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蔬菜大棚”,迎来空调电梯。6月22日,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承建的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换乘通道正式启用,乘客们经由地下通道就可舒心换乘。使用长达10年、被市民调侃为“夏热冬冷”的临时通道终于成为历史。 宜山路站换乘通道是连接3、4、9号线的重要通道,位于宜山路与凯旋路交口,与凯进路平行,设置在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地下部分。 此次,换乘通道由地下3层、地下2层提升到地下1层,共由3段连接组成,中间楼层过渡段通过7台自动扶梯、2台垂直电梯完成楼层提升,极大提高换乘的便利性、舒适性。 地铁不停运施工这样做 为了让市民在高温天气到来前用上全新的换乘通道,二建集团和业主多次实地勘察,项目团队根据经验优化调整施工搭接关系,把各工种以“天”为单位的施工时间精确到“小时”。 由于必须确保宜山路站的正常运作,管理团队就用两班倒的方式,在凌晨1-4点的非运营时段,对车站内部的设备改造、电梯吊装等作业开展施工。 电梯施工阶段,需要在5天内需要完成7部扶梯和2部垂直电梯的吊装、运输、安装就位,这在狭小工作空间内仿佛“蚂蚁搬家”。为此,项目团队把通道内的7台电梯分段编号,用动画模拟每一段电梯的运送、吊装。 在二建集团工程研究院的帮助下,项目团队还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在通道施工期间,还解决了管综等难题。 虽然新建换乘通道只有短短的两三百米,但最终克服了与汇誉公交枢纽大楼交叉施工、场地面积受限、施工通道狭小、周边小区距离过近、土方运输困难、材料进场阻碍、多工种机械同场作业、地下管综复杂等多重困难。 高精度BIM深化设计是工期“加速器” 宜山路站换乘通道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民生,为了减少外围土建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和市民乘客的影响,整个改造施工期间,二建集团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用挡水墙、全封闭施工维护、防火泥封堵管线缝隙等多项措施,防止噪音、粉尘、烟尘蔓延到车站,确保运营安全。 项目团队针对实际深化施工方案,用样板段、BIM设计深化等管理手段,精细化调整综合管线,最大限度利用好空间的高度与宽度,整合了环控风管、空调机、消防水管、动力管线、通道照明等多专业的安装要求,完美“合纵连横”。 “在BIM仿真建设的帮助下,不仅减少了管线的切割、调整数量还优化了土建结构标高降低等技术问题。”二建集团安装工程公司项目工程师涂锦冠说。 在项目团队对管线、灯具精确建模的基础上,模型管线的精确度最高达到了毫米级。以此数据为指导在厂家预制加工后,按照深化编号分段送到现场进行安装,不仅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平行施工,也为在入伏前给市民乘客一个“清凉通道”按下了“加速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