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0日,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主持召开子集团设计院负责人座谈会、第五次工程公司座谈会、第四次优秀青年干部座谈会,听取8家子集团设计院、10家工程公司负责人工作汇报,与11位优秀青年干部展开交流。 各家设计院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走“专精特新”之路 在子集团设计院负责人座谈会上,杭迎伟说,请到8家子集团的设计院一起来开座谈会,是同行间的一次交流,从交流中,看到大家在持续地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且富有成效。各家设计院不仅为集团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设计板块的构成作出了重要贡献,集团和各子集团对于各个设计院的发展,要重视投入、坚定支持。 各家设计院在功能实现上,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就是我们要做“专精特新”的设计院,区别于大院全能型、综合型的发展模式,我们要有自己的专长。 上海建工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持续打造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在座的8家设计院是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你们既是建筑施工事业群的一分子,也是设计咨询事业群的重要成员单位,要把这个定位确立起来。要面向市场、面向基层一线,做好支撑和赋能两篇大文章。我们既要跟着总包走,更要跟着市场走,在深化设计、优化设计上体现设计院服务和管理的价值,为产业提质增效。 各家设计院的专业非常广泛,围绕教育、医疗、住宅、文旅、石化、酒店、办公、古建筑、科创产业园区、美丽乡村、“一带一路”走出去等领域,做了大量的专业探索和实践,希望持续地在专家品牌上用力,这就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并非“千院一面”。 各家设计院在发展模式上,要创新转型、与时俱进。陈吉宁书记到集团来调研时,谈到了城市之变、市场之变,要主动而为、创新转型、与时俱进。 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要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新兴业务是未来的增量。要持续以设计院的市场探索创造集团更大的市场,依靠设计院开展先行探索。我们对设计咨询板块提出的总要求是要具有先导作用,因此,各家设计院要思维创新、创造市场。 要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建设中提升研发能力、咨询能力,数字赋能增加我们的能力供给,持续发光发热。比如我们的装饰设计院、园林设计院就发挥了充分的先导功能,是最突出的“以方案影响业主”的典型代表。 各家设计院在人才培育上,要不拘一格、厚植优势。设计院的优秀人才从哪里来?要坚持集团自身的“转型培养+市场引进”。在转型培养方面,各大子集团设计院的设计人员,要成为最懂施工的设计人员、最懂造价预决算的设计人员。 要在设计、施工专业上融合发展,很多的设计院领导和设计人员,都是从施工领域转过来的,不要把它看成劣势,更要把它看成优势。要充分重视设计人员价值的实现,稳定平台、稳定收入、稳定发展通道。还要进一步提升“一网赋能”,首要建设的就是设计板块的“一网赋能”。 希望在设计院这样一个广阔平台上,大家热爱企业、专注专业,持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以今天的舞台,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 在第五次工程公司座谈会上,杭迎伟说,工程公司是推动上海建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集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弘扬“奋斗者精神”,就是要以“追求卓越、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来干事创业,特别对于工程公司来说,更要充满激情、勇于担当。 工程公司当中孕育了很多“王牌之师”,在座的都是“王牌之师”战斗一线的领军人物,希望肩负起推动工程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责任。 杭迎伟强调了四个“实效”—— 工程公司要在市场拓展能力上取得实效。工程公司是上海建工市场开拓的原点,要做好项目、开拓市场,深耕区域和领域,把源头功能更好地实现好,每个工程公司还要各具特色地发展,以今天的舞台,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在经营的触角上,需要主动出击,把握城市的发展规律,在城市更新业务上力争“梅开多度”。 工程公司要在生产组织能力上取得实效。要把握好高效、安全、质量、效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组织的关键要素,把握好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任务,“后墙不倒”,安全优质。还要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来推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建造,持续提升工程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工程公司还要支撑好上海建工的全国化发展。 工程公司要在经济管理能力上取得实效。经济管理是重中之重,在上海建工开展弘扬“奋斗者精神”大讨论以来,听到了一个思路叫“开工即结算”,讲的就是一个全过程结算。还有“三个而”的说法:谈而不破、和而不同、锲而不舍。以上这些对于法务、商务、成本管理、项目经理都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工程公司要在人才培育能力上取得实效。建楼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在各个项目上,我们都要像在过去的上海中心等项目一样,培育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给年轻人交任务、压担子,做好传帮带,让工程公司成为人才培育的厚土。还要加强校企合作,招揽更多优秀的大学生,也包括市场化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工程公司可持续发展。 大家只管茁壮成长,各级党政负责雨露阳光 在第四次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上,杭迎伟说,非常高兴和11位优秀青年人才代表面对面交流,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朝气蓬勃,敢想敢闯,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业绩,是上海建工优秀青年的代表。 以培育卓越工程师“百千万”工程为代表,上海建工对广大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寄予厚望,大家只管茁壮成长,各级党政负责雨露阳光,这样上海建工的人才体系才会根深叶茂。 当前,上海建工正在开展弘扬“奋斗者精神”大讨论,主要解决“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问题。上海建工的美好愿景要靠奋斗来实现,我们已连续四年跨入世界500强,要追求大而专、大而新、大而强。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关键要素,希望各位年轻人勇担使命责任、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是对我们成长的重要磨砺,要勇于面对、经历实践磨炼,在实践中成长。 青年人的成长有“两个积累”至关重要:一是实践积累,二是时间积累。在“两个积累”中如何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特别是资源要素的集成能力和整合能力尤为关键。要甘为小事、甘于奉献,也希望大家有多岗位历练的经验,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多面手,同时要在管理上加强学习。 青年人最具创新精神,希望大家在智慧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上有更多思路和实践。上海建工当前正在推进“五个一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筑机器人是建筑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多加应用,并持续迭代升级。在数字大模型当中有个称呼叫“转译员”,就是既要懂数字技术,还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我们各个领域都需要有更多具备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来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成为复合型多面手。 青年意味着无限的希望和可能。上海建工的未来是属于每一位奋斗者的未来,上海建工的未来将历史性地落在年轻人身上,希望大家传承好“三大文化基因”,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实绩佳绩回馈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