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建 功 ![]() 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项目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是上海建工集团党建的真实写照。上海建工进军国内外重点区域市场。现已在国内百余座城市和海外25个国家与地区承建工程。去年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营业额超过1800亿元,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中排名第10位。 这些骄人业绩,进一步验证了集团党委坚持25载“项目党建聚合力,转化优势促发展”,夯实了项目党建的根,丰富了集团文化的魂。 施工现场筑起“战斗堡垒” 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筑业抓住城市发展机遇,推行项目管理机制,项目成为企业效益的来源和品牌形象的窗口。上海建工集团党委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思想,达成共识:要建好工程,党组织就必须落地生根。而项目是建筑业的基础单元,事在人为,在项目施工现场,最需要“主心骨”,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才能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员工,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于是,项目党建应运而生。 25年来,项目党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矢志不移,渐次完善,形成了项目党建的工作网格。 一是建立项目党支部。 1988年12月,南浦大桥开建,这是横跨浦东浦西的第一座大型桥梁。为确保按“主桥桥塔封顶、主桥合拢并全线贯通、大桥建成通车”三个重要节点,1991年8月,南浦大桥工地成立了上海建筑工地首个项目党支部,作为项目的保证,力促南浦大桥优质高速建成并提前通车。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抓住基层党建创新的突破点,明确“凡有条件的项目都要建立党支部,暂无条件的以联合党支部覆盖,做到项目党建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项目党支部书记与项目班子同步配备、项目党建工作与项目管理同步开展”,并先后确立“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建楼、育人、促和谐”和“出精品、出精英、出精神”的项目党建任务。 从此,项目党支部如东风化雨、遍地开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以项目为基础,将企业党建渗透到工程建设之中的基本组织形态和工作方式。 二是委派项目党建指导员。 为适应建筑行业推行工程施工总承包、总集成的管理机制,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对由集团总承包、子集团或专业单位参与建设的重大工程,通过委派党建指导员的方式来开展项目党建工作。党建指导员的主要职能是做好“指导、协调、服务、依托”,以“工地政委”的角色,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机制,协同各项目党支部一起抓好项目的廉洁防腐、立功竞赛、队伍建设、综合治理、文明施工与党建联建等工作,实现“条块结合、目标共同、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要求,从而将项目党建的工作触角,扩展到总承包的管理范围内。 2001年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向卢浦大桥工地首次委派项目党建指导员。此后,有40余个重大项目相继由集团党委委派党建指导员。在轨道交通和虹桥交通枢纽、上海迪士尼乐园等民生工程还形成了集团、子集团两级党建指导员的委派制度。 三是建立大型项目联合党委。 上海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出现了一批任务重、周期长、参建单位多的特大型会战工程。同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加快拓展重点区域市场,延伸出区域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在委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同时,以联合党委建制,有效整合参与工程会战和重点区域市场内的党组织资源,在特大型项目和区域公司建立联合党委,推动项目党建工作进一步“落地生根”和延伸发展。 2010年3月,当世博园区建设进入运行保障阶段时,集团党委一方面委派党建指导员,一方面先后在浦东、浦西组建两个临时党委,下辖十多个党支部。后来又在上海中心大厦、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天津、沈阳和昆山中环等重点区域公司与重大项目建立联合党委。承担组织文明施工、开展立功竞赛、抓好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治理等责任,充分发挥“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配合管理、服务员工”的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 四是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工地党支部。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发展,以区域整合为基础的区域化党建呼之欲出。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审时度势提出“围墙内外是一家”的理念,以党建联建为载体,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走出围墙,在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及重点区域积极探索多维度、全覆盖的“工地党建”模式,组建“工地党支部”。 工地党支部一般由业主方或总承包方牵头,专业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社区相关组织共同参与,由项目所在地区的建交委(或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党组织批复组建。