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百年历史大楼 “建”证外滩匠心 二建集团精心打造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

日期:2021-05-31     点击量:

从始建于1914年的原工部局大楼到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办公地,再到高端现代服务业历史经典街区公共空间……这栋百岁老大楼——申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即将在二建集团手中迎来从古旧变经典的新传奇,它就是上海市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

该项目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金融集聚带核心区域,延伸至江西中路以西,福州路以北,河南中路以东,汉口路以南,是上海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和以往的城市更新项目不同,该项目内的建筑,按照不同建造时期所展现的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从1900-1910年的维多利亚风格到1920年代的古典主义风格以及1990年代建造的后现代主义风格,项目整体较为连贯地展现了上海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建筑风格的转变。这些不同种类和风格的建筑一起构成了项目整体建筑环境的历史文脉和风貌特色,同时也给修缮带来了难度。

集聚大师工匠 以特制模具修旧如旧

项目投资规模大、体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单项工程纷繁复杂,难度极大,且因其国家级文物的属性,修缮标准和要求也都极高。院内“小红楼”外立面是红砖清水墙,色彩和材料的肌理独特;院内外墙主体材料为表面有涂料的人造混凝土砖;沿街的外立面则是出现病变和损害的花岗石风貌。面对这种情况,项目部集结一批大师和工匠,针对各项修缮工艺专门研究,针对不同的修复面确定不同的施工工艺,还开辟房间设置了160地块修缮技术展陈室。大楼内部的大理石地坪、马赛克地坪、水磨石踏步及墙裙、石膏线条的修补和翻新是修旧如旧的重点。特别是石膏线条,纹饰丰富且均为纸筋灰石膏线条,项目部根据纹饰特制模具,弹线、安装靠山轨道,制作石膏刷浆,用模具在轨道内来回拉扯并不断添加材料直至成型。

精密测算 3800吨“小红楼”成功平移

根据改造方案,需要在地块内新建地下室。为兼顾项目地下空间整体施工与院内“小红楼”修缮保护,项目团队根据场地施工工况分析,经过多轮论证后最终决定将“小红楼”平移,并采用顶推法。首先拆除地块内消防局等其他零星建筑,优先施工东侧红楼临时摆放位置区域内的桩基、地墙,将红楼向东平移至临时摆放区。当地块内其他区域的地下室土方开挖回筑至地下室顶板后,将红楼平移至地下室顶板永久位置,最后进行临时址处的地下室土方开挖及后续结构施工。

2020年12月,项目团队经过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在红楼的底部装置滑轮,采用PLC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进行顶推,历时十余天,将重达3800吨的“小红楼”成功移位,并将于2022年6月将小红楼再次平移,回归原位。

目前,160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桩基维护工程,按照前期筹划,预计今年6月进行土方开挖,2021年底前完成底板施工,并确保在2022年大楼建成100年之际,陈毅市长办公室完成施工并对外开放。

一座大楼,一颗初心。建筑是城市的年鉴,更新是焕发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二建集团将继续发扬“我在外滩修文物”的工匠精神,守护城市发展的明天。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