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上海建工修缮更新的英商怡和纱厂旧址项目荣获“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

日期:2025-02-14     点击量:

近日,由上海建工装饰集团修缮更新的杨树浦路670号英商怡和纱厂旧址项目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

杨树浦路670号地块面积约4.88万平方米,基地内有六栋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建筑群形式丰富,涵盖厂房、仓库、纺织车间、英老板住宅等。这次全面修缮升级与功能更新,上海建工助力杨浦滨江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




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英商怡和纱厂,建于1896年,至今近130年历史,是外资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纱厂,也是上海红色工人运动的阵地。它见证了上海近代工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变迁,是杨浦滨江工业遗存的重要组成之一。

英商怡和纱厂保留有较早期的工业建筑,建筑群造型简洁,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上海近代早期维多利亚建筑风格。大厂房清水红砖墙面总长166米,是上海目前现存最长的清水砖墙建筑。


守护百年砖韵,传承非遗修缮

怡和纱厂建筑群清水砖墙,修缮面积高达12000平方米。为最大程度保护原砖墙面,项目团队在修缮过程中针对不同劣化程度的砖面,采取了局部修补、掏砌、局部砖粉修补和镶贴等多种传统修缮工艺,恢复了清水砖墙原貌,坚守对上海近现代典型“非遗”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砖拱券是清水砖墙中砌筑难度最大,也是最具艺术价值的重点保护部位之一。项目团队最大程度保留其艺术价值,采用砖粉修补、砖片镶贴、整砖掏砌等传统修缮工艺,最终实现了原貌复原。

项目团队根据设计文件,重新恢复了角楼直立锁边金属屋面、金属屋脊花饰及金属檐下叠涩装饰。同时,对角楼部位清水砖墙上的山花、线条等装饰造型进行了修缮复原,重现纱厂建筑沿杨树浦路160余米的清水砖墙历史风貌。


数智化技术助力工业遗存焕新

针对6栋楼大体量的前勘任务与超短工期要求,项目团队率先在行业内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外立面高精度三维快速实景重构。

采用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外立面劣化程度智能评估诊断技术,智能、精准、高效诊断评估劣化程度,辅助修缮准则与方案制定,助力工业遗存建筑焕新归来。

1.JPG      [下载]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