2009年底,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建设党委关于加强“工地党建联建”的要求,经静安区建交委党委批准,在静安区嘉里中心工地成立了第一家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牵头组建的工地党支部。自此,工地党建模式在本市重点区域和外地工程中遍地芳菲。 工地党支部通过党建联建平台,加强同各参与方的联系,集成党建资源,相互协调,在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被誉为“看不见的竞争力”。 25年来,上海建工集团党委逢山开路,迎难而上,摸索积累了具有上海建工特色的项目党建工作基本经验: 坚持“支部建在项目”,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作用;坚持示范引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用;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发挥项目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坚持“建楼育人”,确保“建一流工程、出一流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和谐工地建设;坚持“施工不扰民”,做到为民排忧解难、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围墙内外是一家”,开展工地、区域化党建联建活动;坚持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组织各种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 坚持“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目标,发挥效能监察作用;坚持同创“工程品牌”和“党建品牌”,确保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 工程建设充当“主心骨” 市领导曾赞叹:“上海建工是上海的一张名片,是上海的一支铁军,重大工程交给上海建工就是放心工程,我为上海建工而感到骄傲”。探究此中缘由,项目党建就是上海建工人屡战屡胜的不二法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城市建设实施大变样。上海建工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强度。粗放型的施工作业方式和劳动密集型的员工素质,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在上海建工集团面前。 当时,建筑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困难:一是开放性的生产过程,工地与周边胶着在一起,灰尘渣土噪音的处理稍有不慎,便会酿成矛盾,需要千方百计不扰民;二是庞大的作业场地,施工较难全面管控,需要员工的自觉行为;三是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千变万化,需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四是工程项目牵系业主、周边、社区和协作单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携手力促工程顺利推进。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把工程作业方式和企业运营机制的变化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探索完善项目党建的形态和内容。从与单个项目相适应的现场党建发展到与分包施工相适应的党建联建,以后又发展到与总承包、总集成相适应的工地党建,使得项目党建不断生发出迷人魅力,转化为上海建工集团的生产力、竞争力、凝聚力。撷取几朵浪花,足以映衬项目党建的优势转化: 一是把项目党建转化为生产力。在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第九工程公司综改项目部,共收到大大小小锦旗137面。这些锦旗都是维修小区内的居民们为表达对建设者的感谢之情自发送来的,源于一个个感人故事。 铁路上海南站2006年建成启用后,由于南站西侧铁路沿线部分住宅紧贴铁路干道分布,第一排房屋距离铁轨不足30米,尽管加装了隔音防护板,但每当高铁列车驶过,仍有噪音干扰。 此项任务交给了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第九工程公司综改部,主要是将区域内的居民房屋一律改造成双层窗户,使室内音量低于45分贝。接到任务,综改项目部党政带着责任、感情、耐心和智慧,担当起国企的社会责任。该工程共涉及4个小区7.4万平方米、1264户居民。整个降噪治理项目,虽然没有“高、大、深”的技术含量,但是由于居民心中有怨气,对施工不理解、不相信甚至抵触,构成了“特殊的难处”。 为此,工程开工前,项目党支部成立了4个进户初访小组。分头走访居民家庭,为每户居民解释施工方案,了解居民的个性化要求。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力求“问题不过夜”。还先后组织关心慰问困难党员和孤老,组织了大型“为民服务日”活动,为居民义务理发、磨刀、修理家电、测量血压,还为居民移植绿化、修复落水管等。凌云小区门口16米高的杉树上,有一个长年困扰居民生活的马蜂窝。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搭起脚手架、戴上防护面具,稳妥地端掉了马蜂窝,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居委主任欣慰地说,多年没解决的问题,这次都一起解决了!这类“多出来”的“义务劳动”,消解了居民的疑虑,打动了他们的心。 同时,项目党支部趁热打铁。定期召开会议,并且聘请居民群众代表担当“巡视员”,为小区降噪治理工程安全、质量充当“啄木鸟”,党支部闻过则改。在施工中,项目施工人员因居民要求帮其整理家中破旧家具,突然发现一张不记名、无密码的万元定期存单,及时交还给居民。这些热情服务赢得了民心。金塘小区的张先生一家原先坚决反对,认为降噪施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本小区第1、2幢居民楼实施降噪治理后,张先生实地感受到降噪施工质量和效果都很好,终于转变态度,主动要求为他家实施改建。 建筑施工,本是一项硬活,而项目党支部把它做成了“软活”,秘诀就是用真心换真情,把一项难做的工程做得诚心、暖心、贴心;化抵触为支持,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保证了工程平稳有序地推进,确保了企业的生产力发展。 二是把项目党建转化为竞争力。 