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市人大代表论坛 | 叶卫东:科技赋能绿色建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建筑

日期:2024-06-24     点击量:

6月21日下午,第六十四期“上海市人大代表论坛”顺利举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王醇晨主持会议,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裴晓作主旨演讲。

市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参加圆桌交流,他说,通过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和新建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持续探索,上海建工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持续思考和打磨绿色建筑的创新技术和实施路径。绿色建筑没有“完成时”,作为可成长的建筑将长期处于“进行时”。




以下是叶卫东交流的主要观点:

科技赋能绿色建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建筑

落实“双碳”国家战略,加快绿色化发展是建筑行业的一大主题主线。近年来,上海建工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投身新型能源科技,参与甘肃武威第4代核能反应堆——钍基熔盐堆的实验和建设;加快绿色建材与生产线升级研发,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单位产品的节能率可达64%,全年可减碳244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620亩;完成了一批商办、医院、厂房的高效机房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效指数(SCOP)最高可达6.0,部分项目年均减少能耗30%;推出行业内首个融合大模型和数字孪生的建筑智慧运维系统,在试点建筑长期运行预计可减少能耗10%。

通过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和新建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持续探索,上海建工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持续思考和打磨绿色建筑的创新技术和实施路径。

硬实力·绿色建造、绿色装备

2021年1月,在市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和使用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以下简称:绿色大楼)正式开工建设。绿色大楼建设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其中,科技创新和国产自主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叠合楼板生产及应用技术、高性能混凝土、PC工法组合钢管桩、机电管线模块化运输和工装、装饰工程装配化和干法施工等一批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在绿色大楼得到成功运用。

现在,如果大家前往普陀区李子园公园,便会看到一栋地上5层、地下2层具有科技风格的现代建筑。它是上海市目前最大的近零能耗单体建筑,大楼按照中国绿色建筑三星、中国健康建筑三星、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美国LEED铂金级建筑、美国WELL铂金级建筑、英国BREEAM杰出等级建筑等标准设计打造。

大楼的外立面与光伏系统深度融合,大楼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492.63千瓦,首年发电量预估为48万度,在满足建筑发电量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还可余电上网。目前,已经实现8万度余电并入市政电网。

对绿色建筑而言,空气和采光十分重要。大楼外立面均匀设置可开启的幕墙,保证室内99%的空间实现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每小时2次。通过双侧采光等设计,有效满足了地面91%的自然采光需求,增加了办公舒适度。我们通过8个导光管系统,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可减少地下车库照明能耗10%。

对于一座玻璃幕墙结构的绿色大楼,空调系统是一个能耗控制的关键环节。大楼的空调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我们在地下布置了146口地源热泵井,井的深度达到地下130米,利用地下恒温的特点降低空调能耗,可让大楼空调能耗降低20%—30%。大楼内部,同时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和新风机组双冷源等节能降耗技术,满足1级能效,可实现节能22.3%。

在节水方面,大楼内设置有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及雨水回收系统,形成一个高效的海绵铺装,楼内均采用1级节水器具,组合形成生态水循环系统,设计上,全年可节水约3000吨。

软实力·让管理和运维更聪明

从大楼建设之初,我们就开始搭建所有参建方的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全方位高效、精细管理的同时,全面记录设计、施工阶段数据,同步自主研发了大楼智慧运维平台,打造数字孪生体,通过能效管理、环境管理、机电设备管理、物业功能、应急预案等五大核心功能,为大楼设施、设备的运维提供智慧化的场景应用。

在日常运维中,平台还将采集、计算、应用大量的系统运行数据,不断优化绿色运维解决方案,并作为提升绿色运维效能的研究和展示平台,为孵化后续的绿色建筑技术提供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大楼的身旁,我们设计并建设了配套的李子园公园,这也是普陀区首个“近零碳”公园。我们把节能、智能、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公园的设计建设中,让园楼联动,探索绿色发展示范新模式。去年开园后,李子园公园更是成为了热门网红亲子打卡地。

绿色大楼启用后,承办了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普陀实践案例展、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海专题分论坛等多个专业活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同行、市民走进绿色大楼,参观与交流。

去年,李子园公园还入选了上海市小学高年级读物《生态小卫士》,将有助于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和普及绿色低碳理念,从娃娃抓起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多年来的探索经验启示我们,绿色建筑没有“完成时”,它是可成长的建筑,将长期处于“进行时”。为了绿色建筑更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上海率先推动绿色建筑法治引领正当其时,这将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规范注入一份强劲的法治保障。

未来,上海建工将在绿色建筑条例的指导下,更充分地运用全产业链的优势、创新科研的能力、工程建造的丰富经验,在环保产业、绿色建材、绿色市政、绿色建造、绿色建筑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好数字赋能技术,实现绿色工程建造从经验驱动,到流程驱动,最终要实现数据驱动的目标,提升绿色建造的价值,为人们建设好绿色、低碳、健康、舒适的生活与交流空间,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上海西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飞宇,上海建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吉杰,华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周建龙等市人大代表分别围绕主题作圆桌交流。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