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建集团总承包的中国银联业务运营中心项目迎来2020年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月暨综合创优观摩活动。来自市安质监总站、世博公安处、世博建设以及同行各单位600余人前来观摩。此次观摩为现场观摩及网络同步观摩,观摩内容涉及砌体结构、钢结构、机电安装、幕墙等多项工程,分为机施、安装、幕墙及土建与安全文明施工5个展区。 中国银联业务运营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项目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由塔楼、裙房和地下室组成。塔楼和裙房间设有空中连廊。主塔楼33层,高15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博A片区最高的建筑物,与周边形成以绿为核、三带环绕、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空间结构,成为世博园区又一标志性建筑。 特色传力 创造无柱空间 该项目建筑形体采用底层架空的手法,减少上部结构在地面的占地面积,最大化地将场地空间释放出来,结构构造新颖。采用底部伞状转换梁+避难层拉索转换体系,通过底部楼层伞状转换梁,将外框架荷载更加均匀地传递到底部四根巨柱上。塔楼整个办公区域没有柱子,保证了空间的完全通透与美观。 采用的四根钢管混凝土巨柱直径2.8米,是民用建筑中使用到的直径最大巨柱,每根巨柱由8节组成,每节重达60吨。项目部联合设计,对汽车吊行走路线、停机位置下方楼板及框架梁配筋进行加强,确保安全且地下室不受破坏。 在地下室部分,钢管巨柱外包200毫米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面临振捣困难或者无法振捣的情况,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易在钢管内壁与内核混凝土之间形成缝隙,影响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作为该项目最重要的结构支撑构件,钢管内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尤为重要,而外包混凝土及80毫米厚钢板的阻隔,让内部混凝土的检测极为困难,常规穿透式超声检测无法使用。项目超前采用进口阵列式超声成像检测仪,实现非穿透式单面区域连续平测扫描,最大限度还原钢管混凝土内外混凝土实际质量情况,用于指导混凝土配比优化及现场混凝土施工,保证钢管巨柱与混凝土结合质量。 在进行转换层伞状节点施工前,项目部通过小样实验提高结构安全性及经济性,对关键体系节点在节点构造、传力机制、材料组成等方面进行性能试验研究,从而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从源头保证现场关键节点施工质量。而在转换层未完成安装时,上部结构没有向下的传力路径,故采用顺做法进行施工,对超重构件进行分段,下设临时支撑胎架,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1.6米塔身标准节作为临时支撑。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对顶部支撑立柱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胎架受力进行调整,保证转换层向下传递路径的稳固,确保转换层整体结构质量安全。 科技增效 体现智慧建造 工程运用新型消能减震应用,通过2~16层塔楼核心筒内60片粘滞阻尼墙装置、连廊区域TMD调谐阻尼器及两层避难层的预应力斜拉索,提高结构抗震能力,降低结构在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玻璃立面则采用更高效的双层幕墙系统,通过其腔体间设置的外遮阳及合理的通风循环作用,节能性与隔音性都高水准达到绿色建筑要求。 主体结构施工顺序为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核心筒外围6层及以上钢框架结构施工、大悬挑连廊结构施工。为了不影响后续连廊钢结构施工,项目部将人货梯设置于连廊边缘,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转换层以下由于没有外框结构,最远附着距离达到12.4米,这种超远距离人货梯附着施工技术为四建集团首例,也是项目部因地制宜、智慧建造的体现。 “银”浦流云,“联”动申城,项目部将不辱使命,以诚心与匠心铸就精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