轨道交通12号线南京西路车站地处繁华闹市,工地毗邻具有上海特色的静安别墅及老式石库门建筑。为此,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项目党支部把文明施工、建好民生工程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经过努力,建好了工程,还留下了“三个一百”的动人故事。 施工区域内有棵树龄超过百年的广玉兰古树。项目党支部“宁可麻烦自己,不让古树受损”。发现古树生长环境不佳,专门请园林单位重点养护,改善生长环境。进入地下连续墙施工前,项目部沿古树保护范围打入钢板桩进行保护。结构施工中,又在树冠投影外搭设围挡,避免伤害古树根系。如今,这棵古树在原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工地东西两侧是房龄超过百年的静安别墅等保护建筑。开工前,项目党支部反复宣传,让每位施工人员了解保护历史建筑的意义,并会同专业检测站对周边房屋进行定损检测,及时修正施工监测临界值和频率,严格控制施工对周边房屋的影响。还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大开挖对房屋的影响。两年多中,项目部帮助居民应急维修房屋60余次,确保周边房屋沉降在可控范围内。 工地附近住有百余位近百岁老人。项目党支部联合街道、居委会党组织一同走进社区,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每逢老人生日,党支部派人带着蛋糕上门庆贺;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节等节日,项目部组团上门慰问。还定期派出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帮助老人清扫楼道、整理家务,广受好评。 “三个一百”,尽管是些份外事、费力事,但却是暖心事。是建工人践行着“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员工的文明素养、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收获了市民对上海建工集团的赞誉和尊敬,对建筑施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了上海建工的竞争力。 2008年的汶川救灾援建,尽管时过境迁,但所蕴含的五种精神却成为上海建工人有口皆碑的核心竞争力。 不辱使命、造福灾区的奉献精神。参建者“只有工期没有假期”,“一天当三天、雨天当晴天、黑夜当白天、没有休息天”。上海党政代表团视察援建项目时,称赞:“上海建工是铁打的队伍、铁打的兵”。 攻坚克难、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为确保都江堰医疗中心工程墙面砖、地面砖的铺贴质量,项目部用电脑计算排版和现场弹线校正,最终达到缝宽一致、勾缝一色的效果。一批援建项目获得质量奖项,医疗中心还荣获国家鲁班奖。 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科学精神。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震后土质变化,重点围绕高排架搭设、斜屋面作业、二次结构施工等课题进行方案优化。还以上海和四川两地的建筑施工双重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称赞说:“上海建工的援建质量经得起检查”。 主动出击、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援建初期创造条件抓开工,迅速打开局面;援建中途抓提速;收尾阶段抓细部整改,干净利落地竣工交付。所援建的7项工程均获两地的“文明工地”,其中6项为上海“绿色施工工程”,医疗中心还被列为“全国对口援建示范工程”。 众志成城、团结高效的团队精神。上海建工援建指挥部党总支和10个“战地”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危险最大,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援建,像座熔炉,淬炼了一批劳模先进。现场党组织共收到37份入党申请书,有8位同志在一线宣誓入党。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方多难此登临。大难淬炼出的五种精神,是文化的软实力,是上海建工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又成为建工人四海为家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把项目党建转化为凝聚力。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是目前国内第一高楼,总高度632米,地上121层,地下5层,被誉为“超级工程”,建设高峰时有5000名建设者参与会战。在历经6年多的建设中,“上海中心”项目总承包部联合党委想方设法做好关爱制高点上的建设者工作。其中让建设者吃好休息好就是一个“超级难题”。 随着“上海中心”日长夜高,在高层施工的工人吃饭问题成为一件麻烦事。乘施工电梯下到地面吃饭,耗时又添累,还会造成施工电梯的拥挤。怎么办?总承包项目部联合党委千方百计在主楼核心筒48层开办“空中餐厅”。干完活,餐桌前的工友们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围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心情舒畅。饭后,工人们或是围坐闲聊一会,或是打个瞌睡,养足精神,继续投身紧张的施工。 随着送餐工作的不断展开,总包项目部还想方设法,完善餐厅的软、硬件设施,让工人们能吃好、喝好、休息好。根据工人们的不同口味,专门配备辣酱等调味品,提供免费咸菜汤,免费增添米饭。风大时,还在“餐厅”四周搭建专门的隔风设施,确保工友们有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 工地位于繁华的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所有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在附近三个生活区。从生活区到施工现场步行的话,至少要半个小时,不仅体力上受到制约,而且也压缩了工友们的休息时间。联合党委与各参建单位沟通,妥善解决上下班问题。有的租用大巴专车接送工友们上下班;有的为每位工人配备自行车,用于生活区与工地现场间出行。民工兄弟高兴地对前来采访的《劳动报》记者说“我们上下班也配‘专车’啦!”。 上海中心大厦联合党委以“关爱”两字为轴心,从难点抓起,从小事做起,从实事聚起,缕缕春风温如煦,进入员工心房,形成巨大的凝聚力。 一树独先天下春。项目党建的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凝聚力。