景、语言交流能力,还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勇于接受环境变化的积极心态。 实施以校园招聘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招聘策略。根据“十三五”战略规划,以开放包容敞开大门欢迎全国各省市,甚至是项目(机构)所在国的属地化高校毕业生加入海外人才队伍。近三年招聘的非沪籍的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了90%。对于一些紧缺专业的中高端人才通过与“智联招聘”、“语言桥”等公司合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内寻找适合海外业务开拓和管理的紧缺和专业人才。 不断跟踪人才市场动态,面试更注重体验感与职业化。利用企业公众号、微信、学院各类群等社交平台定期推送招聘信息,通过移动端力求快速有效地让应聘者与企业建立沟通,让有意向的人才不断重复产生加入企业的意愿。针对应届生,海外部特别加入了“职业咨询”环节,结合海外工作特殊性,帮助应聘者识别人与企业、人与岗位的匹配度,提供职业初期的成才建议,还有意识帮助他们发现海外工作的特殊价值与意义。 推进招聘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科学性和效率。积极依托集团开发的北森招聘云平台,通过多维测评,包含人与企业的价值认同度、IBA能力测评、心理风险测评、专业面试和部分岗位笔试等,从而更全面地预测人岗匹配性。不断推进招聘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为海外部寻找到适合海外发展的人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力的支撑,也为有效提升招聘效率和大数据信息分析提供便利。 “培”海外人,“育”海外才,项目一线提素养。 海外部始终坚持在境外一线锻炼、培养优秀青年和选拔干部,将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和抓手。不断完善配套的选拔机制,营造积极良好的公平竞争的氛围。 第一时间派赴境外一线锻炼成长。对于新招募的大学毕业生,为期3周左右的入职培训结束后,等待他们的就是“心心念念了很久”的出国机会。无论是从事施工技术,还是财务、合约、行政等岗位,一般在进公司的第一年就会陆续安排到境外各项目。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每人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通过岗位实践、师徒带教、伙伴结对等方式,不断提升、拓展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将员工的成长、培训等考核指标与个人、所属部门、分公司的绩效考核、员工职业通道挂钩。 以职业通道为指引,鼓励员工自我提升。自2016年以来,海外部已经制定并施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稿)》,在国内员工范围内开展职等职级评定、晋升的基础上,逐步向境外常驻员工覆盖延伸。结合海外业务特点,海外部的职业通道突出专业能力、业绩,境外工作经验,职业资格和岗位证书等要素,引导和鼓励员工积极赴境外一线成长提高。同时也为常驻国外员工回国参加各类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试积极创造条件。 境内外协作联动,提升业务复合能力。鼓励员工将自有的经验或海外见闻通过QQ学习群、社交网络和企业公共云平台分享,满足身处世界各地的员工间相互学习、交流,互为借鉴、启发的需要。国内相关中心和分公司配合,定期、不定期组织业务条线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各个驻外项目(机构)结合所在国家区域特点,组织学习国际项目合同体系,技术规范,和法律、人员、税务等知识,以更好地适应属地化经营和发展的需要。 加强轮岗挂职锻炼,强调境外艰苦一线的工作业绩。为打造海外复合型人才“蓄水池”,海外部打破单一的、单线条平台发展路径,摸索不同专业间的轮岗、培养、成长机制。根据骨干员工的工作经历、专业能力等,有计划地安排到在不同领域或更为重要的岗位锻炼。加强国内各中心与分公司、境外机构(项目)之间的人员轮岗和挂职锻炼,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历和业务复合能力。凡担任海外部中层干部的,需至少具备2年以上境外工作经验。 “立”海外志,“送”海外情,多措并举聚人心。 在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指引下,海外部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志在四方,和合天下,卓于五洲”的海洋文化体系。通过持续的企业文化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把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和凝聚为对集团海外事业的热诚与归属。 用共同的价值观吸引、团结有志于从事海外事业的员工。开通《上建海外》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推送250余条信息,粉丝数达1900多人。今年,海外部通过工团联手组织开展“我的海外故事”征文活动,举办“讲好海外故事,传播海外声音”演讲比赛。“十二五”图册集《传承》、《瓦图e讯》、《筑路先锋》项目电子报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成果,成为体现海外职工精神风貌的宝贵文化结晶。在“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召开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众多权威新闻媒体报道上海建工深耕“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广泛赞誉,更激发了员工对建好海外项目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机制,积极建设驻外员工无忧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积累,海外部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境外防范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准备,人员出国前培训,应急突发事件跟踪处置。境内外各单位相互联动配合,尽可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工会各级组织做好“五必访”,主动为出国员工们解决家庭困难,使海外员工无后顾之忧。 联手SOS等专业组织,为海外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保驾护航。海外部与国际SOS签订合作协议,从行前评估,行中建议,遇事援助善后三个方面,为员工赴海外工作提供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支持。邀请专家针对健康、急救、安全、防恐等多个方面组织专项培训。还不定期收集汇总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社会治安形势方面的预警信息,发送到所有的境外点,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