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建工集团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连日来,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连续召开四场座谈会、推进会,与青年同志、职工代表、科技工作者等进行深入交流。 12月5日至6日,上海建工集团第四次党代会顺利召开,由此也锚定了下一个五年的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战略定位、找准发展路径,布局推进上海建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建工集团上下的重要任务。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服务国家战略、融入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奋斗者精神、高质量发展,深化“三全”战略、提升“四个核心竞争力”……党代会报告中的诸多关键词,成为了参会者们发言的高频词。 在多场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向着目标拼搏实干、砥砺奋进,持续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为上海建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杭迎伟说,自2019年集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上海建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殷殷嘱托,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绩有目共睹。这不仅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也是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印证。 面向未来,要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一个发展愿景,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融入上海人民城市建设”两个核心功能,聚焦主责主业,围绕空间、产业、时间三个维度拓展业务领域,推动形成“立足大上海、聚焦长三角、深耕万亿GDP城市”的全国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工程建造业务为基、新兴业务同心多元、投建运管纵向一体”的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新格局,推动形成“以创造社会价值为使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价值增值”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新格局,持续提升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品牌引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 杭迎伟说,在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 上海建工发展的历史责任将落在广大青年的身上,集团党委对广大青年寄予无限期望。青年肩负着推动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使命,要立足自身岗位,练就过硬本领,在实践中学习、历练,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重大工程的舞台上成长、成才。广大建工青年要以强烈的使命意识、主人翁意识,全身心投身上海建工事业发展,把业绩做出来、把贡献体现出来。 青年是生力军、突击队,奋斗是青春的主旋律、主题词。要大力弘扬事不避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奋斗者精神,保持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风雨兼程,立足岗位建功、勇于担当作为,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和多条线的多面手。各级党政要主动走进、倾听、关爱青年,爱才惜才、倾心培育,努力在青年干部培养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要把这个立场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扎根于广大企业经营者的内心深处,凝聚起广大职工的行动力,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力,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厚植职工情怀,带着责任和感情凝聚并服务职工,持续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需求与期盼,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引领作用,以匠心筑梦,解难题、授技艺、强才干,让劳模工匠精神在上海建工接续相传,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状态体现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体现在解难题、授技艺上。弘扬奋斗者精神与强化国家队意识、塑造工程师气质、培育服务商文化承续一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要大力弘扬奋斗者精神,传承好三大文化基因,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关于集团改革深化提升工作,首先,要聚焦“主责主业”,坚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前进方向。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提升“两个核心功能”“四个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陈吉宁书记调研上海建工的讲话要求,认真把握改革深化提升的主攻方向,坚定扛起政治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转型步伐,持续提升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只争朝夕,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积极谋划明年改革任务。在坚定信心、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奋力一跳,抓好冲刺收官工作的基础上,明年还要继续谋划推进一批改革任务:对标世界一流,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集团总部功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力争取得一批新的改革成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各项任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决定了上海建工发展的速度、质量、效能和可持续性。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上海建工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更好推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融合”,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发挥支撑和赋能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奋斗者精神,用科技成果筑牢上海建工的创新底座,当好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关键所在,各级党政都要给予关心关爱,让科技工作者们心无旁骛、专注创新。 要持续推进“统筹一批创新技术应用,攻坚一批创新技术突破,储备一批前沿创新技术,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建筑机器人”等“五个一批”重点任务,过程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科技创新要坚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在开放、协同、融合上下功夫,并且强化对企业降本增效的贡献率。中央研究院模式的两级科创体系,要围绕品牌卓著、精英汇聚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