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巴黎残奥会上海基地运动队出征仪式在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承建的上海市残疾人体育综合设施项目举行。上海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杜松全,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戴光铭、汤艳,二建集团副总裁李伯威以及运动员代表出席仪式。 这座现代化体育训练综合基地位于崇明,能够容纳国家队和上海队14个项目、19支队伍、342人的训练规模,补齐了残疾人运动训练设施短板,满足残疾人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需求。 巴黎残奥会上海基地运动队在出征仪式上合影留念。 国家坐式排球女队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互赠纪念品。 上海市残疾人体育综合设施项目紧邻位于崇明区的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8万平方米。经过300多天的连续奋战,一座现代化体育训练综合基地在上海市崇明区拔地而起。 用心打造,为运动员提供“无障碍”的关怀 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相较于传统运动场馆,无障碍设施是最重要的。这些设施包括了众多的无障碍坡道和弧形梁,它们对建筑的坡面及曲面标高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采用了尖端的测量技术,采用了一系列高精度测量工具,确保了坡面和曲面的精准测量与定位。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把施工精度提升到毫厘级别,确保了无障碍设施的安全性和可达性,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的训练环境。 此外,为了提升运动员的居住体验,项目团队精心设计了宿舍内的无障碍卫生间,去除所有高度差门槛,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并配备稳固的抓杆及固定装置,确保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项目团队的用心打造,训练基地不仅在训练设施上满足了无障碍要求,也在运动员的居住环境中体现了“无障碍”的关怀。 科学模拟,巧吊40吨超重超长钢构件 在室内体育馆篮球场部分的施工中,面对总重量40 吨、总长度39.2 米、吊装难度极大的超重超长钢构件,项目团队在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后,通过BIM技术深化设计、合理设置吊耳位置等措施来确保吊装过程的安全性。 项目团队依托BIM和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包括吊装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动态模拟等,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通过这些精细的计算和模拟,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吊装方案,确保了钢结构的安全、高效吊装。 上海市残疾人体育综合设施项目的建成,将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更加专业的训练场所,助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预祝中国代表队在巴黎残奥会上再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