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发表时间:2015-08-14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绵延不屈忠魂,还原抗战功绩”,上海建工五建装饰公司党支部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要求参建党员和职工把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修缮改建工程,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工程”落实,精心施工、缜密整修。项目部14名党员和管理人员,与400名建设者一起,放弃了休息日,用近四个月的时间,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随着脚手架的层层落架,四行仓库西立面的抗战纪念墙近日露出“真容”,修缮施工全面完成,确保8月13日正式开放。 站在弹痕累累的纪念墙前,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施工负责人透露,现场施工人员用墨斗弹线把整个墙面分成10厘米见方的格子,按照历史照片精心还原了西山墙上的弹孔痕迹,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当年的纷飞战火。作为上海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点工程之一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成为全国少有、上海仅有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立下“军令状”。在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死守孤楼与日寇力战四昼夜,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今年4月1日,已有80多年历史的四行仓库作为文物保护建筑开始修缮改建。如果只是一栋普通的六层楼宇,对具有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五建集团来说,自然不在话下。然而,它是有这80多年历史、饱经战争洗礼的珍贵文物。工程建设有三大难点:工期紧张、工程量大,4月1日开工,7月20日前交付纪念馆一至三层,以及纪念墙、中庭、纪念广场等区域。多种工序同时进行,管理难度大,按照设计要求,在保留建筑物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修缮改建,工序的复杂性远比拆除重建大得多。文物保护建筑施工质量要求高,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其修缮改建要求远高于历史保护建筑。五建装饰公司项目部立下“军令状”,党员骨干立下承诺书:全力以赴,排除万难,确保完成任务。 攻坚不畏难。西山墙堪称四行仓库建筑的灵魂,在施工中遇到了很大难题。当年受到日军的正面攻击,西山墙留下了无数枪弹孔洞,战后都被封堵了。为了尽可能完整、翔实地展现激战后的惨烈状况,这次修缮要求恢复了八个主要弹洞,寓意中华民族经历的八年抗战;恢复了430个大小枪眼弹点,以表示后人对参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四百多名壮士的敬重和缅怀;顶部“四行信托部上海总部仓库”的文字招牌,也通过做旧手法展现岁月痕迹。然而,当时设计方只给出了最终视觉效果的构想,弹孔如何定位、墙体如何加固、墙洞如何防渗等问题,全都需要项目部自行深化。五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田哲靠前指挥加强现场组织协调,他要求项目部“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围绕创优质工程、优质服务的“双优”目标完成节点计划。装饰公司总工程师、党员技术带头人魏强带领青年突击队通过数十次试验,最终制作出五个样板送交业主方和设计方选用。为了给八个贯穿弹孔和400多个不贯穿弹孔准确定位,测量人员根据图纸,按100×100毫米方格在墙面用墨斗弹线,再用记号笔标记出弹孔位置和洞口轮廓,然后凿除弹孔部位的原有砖块。同时,在内衬墙采取一系列防水措施,成功解决了墙洞渗水问题。项目部还专门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战争片道具制作的专家到现场指导,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改建“出奇招”。此次改造的重头戏是新建一座抗战纪念馆,位于四行仓库西侧一至三层,经过五建装饰公司党支部的“战地动员”和全体施工人员的团结拼搏,并通过主动出击,加强与文保、历保部门的沟通,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制作样板引路,合理安排工序搭接等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质量和进度,目前已开始布展。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英名永存及尾厅等六个部分。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场馆内将以浮雕、雕塑、塑胶人、油画等形式,展示指挥战斗、救治伤兵等战斗细节,通过大量高科技手段还原谢晋元将军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史实与场景。西中庭是纪念馆的主要入口通道,项目部必须限时对它进行大幅改动,其中二至六层部分区域楼板需要全部凿除,并在三至六层部分区域搭设连廊和连梁。施工人员又采取四种不同支护方式,最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六层挑空、玻璃顶棚采光的结构改建施工。此外,纪念广场及外围周边道路整修、环境整治、临时停车场安排以及道路景观绿化等工作也相继完成。经过修缮恢复原貌的四行仓库局部将组成以纪念馆、纪念墙、纪念广场及纪念雕像为核心的抗战纪念地。 (供稿:建工集团党委组织处、建工五建集团党委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