25年来,上海建工不断刷新着记录,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在建筑高度上,上海建工集团目前以成功建造“中国第一高楼”632米上海中心,占领着中国建筑的制高点;在工程质量上,上海建工集团铸就了100个“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获奖数名列省市级建工集团首位;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上海建工集团在国内百余座城市和海外25个国家与地区承揽了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成为国内海外建筑市场的知名品牌。 项目党建升级助推“三全”战略实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上海建工集团一路砥砺前行。近年来,进入了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新发展阶段。他们加快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建材工业和城市建设投资“五大事业群”的联动发展。实施全国化发展、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三全”战略。建工集团党委适时总结传承25年来项目党建的基本经验,提出升级版的新思路,为“三全”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针对重大工程、重点区域市场,特别是轨道交通等“民生工程”实际,集团党委以区域化党建实现项目党建升级,形成各方共同参与、资源统筹、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项目党建新局面。 一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加快推进“三全”战略,实现从“经营项目”向“经营城市”转换,以适应“大兵团”会战和区域化党建新要求,集团相继组建联合党委或区域公司党总支,在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中,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市场的工作渗透力。 二是突破围墙聚合优势。集团党委主动融入上海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先后在多个项目上建立工地党支部,把不同领域、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聚合起来,加强与业主方和设计、咨询、分包单位党组织,以及工地所在地区居委和警署等开展党建联建,实现工程建设、文明施工、社会和谐互动共享双赢。 三是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转型发展中,集团党委一手打造项目党建升级版,一手按照“一方隶属、两地共管、双向作用”的原则,加强埠外重点区域公司党组织实施属地管理的探索实践,以组织、制度、队伍、和谐“四个支撑”为立足点,确保沪外区域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出精品、出精英、出精神”。项目党建为工程项目注入不竭动力。实现“建一流工程、育一流人才、出一流精神”的目标。 ——把核心理念转化为价值追求。积极培育“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承上海建工执行力、诚信和工匠精神“三大文化基因”,发扬一系列催人奋进的建设者精神,激励建工人克服艰难险阻、完成施工任务。 ——把项目党建塑造为内在要求。面对承接约60%的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在国内百余座城市和海外25个国家与地区承建工程的实际,集团党委突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和带好身边人,确保工程优质、队伍优秀。 ——把重大工程打造为锻炼熔炉。围绕“建楼育人”,让青年骨干到工程项目第一线,与建筑工人为伍、与钢筋水泥为伴,在摸爬滚打中锻炼成长。目前,集团已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勘察设计大师及各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各专业领军人才。 最近,在总结25年项目党建工作经验基础上,他们突出实务性、指导性、操作性、规范性,编撰《项目党建工作指南》,实现项目党建制度化、规范化。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党建工作没有甲方乙方,工程建设不能单靠施工一方。我们正认真贯彻上海国企党建会议精神,在实施“三全”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破瓶颈、强基础、补短板,让“支部建在项目上”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建工集团项目党建的几点启示: 1、坚守初心,方得始终。25年,弹指一挥间。可在上海建工集团,却是由一任任的党委班子薪火相传,持之以恒,日益精进。他们认定,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是国企的独特政治优势。无论机制变化或人事变更,党的建设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抓住根与魂,就抓住了企业党建的命门所在。 2、围绕大局,紧扣项目。党建是国企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项目党建是随着集团发展应运而生,又随着集团发展不断升华。项目党建作为主线始终贯穿在各个项目的全过程,基层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保证力量。 3、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国企党建,最重要的是神经末梢。项目是群众最集中的所在,是工程最基础的单元,是施工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把基层党建落地生根,支部建在项目上,确保了党组织始终活跃在工地建设第一线,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 4、坚韧不拔,务期必成。困难面前只有化解没有退却。几乎每一个项目党建都是在困难中寻求破解,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目标变为现实,把宏图变为丰碑。其中,有着多少心血和智慧,有着多少艰辛和决心,有着多少故事和传奇。悠悠山水路,郁郁精气神,都镌刻在那一座座遍布全国乃至海外的广厦高楼中。 |